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林县的木城河,是全县最大最长的河流。
这条河从南至北,曲折绵延两百多公里。
这条河的最大特点,是沿着山势而走,左岸是山脉和丘陵,右岸是温黄平原的一部分。
左岸有七十多条溪流,从山里出来,再汇入木城河。
在每条溪流和木城河的交汇处,沉淀了大量的泥沙。
据爷爷说,在木城河挖沙的人并不多,大概有十几个。他们有的世代以挖沙为生,有的是后起之秀。
挖沙看似简单,是个力气活。但在爷爷看来,挖沙是个技术活,不聪明的人还干不了。
挖沙的工具也很重要。
而最主要的工具,是一个连着竹杆的畚箕,也就是簸箕。
这是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平时用来簸粮食或盛放东西。
长竹杆绑在畚箕的高处,可以旋转。还有两根绳子,一头绑在竹杆的顶端,另一头绑在畚箕敞口的两端。
陈扬带着童二子和二弟陈兵,摇着船,来到木城河一个叫三岔口的地方。
之所以叫三岔口,是因为在这里,有两条从山里出来的溪流汇入木城河。
据爷爷说,这里的沙最多。
但这里水深,河面离河床深达八米以上。这里虽然沙多,但不好挖,所以几乎没人到这里来挖沙。
陈扬知难而上,别人不来的地方,他偏偏要来。
木船在河中停下,童二子和陈兵一起,把一块宽三十五厘米的跳板,横放在船的中舱。
陈扬踏上跳板,拿着竹杆,说了句“好运”,再把畚箕往水里插去。
竹杆长达十米,比别人的至少长三米。
果然如爷爷所说,这里的水深在七八米。要知道现在还是冬季,是枯水期。要是到了夏天,雨水旺盛,水深恐怕在十米以上。
畚箕挖泥挖沙,也叫挖勺,一勺一勺的。
陈扬挖出了第一勺,倒在船的中舱里。
接着是第二勺第三勺。
陈扬停下来。
童二子和二弟陈兵过来察看。
“大哥,是泥不是沙啊。”二弟喊道。
童二子也说,“好像是没有沙诶。”
陈扬骂道:“两个笨蛋,看看有什么用用手,用手抓一把试试。”
童二子和二弟各抓起一把河泥,再用另一只手,捏了捏河泥。
二弟喜道:“真有沙呢。”
童二子道:“有沙有沙。扬哥,沙在泥里呢。”
陈扬点了点头,“这就对了。咱们挖上来的不是沙,而是泥沙。”
二弟坏坏的一笑,“大哥,泥沙卖钱,一分不值啊。”
童二子也有点泄气,“咱们,咱们白忙乎了。”
“两个大笨蛋,一对糊涂虫。”
陈扬继续挖沙。
干了一个半小时多,船的中舱已装满了泥沙。
陈扬指了指船的尾舱,“知道我为什么带两把大筛子吗现在你俩开始干活,一个洗沙,一个筛沙。洗出来的沙子倒在尾舱,洗出来的泥倒回河里。”
在陈扬的指点下,童二子和二弟开始干活。
洗沙很简单,往中舱灌水,再拿棍子搅拌,待把水搅浑后,再把水去掉。
这样循环往复,多次灌水,不断的把泥沙中的泥去掉。
剩下来的就是沙子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