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 第460章 防区调整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460章 防区调整

 热门推荐: 遮天 不死不灭 莽荒纪 星辰变 九鼎记 飞剑问道 求魔 一念永恒 我欲封天 仙逆 帝尊 独步天下
    处理完了军队整编,和北疆的事情后。

    时间已经到了入冬十一月。

    这个时候,距离过年,也没多长时间了。

    同时楚国上下,也随着年底将至,开始忙碌起来。

    民间百姓们,在忙赚更多钱,好在冬天买足年货,使自己过个好年。

    刚刚从战争平息的区域百姓,则趁着这难得的机会,收拾着自己仅存不多的家底,盘算着该怎么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官府朝堂上的官老爷们,也在忙碌的清算着一年功绩得失,好为年底的审核评定做准备。

    陆渊也在和一众大臣们,清理着今年旧账之余,不得不抽出空来,看着来自南边扬州的报告。

    或者说,是一份来年移民计划书,以及求援信。

    今年派去五十万兵马和五位先天增援,又让飞霜道和紫云道剩下的所有先天出手,虽然也缓解了一些压力。

    可本土那边的局势,依旧不容乐观。

    扬州那边需要防守的区域,实在太大、太广、太长了。

    举个例子。

    扬州有三个防区,一个是东海海疆,防区涉及沿海的广陵、临海、建安三郡,海岸防线长达万余里。

    一个是岭南战区,包含南海、郁林、九真三郡,地广万余里,需要部分地方,不知有多少。

    最后一个是西南战区,这个就更大了,全部面积加起来,足有七八郡,相当于半州之地了。

    以上三个防区,不论哪一个,都大的没边。

    放到中州这边,基本就相当于陆渊初次北伐时,一下子开辟了关内战场,河阳战场,东郡战场,梁郡战场,青州中部战场,以及豫州战场。

    唯有以上六个战场加起来,战区规模,才能和扬州正在进行的战争比较。

    当然。

    楚国不是中州各国,南边的海寇蛮夷也不是楚国。

    两边在扬州的实力,比起陆渊北伐时面对的各国,都有相应的削弱,所以战争的规模也没那么大。

    经过陆渊两次加强后,楚国在本土的兵马数量,已经增长到了两百五十万大军。

    先天宗师方面,扬州两大仙门提供了八位先天,陆渊派遣回去五位先天。

    算上原有的二十一位先天,扬州本土的楚国先天人数,也达到了三十四人的规模。

    而海寇蛮夷现在入侵扬州的兵马,合计也就五六百万人,先天宗师大约也在三四十人的规模。

    两边都没倾尽全力,战争的规模也没到白热化的程度。

    不过南极毒火,正在迅速逼近着。

    扬州最南端的九真郡,已经能看到些许毒火苗头了。

    那些被楚国堵在更南边的海寇蛮夷,更是不用多说,此时甚至就已经和毒火相邻,随时遭受着死亡威胁了。

