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正念的奇迹 > 附录 佛经选读 · 五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附录 佛经选读 · 五

 热门推荐: 在云端 请回答火影 海贼之天赋系统 神级剑魂系统 火影之最强震遁 火影之最强卡卡西 全球黑帮花名册 人在美漫,开局枪斗术 白夜行 基督山伯爵 冰与火之歌 神秘岛
    佛经选读二

    正念得呼吸:入出息念经 4

    4 巴利经典中部第11:广净法师

    诸比丘持续不断修习入出息念,能获大果,能致大誉。持续不断修习入出息念,可令七觉支修习圆满,持续不断修习入出息念,可令智慧解脱完成。

    诸比丘如何修习入出息念,如何持续不断修习,能获大果,能致大誉

    诸比丘如此,比丘或往林中,或往树下,或往寂静处,结跏跌坐,端身正直,系念在前。息入知正入息,息出知正出息。

    吸气,行者知道他正在吸气;呼气,行者知道他正在呼气。

    一、观身

    1吸入的气很长,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长息”;呼出的气很长,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长息”。

    2吸入的气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短息”;呼出的气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短息”。

    3“我正在吸气,同时注意到息的全身。我正在呼气,同时注意到息的全身。”行者努力练习。

    4“吸气我令息的全身宁静祥和,呼气我令息的全身宁静祥和。”行者努力练习。

    二、观受

    5﹒“吸气我感到喜悦,呼气我感到喜悦。”行者努力练习。

    6﹒“吸气我感到快乐,呼气我感到快乐。”行者努力练习。

    7﹒“我正在吸气,同时了知我心理的活动。我正在呼气,同时了知我心理的活动。”行者努力练习。

    8﹒“我正在吸气,同时了知我心理的活动宁静安详。我正在呼气,同时了知我心理的活动宁静安详。”行者努力练习。

    三、观心

    9﹒“我正在吸气,同时察觉到我的心。我正在呼气,同时察觉到我的心。”行者努力练习。

    10﹒“我正在吸气,同时使我的心愉悦祥和。我正在呼气,同时使我的心愉悦祥和。”行者努力练习。

    11﹒“我正在吸气,同时集中我的心念。我正在呼气,同时集中我的心。”行者努力练习。

    12﹒“我正在吸气,同时疏解我的心结。我正在呼气,同时疏解我的心结。”行者努力练习。

    四、观法

    13﹒“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诸法无常的本性。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诸法无常的本性。”行者努力练习。

    14﹒“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诸法离染。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诸法离染”行者努力练习。

    15﹒“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诸法解脱。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诸法解脱”行者努力练习。

    16﹒“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诸法出离。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诸法出离”行者努力练习。

    诸比丘如是修习入出息念,如是持续不断练习,能获大果,能致大誉。

    五、圆满四念处

    诸比丘如何修习入出息,如是持续不断练习,能令四念处修习圆满

    一身念处

    诸比丘当行者专注于呼吸,吸气,行者了知“我正在吸气”;呼气,行者了知“我正在呼气”;呼出长息了知“我正呼出长息”;吸入长息,了知“我正吸入长息”;呼出短息,了知“我正呼出短息”;吸入短息,了知“我正吸入短息”。当出入息时,了知一切身,了知“我正令全身宁静祥和”。行者坚持安住观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执著、忧患。

    行者如此专注于入出息修习四念处的第一念处身念处。

    二受念处

    诸比丘当行者专注于呼吸,吸气,行者了知“我感到喜悦”;呼气,行者了知“我感到喜悦”;吸气,了知“我感到快乐”;呼气,了知“我感到快乐”;呼气,了知“我心理的活动”;吸气,了知“我心理的活动”;吸气,同时令心理的活动宁静祥和;呼气,同时令心理的活动宁静祥和;行者坚持安住观受在受,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的执著、忧患。

    当出入息时,了知一切身,了知“我正令全身宁静祥和”。行者坚持安住观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执著、忧患。

    行者如此专注于入出息修习四念处的第二念处受念处。

    三心念处

    诸比丘当行者专注于呼吸,吸气了知其心;是其心愉悦祥和和集中心念;令心解脱。行者坚持安住观心在心,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执著、忧患。诸比丘不修习入出息念则不能得到任何禅定智慧。

    我正在吸气,同时观察出离。我正在呼气,同时观察出离。行者努力练习。

    四法念处

    诸比丘当行者专注于呼吸,照见诸法无常、离染、解脱、出离的本性。行者坚持安住观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状况,超越世间所有之执著、忧患。

