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赤心巡天 > 第一百七十一章 行至穷途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一百七十一章 行至穷途

 热门推荐: 遮天 不死不灭 莽荒纪 星辰变 九鼎记 飞剑问道 求魔 一念永恒 我欲封天 仙逆 帝尊 独步天下
    心魔显化之后,局势瞬间翻覆。

    对于姜望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通天宫本身。

    姜望才是此具肉身的根源所在、命魂所系,他的通天宫本就先天为他所主导。

    姜魇本身没有资格与姜望争夺通天宫,是先行催生心魔,再借这与姜望同源而生的心魔侵占控制道脉真灵,因而才得以与姜望在通天宫内分庭抗礼。

    现在姜望自残以补益心魔,心魔孕生灵智,姜魇对于通天宫的主导权限瞬间就被剥夺。

    此时此刻,姜望是通天宫毋庸置疑的主人,而心魔牢牢占据道脉真灵,也获得了通天宫的一半主导权。唯独是姜魇,成为了毫无疑问的外人。

    此处通天宫,天然就会对他产生压制。

    而通天宫对于外来者的压制,本身也是一直以来,姜望得以与姜魇抗衡的重要依靠。

    在图穷匕见之前,姜魇的第一个布局,就是将这依靠抽离,剥夺姜望的优势。

    而现在,凭借冷静、坚韧与果敢,姜望重新寻回了依靠

    与姜魇这场漫长的斗智斗勇,直到此刻,才算看到了一线胜机。

    九大星河道旋转动,一半给予姜望力量,一半为黑衣心魔所用。

    在通天宫构建的这方小小世界里,姜魇举世皆敌

    彼时姜望悬立通天宫穹顶,冥烛悬浮在半空,而黑眸星蟒盘踞在地面,黑衣心魔自黑眸星蟒体内跃出。

    三方分立上中下位置。

    黑衣心魔始终控制着黑眸星蟒,不让道脉真灵有异主可能,显然非常清醒地知道他的根基所在。由此可见,他灵智虽然初生,却已经对战斗、对世界,有了相当深刻的认知。

    若是脱离姜望存在,也能算得强者。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成长,就能够吸收姜望的一切。这也是心魔最可怕的地方。

