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之后, 宋知蕙每日都会去书房待上几个时辰,书房里多了把圆凳,就搁在书案旁,晏翊的手边。
那凳子没有靠椅,也不够宽敞,但对于宋知蕙而言,已是足够,尤其那凳上还有软垫,坐在上面倒也算舒服。
起初宋知蕙还没有在意,认真伏案书写,但很快她便反应过来,为何要给她圆凳,而非座椅。
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宋知蕙也算对翊的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在纾解的时候,很少会做到真正的静下享受,而是会与她说话,并非是那软侬细语,而是肃着一张脸,与她相谈正事。
比如此刻,晏翊看了许久的书,明显乏了,他先是喝了一盏茶,又起身来到他立于她身后,抬手抽掉那发簪,他一面看着她书写,一面还会询问当中不解之处。
气息明明已经乱了,声音也是低沉沙哑,可那说起话来,脑子不见半分含糊。
那些离开之后需要用到的东西,宋知蕙已经全部备齐,如今只差让翊开口让她一道跟着回京。
酝酿了许久,以至于在晏翊沉乱的呼吸下,宋知蕙都有些失神,那手中的笔已是停了许久。
“为何不写了?”身后要翊问她。
宋知蕙回过神来,索性搁下笔道:“先生从前讲过,哪怕再多智谋,也不能单论书册而论道,必要结合当今局势,书写出的才具实用性。”
晏翊动作渐缓,半晌没有说话,不知是在暗忖,还是在等她继续往下说。
到底还是宋知蕙等不下去了,毕竟还有三日便到了要离府的日子。
“王爷。”宋知蕙袖中双手渐渐握住,“妾想帮王爷分担,但苦于对天下局势所知甚少。”
晏翊似是嗤了一声。
那声音很轻,宋知蕙都怀疑是不是听错。
但紧接着,晏翊便忽然开口:“孤以为,你到了后日才敢提。”
宋知蕙猛地一顿,这才意识到原来翊早就看出来了。
“怎么?”见她不敢再说下去,翊便低低笑道,“从那你得知赵凌要回京开始,便时不时提醒孤,你不知朝中局势,如此反复暗示,不正是想等孤先开口?”
晏翊猜出了她的心思,却没有完全猜对。
宋知蕙暗松口气,与那身后已经彻底不动的晏翊开始解释,“王爷没有说错,妾的确是想跟着一道前往,此事与旁人无关,只是......”
“不可。”晏翊声音骤然沉下,他背过身用那屋中一直备着的温水开始擦拭。
宋知蕙知他今日未曾尽兴,生生憋回去后可能会更加不愉,可话已至此,若不说清楚,待明后两日再提,只会更加惹他不悦,甚至还有可能不给她来见面的机会。
“王爷。”宋知蕙站起身道,“妾不想死。”
“不想死?”翊将帕子?入水中,系了腰带后转过身来,居高临下地望着身前之人,“既是不想死,便将你那心思压住了。”
宋知蕙赶忙道:“王爷许了一年期限给妾,可妾所求并非一年,所以于妾而言,这短短的一年里,妾必须在王爷身前发挥出足够的价值。”
见翊这次没有一口回绝,宋知蕙便立即又道:“只要王爷应允,不管此番京中生出何事,定能助王爷一臂之力......”
宋知蕙抿着唇,抬起那微湿的眼睫,带着几分哀求道:“妾会让王爷满意......会让王爷不虚此行………………会让.....”
“杨心仪。”晏翊冷冷将她话音打断,“若杨歙在世,看见你在孤面前这番姿态,不知会作何感想?”
宋知蕙知道,他是故意拿父亲刺她,她咬住唇,垂眸不再言语。
晏翊冷嗤一声,提步走至衣架,拎起大批在身后,便朝外走去,待走至门后,抬手要将那门拉开之时,却听宋知蕙忽地将他叫住。
“王爷。”她小跑着来到翊身后,低道,“王爷不肯带妾,可是因为赵凌?”