    这种情况下,这些迁徙而来的蛮夷,自然也就被逼急了。

    根据派回扬州本土的分身,传回来的情报。

    今年下半年起,海寇蛮夷向北入侵的人数,已经在慢慢增多。

    增长幅度,几乎是以每月五十万人增加。

    这才短短半年,西南岭南的蛮夷兵马数量,就从原本的三百万人,膨胀到了如今的六百余万,增长接近一倍。

    除此之外。

    虽然得益于楚国严密的防守,还有后方支援的迅速,此时西南、岭南各城,暂时还没有被攻破的例子。

    但在岭南区域,尤其是九真郡区域,已经有大片被楚国放弃的府县城池,被那些迁徙而来的蛮夷占据。

    这些南边来的移民,直接就在楚国控制不住的土地上,安起了家来,就地进行了生产。

    而楚国在九真郡的据点城池内,虽然有兵马驻守,但在数以百万规模的蛮夷迁徙潮流下,也仅仅只能做到自保而已。

    甚至楚国在九真郡的据点城池外,都已经被大量的蛮夷兵马包围,被堵在了城中,连城门都出不去。

    不独是九真郡。

    在岭南其他区域,甚至西南一些区域,都有大量蛮夷渗透进来,开始在各处楚国放弃的区域定居。

    具体有多少府县被蛮夷定居,两地的楚军也不清楚。

    蛮夷实在太多了。

    西南岭南的楚军,只能控制自己驻守的城池附近区域,辐射范围最多只是一两府而已。

    超过一两府的距离,那就处在了楚军的视野盲区,在安全点之外,根本不在掌控之中了。

    而以楚国西南、岭南地区,一郡最多只有两座据点城池的情况,每郡辐射区域,顶多就三四府左右。

    也就是说,这两片地区里,一个郡内,楚军只能保证三到四府的安全,剩下区域就处在失控之中。

    而一旦失控,以如今情形,基本也就默认被蛮夷掌控了。

    是以,南疆一郡,现在的情形,是楚国掌控三分之一区域,海寇蛮夷掌控三分之二区域。

    双方之间的实力,已形成了较为悬殊的差距。

    更让人忧虑的是。

    那些北迁蛮夷,接手了楚国原本开发了三十年的地盘,哪怕以他们的文化技术,很难全部都利用上。

    但只靠着基础的水利设施,这些人哪怕把种子往田里一撒,都能保证一个丰收。

    稍稍用心耕种,就足以养活千万之人了。

    有了粮食,这些蛮夷,也就在扬州地面上,扎下了根来。

    到时候以此为基地,步步蚕食,怕是不要十年,整个西南、岭南都要丢去。

    甚至连处在腹地的扬州各郡,都会遭到渗透,被那些蛮夷入侵。

    届时,这场南蛮北来的戏码,也将上演到最高潮的篇章。

    “虽然我统一中州,扫平各国,最多只需三年,便可完成这番伟业。

    而那些蛮夷,这时不过在西南、岭南之地,刚刚站稳脚跟。

    我再举天下之力而来,对方绝无可能抵抗。

    可对方逐年增强的力量,对于扬州的渗透,却也是实打实的,不能忽视。

    我可不想因为一时轻视疏忽,导致出现问题,再后悔莫及。

    所以稳妥起见,这南疆之地,确实需要进行一些布置了。”