    诸比丘如此修习入出息念,如此持续不断修习,能令四念处修习圆满。

    诸比丘如何修习四念处,如何持续不断修习,能圆满安住于七觉支

    诸比丘若行者恒坚持观身在身,观受在受,观心在心,观法在法,无分散意,可令念觉支坚固,念觉支坚固故,念觉支能过趋于圆满。

    若行者住于念专注,禅定状态无分散意,能审视心中生起的诸法心的对象,能令第二觉支择法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若行者持续,坚持不移观照、审视诸法,无分散意,能令第三觉支精进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若行者精进坚固,沉着住于修习之流,则离欲喜起,能令第四觉支喜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若行者住于喜的状态,无分散意,能令身心轻安,身心轻安则令第五觉支轻安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若行者身心轻安,则心易于达于定境,能令第六觉支定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若行者住于甚深禅定中,能除诸分别,令第七觉支舍觉支生起趋于圆满。

    诸比丘如何广修习七觉支,如何持续不断修习,能令正智解脱完成

    行者住寂静除,遵循七觉支之道,观诸法离欲,可令念觉之修习,如是乃至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觉之修习,如此修习七觉支能令正智解脱完成。

    佛世尊说此经已,诸比丘皆大欢喜。

    佛经选读三

    观心念:学处集要 5

    5 梵文英译:edard nze

    菩萨四处寻找自己的心念。但,是什么心念呢

    既不是渴爱,也不是嗔恨或无明。

    那么,是过去是未来或是现在吗

    但,过去已不复存在;未来还未来临;现在又不确定。

    迦叶

    这是因为心念无法从身内、身外,或身之内外间去捉摸。

    这是因为心念无形、无色、不可见、不滞止,无法掌握,无法维持,又漂移不定。

    诸佛从未见过心念,现在见不到,未来也不会见到。

    诸佛从未见过的,又怎会有观察的过程除非是出自虚妄的想象认知

    心念就如魔术之幻,诞生于虚妄的想象力,幻现出千变万状。

    心念就如川河之流,刹那也不停息,才刚迸现,就碎散消逝。

    心念就如灯中之焰,随因缘递变。

    心念就如雷电,瞬间爆裂即杳无踪迹

    菩萨四处寻找心念,于心内、心外都见不到,于五蕴、四大或六内处也找不到。

    因为见不到,他转而寻找心念的动向,并自问:“心念究竟来自何处”

    他想到:“心念的对象在哪里,心念就在那里生起。”

    那么,心念是一回事,心念的对象是另一回事吗

    不,心念的对象是什么,心念就是什么。

    倘若心念是一回事,心念的对象是另一回事,那么就有两重心念了。

    所以,心念的对象本身就是心念。

    那么,心念能观察心念吗

    不,心念无法观察心念。

    正如剑刃无法自砍,心念也见不着自身。

    此外,不管怎么从四面八方振荡它、困住它,心念依旧源源不断,毫不迟疑,敏捷如猴,飘忽如风。

    它范围迢远,无形无体,瞬息万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境色、声、香、味、触、法相触即被牵引,且随境流转不休。

    换个角度说,心念的稳定、一心、不动、不恼、专注一境与不散乱,即为正念。

    佛经选读四

    不住无为:维摩诘所说经 6

    6 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十一大正藏第14册中译:鸠摩罗什

    何谓菩萨不住无为

    谓修学空,不以空为证。

    修学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

    修学无起,不以无起为证。

    观于无常,而不厌善本。

    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

    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

    观于寂灭,而不永寂灭。

    观于远离,而身心修善。

    观无所归,而归趣善法。

    观于无生,而以生法,荷负一切。

    观于无漏,而不断诸漏。

    观无所行,而以行法教化众生。

    观于空无,而不舍大悲。

    观于正法,而不随小乘。

    观诸法虚妄,无牢、无人、无主、无相。

    本愿未满,而不虚福德、禅定、智慧。

    修如此法,是名菩萨不住无为。

    又具福德故,不住无为。

    具智慧故,不尽有为。

    大慈悲故,不住无为。

    满本愿故,不尽有为。

    佛经选读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7

    7 大正藏第译玄奘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缍,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城里的魔法师 带娃改嫁到军属大院[六零] 网游之我是超级大反派 说好是恋爱游戏怎么变成了RPG 流量下水道,怎么越摆越火了 我叫宇智波斗焕,打的村民直叫唤 马头墙映世清徽 精灵:这个训练家太野了 市井娇厨 贫道要考大学 我在日本独自修行 谁说我是靠女人升官的?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正念的奇迹》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正念的奇迹》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正念的奇迹》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其他类型,五六中文提供正念的奇迹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