晏翊阴冷眸光倏然朝宋知蕙脸上射去,顿时一般骇人的压迫感迎面而来。
宋知蕙当即垂眼朝后退开,她望着鞋面,低道:“妾知错了。”
晏翊没有说话,推门而出。
屋外冷风吹在身上,宋知蕙蓦地打了个寒颤。
这晚宋知蕙没能入睡,她实在没有料到,翊会将她拒得这般干脆,完全不留余地,可一想到提及赵凌时,他那骇人的神色,宋知蕙不由陷入沉思。
晏翊当真在意赵凌?
嗤,那赵凌算个什么东西?
安泰轩的池房中,翊倚靠在岸边,手中把玩着匕首。
他不过是用了她几次,她便忘了自己身份,竟妄图拿捏于他,用那赵凌来激他。
嗤。
晏翊冷笑,用那匕首扎进银盘。
池房外,刘福忽然来报,是宋知蕙有事相求。
晏翊不见。
刘福跑去传话,片刻后又折返回来,“宋娘子说,想到了应对之策。”
翊还是不见。
刘福再度跑去传话,但很快又在门外禀报,“宋娘子说,若王爷不满意,可将期限直接定到今日。”
刘福只是如实转达,并不知这二人到底所说何意,还有这期限又是什么意思。
他气喘吁吁说完,却听那屋中翊似是低低说了一声,“叫她滚进来。”
刘福暗松口气,转身又小跑着离开,等带着宋知蕙回到池房外,那额上已是层层细汗。
宋知蕙推门而入,绕过屏风来到晏翊身后,余光扫见那扎在银盘中的匕首时,不由愣了一下。
“来,让孤看你有何解决之策?"
宋知蕙一面宽衣,一面徐徐道:“妾想出一计,可暂解国库不裕之局。”
已经不是兖州,而是直接想到了国库。
晏翊眉宇间沉色又深几分,看来她此番是非要与他一道不可了。
“说。”晏翊冷道。
宋知蕙只留心衣与?裤,迈入池中,“妾想王爷定是听闻过‘金窟”一词。”
“你是指郭框?”翊蹙眉。
世人皆知这郭框家中财力雄厚,先帝曾为拉找郭氏一族,不仅宠爱郭皇后,还将她这哥哥郭框加官进爵,赏银无数。坊间早有传闻,说那郭框府中建有一塔,日夜皆有专人看守,据说那塔内尽是奇珍异宝,还有黄金无数。
宋知蕙来到翊身前,那本就贴身的白色里衣,浸湿过后,全然贴在身前,且变得仿若一层薄纱,只将那纱后之物遮住两分,“早在几年前,便听闻一句话,一愿得邓氏铜山,二愿得郭家金穴。”
晏翊幽冷眸光毫不避讳地落在薄衫上,仿若是在欣赏一般,“你想取他家中之财,来充盈国库?"
宋知蕙缓缓点头。
晏翊冷笑,“他如今身为大鸿胪,多年来兢兢业业,从未出错,要拿何理由来取?总不能昭告天下,说国库缺钱,要拿臣子家中之财?”
说着,他喉结微动,那沉冷眸光中,似有一丝火苗在隐隐跳动,“且孤已差人去查过,宴疆许久未曾与京中之人联系,若非要以此来定罪,寻不到证据,便难以服众。”
“王爷莫着急,让妾慢慢来......”宋知蕙停在翊身前,解开身后鲜红丝带,顺滑的墨发从颊边倾泻,丝带也落入水中,被两手各勾起一端,打着圈缠在两指间,在水下拉出一条飘逸的红线,“王爷可书信一封,差人送去徐州,给那东海王。”
晏翊眉心倏然蹙起,正要开口,却见那红色丝带从水中而出,直朝他胸前而来。
"......"
放肆二字还未说完,红线便先一步在左尖处剐蹭而过。
这突如其来的碰触,让晏翊瞬间屏气,且下意识便朝前躬身,整个人似都颤了一下。
然他很快便重新挺直腰背,靠回池边,用那似笑非笑地眼神,冷道:“继续。”
宋知蕙柔柔应是,一面又用红线去触另一侧,一面缓缓道:“那信中以郭框名义,与他暗中密谋......”