    陆渊心中思忖,思考着破局方法。

    明年就要开始四次北伐,虽然他这边,前阵子刚进行了俘虏的整编吸收,从五百余万俘虏中,拣选出了一百二十万精锐,编入了禁军序列。

    使得手中可用的兵力,一下子变的充裕不少。

    但这些人马,都是要用作明年北伐的,早就有了去向,无法抽调。

    这里说一下,在今年冬天完成了对俘虏的整编工作后,鉴于现有形势,陆渊又对各路行营,进行了一些调整。

    其中北地四个行营,雍州行营八十万兵马,十位先天的编制不变,行营总管为黄欣。

    这路行营的主要目标,依旧是防备西边的西域异族,顺便招诱北边的兖州蛮夷,屏蔽楚国西境安全。

    新设的冀州行营,编制二十万大军,总共五位先天,行营总管黄林。

    这路行营坐镇冀州,主要任务是从西面,威胁钳制徐国,保证楚国北境安全。

    同时在完成这个主要目标之余,也和雍州行营一样,负责从与其接壤的兖州招诱蛮夷。

    还有一个以乐陵城为核心的徐州行营。

    这路行营,原本有六十万大军,十位先天。

    可随着黄林控制冀州,能够从西面威胁到徐国,在这处区域,就牵制了徐国大量兵力。

    徐国为了保证本土安全,为了应付已经越过了大河,进入北地的冀州楚军,不得不将大量的兵马,安置到了自己国中西境,以防备楚国的进犯。

    这种情况下,徐国能用在大河南境的兵力,便少了许多。

    如今徐国境内,在结束战争后,受限于粮草不济的因素,举国兵力维持在了六十万左右。

    其中十万人坐镇国内,用以维持治安。三十万人安排在西境,防备楚国冀州行营。还有二十万人,则布置在南境,借着大河,与楚国的徐州行营,隔河对峙。

    区区二十万人,自然难以对楚国的徐州行营,造成什么威胁。

    楚国在青州北境的压力,因为冀州行营的出现,瞬间减缓了不知多少。

    因此,鉴于此种情况,陆渊自然而然的,就对于原本负担着对抗整个徐国的徐州行营,进行了调整。

    徐州行营六十万兵马,被裁减为了三十万,东平、乐安、青平三郡,各驻守十万人。

    行营的先天宗师,则削减为四人,每郡分配一人,行营总管青阳子,则单独加强到乐安郡的乐陵城。

    如此,三十万兵马,四位先天,就是楚国在青州北境,应对徐国的主要力量了。

    这看起来,是有点少。

    但考虑到楚国在乐安三郡内,还有九万郡府县兵,以及三位先天宗师,还能动员大量的地方民团,征召民间力量入伍。

    所以仔细算来,这青州北境的防备力量,在有着北边冀州行营配合的情况下,其实已经不弱了。

    最起码,哪怕徐国全力动员,也难以撼动两路行营的西、南夹击。

    关于徐州的威胁,差不多就这么应付了。

    以上雍州行营、冀州行营、徐州行营,此三大行营,就是楚国的中州边境防备兵力了。

    加起来,一共用去了楚国一百三十万兵马,十九位先天。

    除了这三大营以外,刨去已经归属于地方郡县防备力量的郡府县兵,补充了那些降兵中的精锐后。

    陆渊手中的禁军,还有五百三十七万兵马,先天宗师八十六人。

    不过,去年楚国招诱蛮夷,从兖州、冀州,收得了六位蛮夷先天。

    赵国灭亡,又有一位赵国先天投靠。

    梁国灭亡,最后共有十位梁国先天降服。

    徐国北撤,最后也有七位徐国先天投降。

    海云阁降服,也有六位先天。

    所以去年一年,在中州北地,楚国就新得先天宗师三十人。

    算上这些人,陆渊手中的直属先天宗师数量,就有一百一十六人之多。

    除此之外,楚国控制的中州二十三郡,现在每一郡,都安排了先天宗师作为郡都尉,郡府县三级,各一万的郡兵、府兵、县兵,也都已经就位。

    这些地方力量,加起来也有二十三位先天宗师,六十九万常备地方兵马。

    不过中州新定,遍地都是被楚国灭亡的敌国遗民,再加上楚国不断迁移本土人口而来,移民和本地人之间,也时常爆发矛盾。

    所以这些地方兵马,基本只能用来维持地方治安,如非必要,陆渊是不会抽调它们出来,参加对外战争的。

    郡府县兵对内,禁军对外。

    这是长沙国建立起,就制定下来的国策,至今已经执行快五十年了。

    陆渊并不打算违背,楚国也没被逼到那个份上。

    因此这些地方力量,主要还是用来稳定楚国中州现有疆域,不会参加到对外战争中。

    明年四次北伐,征讨豫州,只需五百万兵马,一百位先天宗师即可。

    “现在我有五百三十七万兵马,一百一十六位先天,这已经足以满足四次北伐需求,甚至有些超出了。

    所以这些兵马里,可以适当抽调一些人出来,用作它处。”

    陆渊想了想,有了决定。

    “四次北伐,五百万兵马就够了。多出来的三十七万兵马,正好用来作为中州四万里海疆的海防兵力。

    那些东海海寇,这些时日来,愈发嚣张了。

    不断骚扰我中州海疆,必须进行遏制,海陆行营的组建,是时候提上议案了。”

    虽然靠三十七万人,想要防备四万余里的海疆,很是勉强,甚至可以说到处疏漏。

    但考虑到,楚国在地方上,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郡府县兵体制,中州每郡地方,也都还有先天宗师驻守。