    黑衣心魔的剑自下而上,凌厉狠绝。一剑深黯,剑光也是漆黑的,似乎湮灭了所有的光。仿佛将夜晚掀起,把一整片夜色翻转过来,要覆盖天穹。

    一记悲壮惨烈的老将迟暮,被魔气渲染得暮色四合,天地沉黯。

    此剑威力在通天宫的支持下急剧放大,而那冥烛的幽光又在通天宫的压制下收缩渺茫。

    黑衣心魔灵智方生便出剑,姜望同样毫无犹豫,一剑老将迟暮,自上而下,如夕日之坠,惨烈无回。

    心魔是所有修行者最恐惧的存在之一,是自身的弱点,是道途的缺漏,也往往是修行者一生之敌。

    但对于道心坚定的姜望来说,心魔其实并不可怕,也没有太多诞生的空间。是在姜魇的暗中操纵下,才得以破开缝隙成型。

    即使今日神智孕生,已经变成最难对付的状态,姜望却也依然有信心,在独自面对的情况下将其解决。

    因为他一路行来,问心无愧。早在枯荣院废墟,他就已经在某种神秘影响下,受到过道心拷问。

    他的道心坚定。

    无愧,故能无畏。

    而姜魇是令他提心吊胆、夜不敢寐的存在。

    第一次察觉姜魇的存在,就是因为姜魇试图影响他的思考,左右他的决定。

    从一开始,姜望就不曾相信姜魇

    他的修为不断精深,不断强大,却始终也摸不透姜魇的底细。

    好像姜魇也一直在飞速成长,一直保持对他的神魂压制。

    这让人尤其恐惧

    因为姜望一路修行至今,自问已经是倾尽所有努力,没有浪费过任何时间,再不可能精进得更快了。姜魇却能一直保持领先。

    如果有朝一日修行稍慢下来,是不是就会顷刻被姜魇吞噬

    由此未知生惧怖,不敢有一时一日之安心

    不斩姜魇,不得安枕。

    心魔与姜望,没有言语,却配合默契。

    同属一身的战斗才情,令他们合剑近道。

    一者自下而上,一者自上而下。

    一如黑夜倒卷,一似夕阳直落。

    一边是暗,一边是光。

    两边相合。

    而光暗的分野,是那一只散发幽光的冥烛,定在半空。姜魇无声,烛光也静止了,仿佛已经只可等待消亡,再无其它结局能选。

    黑衣心魔先至,黑暗几乎要将烛光吞没。

    但见冥烛之上,那手持烛光之剑的青烟之手,忽然一松。

    烛光之剑离手下坠,消散在半空,又归于冥烛中。

    临战松剑,对于一个剑客来说,就几等于放弃挣扎。

    然而姜望却心中暗凛,提高了戒备。

    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姜魇也不像是那种会放弃挣扎的懦夫。

    松剑更像是放弃掩饰

    于是就在眼前,他看到冥烛上的那只青烟之手,五指如莲花张开。

    此掌似笼盖天地,将所有的一切都吸纳。

    一个翻掌

    已经将黑衣心魔手中那柄黑烟之剑握住。

    黑衣心魔的剑势戛然而止。

    作为姜望的心魔,他也继承了姜望的战斗才情,在这骤然展现的巨大差距面前,直接弃剑捏决,以黑色神魂焰花为基础的神魂花海瞬间铺开。

    黑衣心魔一边抽身后退,一边再起剑势,待行反攻。

    啪

    冥烛上的那只青烟之手,直接握碎了魔气渲染的黑烟之剑,而后一巴掌拍来。

    贯注心魔之力的黑色神魂花海直接被震散,这一巴掌遵循着某种神秘的轨迹,破开空间意义上的距离,一把抓住了黑衣心魔的脖颈

    将他所有后续的反抗全部震散。

    “吼”

    黑衣心魔双眸瞬间燃起血色,癫狂嘶吼起来,心魔之力所聚的身体,开始腾起血烟。这已经是燃烧本源,进入拼死一搏的状态。

    凌厉、果决、悍勇。

    那血烟散发的邪恶感觉,令姜望都感到忌惮。

    但只见,属于姜魇的那只青烟之手,猛地一把捏紧

    黑衣心魔整个炸开

    嘶吼声戛然而止。

    黑烟血烟全都消散

    而此时,姜望的剑,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落下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突然。

    姜魇的这一下爆发,完全是摧枯拉朽。

    像巨石碾过蚂蚁,蚂蚁或许做出了此生最激烈的抵抗,但是巨石却毫无所觉。

    轻松碾过。

    姜望切割神魂本源蕴养出来的心魔,已经生出灵智的心魔,任何修行者都要小心应对的可怕心魔。

    竟然被一巴掌就捏死

    这是何等巨大的差距,何等可怕的差距

    黑衣心魔已经反应极快。姜望自问,若是异身而处,他就算能比心魔做得好一点,也极其有限。

    也就是说,如果他的剑再快一点,这一巴掌若是对着他来,很可能被捏死在当场的,就是他

    姜魇的真正力量,竟然强横至此,在通天宫的压制下,仍然拥有横扫心魔的力量。

    这太让人绝望

    姜望以大勇气大决心,天纵灵光,自残引动心魔助力,正要上演绝地翻盘。

    姜魇却一下子撕下掩饰,展现可怕实力,翻掌灭掉诞生了灵智的心魔。

    就像天边熹微的那抹晨光,眼看就要刺破长夜,却被一只恐怖大手,一把抹掉

    此后就是永恒的夜晚,永远的绝望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一人一马一刀,我劈开了整个江湖 玄尘道途 天海仙途 长生从抚养徒弟开始 老祖,时代变了 修仙,我能穿越异世界 造化炉 重明仙宗 旧时烟雨 瞎子捉刀人:开局满级九阳神功 坐看仙倾 剑道余烬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赤心巡天》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赤心巡天》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赤心巡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武侠修真,五六中文提供赤心巡天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