“嘶......”翊深深吸气,气息不仅凌乱,且隐隐带着颤意,这是他自七岁那年之事以后,头一次被人触及此处,平日里便是他自行擦身洗漱,胸口也只是极为简单的清洗一遍。他还从不知,原此处也能引人意动,且这舒意不可言喻,无法言
说。
“若他………………”翊倏然合眼,双拳也一并握住,手背与额上青筋也全然突出。
“若东海王收下信后不动声色,那便正好说明他早有谋逆之心。”宋知蕙话音落下,手中红线也沉入水中。
晏翊缓缓睁眼,“那要是他大义灭亲,或者根本不信呢?”
“若不信,他必要将此信呈于殿前,圣上也自然会下令彻查,届时何愁东海王不归京?”宋知蕙说着,用那丝带开始一圈一圈的缠绕起来,“且郭框为表忠心,不必圣上开口,那金窟必定会双手奉上。”
“此计可谓一石二鸟。”宋知蕙拉紧丝带。
晏翊眸中幽暗似是已被某种情绪彻底取代,他灼灼望着眼前女子,“若查到最后,查到了孤的身上呢?”
宋知蕙染了鲜红口脂的薄唇中,轻呼道:“是啊,此计到了最后,总得有人站出背锅,若王爷怕污了自己名讳,那便也可作罢,可若圣上信得过王爷,可提前知晓此计,届时因圣上念及手足情深,不忍过分苛责,只轻处而过。”
“如此,圣上既能落个仁德之君的名声,又能解燃眉之急,再者还能令东海王归京,如此便一石三鸟,只是要苦王爷.......恐是要有损声名。”
宋知蕙一席话落,晏翊沉闷地喟叹之后,便又忽然低低笑出声来。
怪不得赵凌得她提点之后,那兵法行之如此古怪,他这计谋简直闻所未闻,绝非寻常谋士敢想。
“王爷可曾满意?”宋知蕙转着发酸的手腕,抬眼朝那仰靠在池边的身影道。
满意,怎会不满意呢?
翊虽没有直接回答,但那神情和方才的反应,皆给了她答案。
在那跳动的烛火下,翊那眸光里的灼热依旧未散,他望着宋知蕙,许久后缓声开口,“到底为何?”
费尽这般心力,为何非要与他一道归京。
宋知蕙正要回答,却见翊那眸子忽地沉了几分道:“想好了再回孤。”
余光中那银盘上的匕首似是闪过一道银光,宋知意地想起了信,那日在石亭中,他也曾这样问过信。
宋知蕙吸了口气,垂眸不再看他,也未立即回话。
须臾,她她双眼紧闭,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低沉,“去拜家父尸骨。”
杨歙是在京中被处死的,那尸骨早已不见所踪,许是被处刑之人收殓,也许是早就曝尸荒野被那野兽啃食干净……………
总之,所谓祭拜,必是要先将尸骨寻回。
“求王爷......”宋知蕙缓缓睁眼时,那双眼已是噙满泪水,“若此举逾规,那我只远远跪拜,绝不给王爷招惹祸端……………”
晶莹泪珠落在许久未动的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
“后日寅时三刻,若迟一步,便在王府好生等孤回来。”晏翊垂眸,望着那水面冷冷道。
宋知蕙感激涕零,连连谢恩,直到穿衣离开前,那眸中还在不住趟泪。
若她最开始用这样的理由,要翊不会轻信,且即便信了,也不一定会应允,只有在他抽丝剥茧下,寻到了所谓的答案,这答案才可信。
回到降雪轩,宋知蕙脸上泪痕已干,她将云舒唤到身前,将手中一包银饼推到她面前,低声道:“三日后,你寻赵嬷嬷自行赎身,赎身后,定要以最快速度离开兖州。”
云舒不解,也不敢接那银子,只愣愣地看着她,“娘子这是......”
“别问。”宋知蕙朝她弯唇,“不是想做云朵吗?待离开后,想去何处,便去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