    有这些地方兵马在,再加上正在筹备的地方民团乡勇制度,配合海路行营的禁军主力,倒也勉强能布置起一张严密的海防网络了。

    完全杜绝东海海寇威胁,这不现实。

    但打击对方嚣张气焰,保护沿海安全,防止海寇渗透到内陆腹地,靠着这张网络,还是能够做到的。

    目前,楚国还在一统天下的路途上,大量精力放在了统一事业,暂时无暇顾及其它。

    能应付一下海寇威胁,倒也差不多了。

    想要完整解决对方,还得等日后统一了整个中州,再行计议。

    “事情就这样定了,海路行营组建,兵马就暂时额定三十七万人。

    先天宗师配备十个,正好我大楚控制的中州沿海九郡,每郡都能分到一人。

    剩下一个先天宗师,为行营总管为黄玄,他本人就负责统筹全局,调度沿海诸郡和行营各方,机动打击海寇。

    有着这些,东海海疆,暂时是没问题了。”

    确定了这方安排后,陆渊对于中州海面的威胁,暂时也就放下心来。

    然后便把思绪,放到了先前思考的扬州本土上去。

    中州这边的布置,已经完成。

    扬州那边,也要进行调整。

    “首先是最南端的岭南、西南防线。”

    陆渊看向扬州地图中,那靠南方位,几乎占据了扬州一半的西南、岭南地区,不由沉吟。

    现如今,西南、岭南地区,除去特意留下来,进行屯垦,用以供应地方驻军的少数百姓外。

    当地大量的居民,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陆续迁到了中州之地,现在已经安定了下来,开始正常的生产了。

    所以这两大区域,基本就只是军事单位,没什么普通居民了。

    原先,陆渊在当地设置了两道防线,一是想要作为屏障,阻挡海寇蛮夷的入侵渗透。

    二是想要继续占据当地,以获取名义上领土的气运。

    可现在。

    第一个目的,就因为蛮夷的大量渗透入侵,各郡地方防线兵力不足,难以进行有效的阻拦清理,便宣告了此个目的的半失败。

    第二个目的,也因为大量蛮夷填补了楚国放弃的区域,所以名义上占据地盘提供的气运,也紧跟着大为削减。

    此时所能提供的气运,只剩下原有的不到三成,也差不多聊胜于无了。

    “既然现在充当缓冲区防线、还有提供气运的作用,都几乎半失效了。

    那么这西南、岭南之地,一些区域,也是时候进行放弃了。”

    陆渊手指在地图上划过,最终西南区域,南诏国故地、大理国故地、剑川、赤黎、昆海三国故地,岭南区域,九真、郁林、通海三郡,宋国故地。

    以上总计八郡的地盘,都被他重重一划,彻底割开。

    “这些区域,都距离我大楚在扬州本土的核心地区,相隔太远了。

    如那九真郡、大理等地,距离巴陵都城,相隔有四五千里之遥,沟通不便,支援困难。

    继续防守下去,除了损耗兵力,消磨钱粮外,根本毫无意义。

    也是时候放弃了。”

    陆渊决定放弃以上区域,然后收缩防线,把前线撤下来的兵力,放到后面离本土更近,资源更迅捷简单的区域。

    正好,今年一年,本土那边的建安、黔中二郡,地方人口已经迁徙的差不多了。

    两郡已经空了出来,刚好可以让前线撤离的兵马,在当地进行驻扎防守,搭建新的防线。

    这两郡,不仅靠近楚国的核心腹地,后方支援简单。

    更是地形多山,险要颇多,防守起来也更轻松些。

    楚国大量兵马,集中于此。

    比起原本广洒各地,处处都想要,处处成筛子的情况,要好上不知多少。

    就这样决定了。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阿影 菩仙扣 掌门征途 工地仙踪 云川记 没钱修什么仙? 蜀山剑仙列传 百世修仙:我能固定天赋 射雕:从镖人开始 人在峨眉,开局获取金色词条 每日一卦,从坊市散修到长生仙尊 九州仙府首通指南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武侠修真,五六中文提供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