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赵云下山_虎枭_穿越小说_蚂蚁文学
第一百零四章赵云下山
第一百零四章赵云下山:
赵云已经回到自己座位上,掌柜竖起大拇指赞道:“壮士侠义心肠,这桌酒菜小店请了。”
这时,楼梯口传来脚步声,只见刚才的一家子人上来了。
他们看到了赵云,连忙道:“恩公在那里!”
一家子连忙上前,跪倒一地,老人含泪道:“感谢恩公的救命之恩!”
赵云连忙扶起众人笑道:“举手之劳罢了,各位不必多礼!”
旁边田豫笑道:“听老丈的口音,好像也是幽州那边人吧!”
老人点点头,“我们是从涿郡过来的。”
田豫呵呵笑道:“那就是同乡了,我也是涿郡人,救你们的壮士是常山国人。”
老者惊喜道:“那真是巧了!”
田豫请他们坐下,又让伙计给两个孩子各拿一块糕饼。
“老丈怎么会来南方?”
老者叹口气道:“袁绍和公孙瓒大战,互相抄掠百姓,不知多少人南逃,我们家境本来比较殷实,没办法也跟着南逃了,一路逃到徐州。
不料徐州也发生了战争,让百姓不得安生,正好曹操决定把徐州难民百姓迁往庐江郡,我们就想南方可能会好一点,也跟着来了,被安置在舒县。”
原来如此,赵云不解道:“既然被安置在舒县,怎么又来皖县了?”
老者欠身道:“恩公有所不知,甘将军免口赋,田税也低,我们当然拼了命也要来。”
赵云还是十分不解,笑道:“口赋每年二十五钱吧!两个孩子每年也就五十钱,值得从舒县跑来皖县吗?”
老者连忙解释道:“回禀恩公,我们不是为了这五十钱,而是冲着甘将军的仁义而来,区区五十钱,但它显示的却是一个君主的仁义,鸟尚知择良木而栖,何况是人呢!”
老者的话如醍醐灌顶一般让赵云醒悟了,公道自在人心,让百姓心甘情愿跟随才是真正的王道。
鸟择良木而栖,连普通百姓都知道,自己居然还拿不定主意。
甘宁正乘坐快船向庐江郡赶来,他收到了徐庶的飞鸽传信,简直让他欣喜若狂,赵云居然就在庐江郡,还有田豫。
甘宁不知道赵云是不是准备去投奔刘备,但既然他出现了,那无论如何也要把他拦截住,这位三国传奇猛将自己一定要把他拿下。
两天后,甘宁抵达了皖县,徐庶和太史慈出来迎接,徐盛已经回彭泽了,皖县有一万五千军队,还有数千降军。
来到军营大帐内,甘宁急切问道:“赵云那边有什么情况?”
徐庶躬身道:“卑职之前上山和田豫谈过,当时没有见到赵云,但卑职感觉,只要能说服田豫,也就能说服赵云。”
“田豫是什么态度呢?”甘宁问道。
“卑职感觉田豫绝不想落草为寇,他反复给卑职强调,他们被逼无奈才临时上山,他们对自己的三百手下很看重,所以如果我们能妥善安置他们的手下,对赵云就是最好的劝说。”
甘宁点点头,“我和你一起再上山一趟。”
话音刚落,堂下有士兵禀报,“启禀主公,有个叫田豫的文士求见主公。”
甘宁呆了一下,自己刚到皖县,他们就来了,看来他们关注的是自己。
甘宁连忙对徐庶道:“请徐军师带他来见我!”
很快,田豫被领进了内堂,他这几天就在皖县,所以甘宁一到皖县他就知道了。
“田先生请坐!”
甘宁很客气地请田豫坐下,田豫歉然道:“还要麻烦甘将军专程从南昌县过来。”
甘宁摇摇头笑道:“我不是士族出身,一般士族也不愿投奔我,我对人才更加渴望,我得到人才不是为了收集他们,而是要正确使用他,做到人尽其才,这才是对人才最好的尊重。”
田豫点点头笑道:“如果我效忠将军,将军打算怎么用我?”
甘宁略一沉吟道:“我会任命田先生为庐陵郡太守,让田先生去治理山越人。”
“甘将军觉得我能治理山越人?”
甘宁点点头,“先生在幽州将匈奴人治理得服服帖帖,也一样能将山越人治理服服帖帖。”
历史上田豫治理北方胡人非常有一套,恩威并重,无论是匈奴人还是乌桓鲜卑人,都被他管理的服服帖帖,甘宁相信他对山越人也一样能治理好。
田豫默然,甘宁还真了解自己,他沉思片刻又问道:“我还有一个不解,将军为何要免口赋?”
甘宁淡淡道:“先生从河北过来,想必亲眼看到了百姓的流离失所,人口凋敝,我一直认为,人口才是一个政权强盛的基础,汉朝统治者一方面鼓励早婚,一方面又对孩童征税,这无疑是自相矛盾。
要让百姓有生育的意愿,首先要有饭吃,有稳定的生活,其次就是要取消对孩子的征税,虽然口赋不多,但它却是一块巨石压在百姓心中,所以我从柴桑时就坚决取消口赋,搬掉百姓心中这块巨石,让百姓愿意生育,人口就会渐渐上来了。”
田豫再不迟疑,眼前的甘将军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主公。
他长身行礼道:“田豫不才,愿为甘将军效犬马之劳!”
甘宁大喜,连忙扶起他道:“有了田公,我的庐陵郡也就有真正的太守了。”
田豫又道:“赵云也愿意归顺将军,他回山去带百姓下山了,恳请将军善待百姓!”
甘宁点点头,“请田先生放心,民为国之本,我一定会善待每一个投奔我的百姓。”
甘宁随即亲自去迎接赵云,在半路上,果然遇到了浩浩荡荡的队伍,扶老携幼,足有六七千人,队伍最前面便是赵云。
后面还有一辆囚车,载着被抓捕的孙河,后面还跟着他的一百多名手下,被士兵押解着。
田豫连忙迎上去,把赵云、范方、裴元绍三人引荐给甘宁。
赵云上前单膝跪下抱拳道:“赵云四海飘零,得遇将军,赵云如久旱逢甘霖,得以重见天日,赵云愿为甘将军效犬马之劳,恳请将军收录!”
甘宁连忙扶起赵云诚恳道:“得赵将军,甘宁犹如再生一臂,我甘宁一定会成就大业,绝不辜负将军的投效!”
甘宁随即封赵云为校尉,任命裴元绍为都尉,将赵云自己的一千人和投降的一万士兵全部交给赵云,再加上柴桑的三千驻军,一共一万四千人组建为第六军,赵云的一千两百名士兵则作为他的部曲。
另外甘宁又任命范方为皖县县令。
甘宁待赵云这支力量确实很优厚,不光赵云被封校尉,单独成军,田豫则封庐陵郡太守,范方也封为皖县县令,就连裴元绍也封为都尉。
甘宁又安排船只,运送赵云的军队去柴桑进行训练,实际上就是把柴桑作为第六军的驻地。
赵云着实感动,自己逃离幽州,四海飘零,甚至差点落草为寇,没想到最后在豫章郡找到了自己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