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容女相38金殿利齿战群臣(2)_wbshuku
38金殿利齿战群臣(2)
38金殿利齿战群臣(2)
楚云卿端着承盘,步至百官之前,微微低头,算是行礼,道:“殿试策问卷纸悉数在此,请皇上过目。”
皇上此时有些许尴尬,他原本想让楚云卿挂着右相的职务在家歇着,谁料今日殿试她竟不声不响地去庆和殿换了自己派去的主事。可是殿试原本就该由右相主持,他也不能说什么。当日众多官员反对,是自己执意立她为相,如今可不能打自己的脸。
犹豫了片刻,皇上抬手示意楚云卿平身,道:“呈上来吧。”此一句就将此事揭过了,算是承认了由楚云卿来主理殿试。
将承盘交到姜海手里之后,楚云卿侧眼一望,见钦安殿两侧之首都没有空位。她自晋位以来就没有上过朝,自然没有她的位置。而且,她因需捧承盘进殿,也没有带手笏。
有不少朝臣见此情景,轻笑出声。如此尴尬的境地,任这新右相再跋扈也必不敢命护国大将军为她让位吧,而另一侧之首站着的,是与她齐位的左相,更不可能让她。皇上此时正专注于卷书,无暇理会她,即便是皇上看到如此尴尬的情形,也未必会替她说话。
楚云卿听到身后的轻笑,微微勾起唇角。没有她的位置才好,她才不屑于站在这些俗臣之列。楚云卿整理衣袖,经立于大殿正中,等待皇上审阅卷书。众臣唏嘘。
国礼规定,大殿之上,臣子于两侧恭立,倾聆帝王之意。楚云卿经立于大殿之中,算怎么回事?
皇上翻阅几篇之后,问道:“楚卿,为何这卷书上未有姓名?”说罢抬头,看到楚云卿经立于殿中,有些生气,加了一句,道:“可是爱卿初次主事,不懂殿试的规矩?”
楚云卿不慌不乱,拱手为礼,道:“启禀皇上,殿试之前,皇上未循旧礼将《殿礼》赐于臣。故而,臣以为,皇上是想微臣在此次殿试中突破旧例。臣便命众学子将卷书和姓名分别登记,卷书上不落姓名,好让天下学子知晓皇上的公允。”
楚云卿此言似是在说卷书上无落款之事,实则是影射皇上在朝堂之上不按旧例留出右相的位置,令她尴尬之事。如此一言,皇上也不知该如何指责她失礼之事,只得作罢。
皇上翻阅完毕后,却只点出一名探花郎,久久听不见榜眼和状元的姓名。有心急的官员问起来,皇上才道出其中缘由:“这两篇文章,不分伯仲,实在是叫朕为难。姜海,将这两篇拿下去在众臣之中传阅。”姜海应下来,将两纸卷书传至众臣手中。
一篇为《商论》,一篇为《战策》。辞藻一个优美简练,一个壮阔豪迈;笔法一个端正小巧,一个粗狂潇洒;论理一个娓娓道来,一个纵横大气。众臣阅遍,争论不休,却也争不出一个结果。
皇上见听不到什么新鲜的言辞,便另辟蹊径问起立于大殿正中,身处嘈杂却心神宁静的楚云卿。皇上如此问道:“楚卿既为此次主事,理应听听爱卿的意见。”楚云卿推辞道:“微臣知晓这两篇文章分别出自谁人之手,此时若出言举荐,被有心之人添油加醋,难免成了结党营私的罪过。还是请皇上圣裁吧。”
皇上原本听许多大臣提起科考之前楚云卿频繁出入沐国公府,心中也存了疑虑。楚云卿此言一出,皇上心中疑虑虽消了几分,却也没有再问。
立于左相身侧的太子南景弘想起母后昨夜的嘱咐……
殿试前夜,皇后嘱咐太子,楚云卿一向诡计多端。若是她举荐一人,那么照常理太子一党必会去支持旁人。而那个旁人,很有可能才是楚云卿真正想举荐的人。因此皇后反复嘱咐太子,务必顺着楚云卿的意来,不要坠入陷阱。
念此,太子站出来,道:“父皇必定相信楚相大人的忠心,大人不妨谈谈您的看法,也好让本宫学习学习您的高见。”
楚云卿低着头,唇角微微上扬,道:“既然太子殿下要求,臣也不好再推辞。微臣以为,两篇文章都是佳作。但是,如今天下安定和乐,连将军们平日里都研习养兵之法,甚少有官员研究战策,更别提写出如此精彩的策论了。故而,《战策》的执笔之人,当更为朝廷所需。”
太子听了楚云卿的话,心中了然,向皇上进言道:“父皇,儿臣以为,楚相所言有理。”
皇上知晓太子一向与众皇子不和,今日却肯与璟王妃举荐同一人,可见此人确实是才华横溢,当即点《战策》为状元,《商论》为榜眼。
半刻钟后,楚云卿依制将前三甲带进大殿,道:“状元,何肃。榜眼,李甄。探花,墨津之。叩谢皇恩。”何李刘三人叩首谢恩。
太子大惊,《战策》的执笔之人怎么可能真是何肃?按母后的推断,《商论》才应当是楚云卿一心想扶持的何肃的文章才对。太子想起楚云卿在举荐《战策》一文之时,对他那颇有深意的一笑。这个小丫头,居然利用了他母后对她的猜忌之心,反而借自己的手将何肃推上了状元之位。: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