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小芳告诉陈福明,七个大类的小商品,女性饰品最畅销,利润率也最高。
而且女性饰品的重量相对最轻,每一趟贩销,商品的采购价值最大,从而获得的利润也最大。
从事女性饰品的贩销,本钱要大,每一趟都需要一千块以上。
一般商贩干不了,因为本钱不够。
像陈家村,在陈扬之前,就没人从事女性饰品的长途贩销的。
陈福明说,本钱少,每次可以减少订货量啊。
童小芳说,要是这样,又不划算。因为出去一趟,长途跋涉,至少需要半个月以上。
再说了,你本钱不多,去订货时,每样订得少,人家的批发价会往上抬,你的利润就没那么多了。
女性饰品,在小商品市场,属于高档商品。
总而言之,童小芳感叹,现在只有陈扬才能做高档商品的生意。
订购了小商品,下一步就是等待交货日期的到来。
陈扬他们定的是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以后。
陈扬他们三个,乘早班的班船到达路桥。
路上,童小芳问陈扬和陈福明,路费和粮票及证明带了没有。
那时没有身份证。单位的人出门,要带工作证和介绍信。
而农村人出远门,需要当地开出的证明。现在还是公社一级开具证明,后来放宽到村级证明。
三个人都带了公社开的证明。
陈福明带了五十块钱和十二斤全国粮票。
陈扬带了一百块钱和二十斤全国粮票。
至于衣物,因为还是冬天,外衣不换,只带了换洗的内衣。
陈扬也就带了一个挎包。
至于一百块钱,那是万万不能放在包里的。
也不能全放在兜里。
当时的小偷比较厉害,现金放在身上,安全系数太低。
上衣口袋,一里一外,各放十块和二十块。
裤子的内侧,临时缝制的小口袋,装了三十块钱。
还有四十块,藏在随身而带的竹杠上。
最初搞长途贩销,有两样工具不能省却,一是扁担,二是绳子。
别人用扁担,陈扬用竹杠代替扁担,目的就是用来藏钱。
这是一个秘密,来自爷爷的提醒。
童小芳和陈福明开始不知道,后来知道了,都自叹弗如,再学习效仿。
到了路桥,直奔小商品市场。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三个人要的货到手了。
童小芳和陈福明的货是刷子,直接用麻袋包装,各有八个大包。
陈扬的女性饰品,怕压怕摔,用纸箱包装,一共装了四个纸箱。
接下来,就是把货运出去。
天州地区不通火车,也不可能用飞机运输,要想把货运到外省外市,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陆路,用汽车运输。
小商品市场的几个入口,就有运输公司揽货的牌子,很方便联系。
但用汽车运货,几个毛病很难克服。
一是运费太贵,作为薄利多销的小商品,要是用汽车运输,利润就会大大降低。
二是时间不准。人家一辆卡车,六吨八吨十吨的,要装满货才能走。你几百斤货在车上,人家不能保证什么时候到达目的地。
最麻烦的是三,人货分离。货车不能带人,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人到货未到,或货到人未到。
陆路不好走,陆路不能走。
还好,天无绝人之路,对天州人来说,不走陆路可以走海路。
天州地区有个海门港,面向东海。通过船运,南至温州、福州、厦门和广州,北至宁波、上海、青岛、天津和大连。
只是大部分是货船,而且船期不定,不符合广大个体户追求的实用。
海门至上海,每周两趟班船,船期比较固定。
最大的好处,一是客货混运,二是船票便宜。
散舱每人五块,一二三等舱分别是十块、八块和六块。
货价更便宜,每担两块。你有力气,即使每担五百斤,也只收你两块钱。
最早的那批长途贩销客,走的都是海路。
到了上海,道路就广阔多了。
汽车和火车都可以运输。
除了海运,还有水运。沿着长江,上海的轮船可达沿江十余个大中城市。
当然,在到达上海黄浦码头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还有很多的大事小情。
从路桥到海门二十余里,需要雇用农用拖拉机。
童小芳告诉陈扬和陈福明,农用拖拉机,是这段路上最便宜的交通工具。
到了海门港,不能直接进港,要先去码头附近的旅社住下。
这个旅社就是海门港的港务局办的。
没有名字,没有牌子,但规模不小。
凡要在港口乘船的旅客,几乎没有不在这里住的。
因为住在这里好处太多。除了收费便宜,这里还有食堂,还允许人货共存。
最大的好处,是旅社有个后门,出了后门就是码头,走五六十米就可直接上船。
到了旅社大门口,卸下货,付了运费,再挑着货进旅社。
进去一看,陈扬才明白,这哪是什么旅社,原来就是码头的大仓库。
两边一溜的通铺,中间既是过道,也放货物,从头到尾,足有五十米长。
一个人住一个晩上三毛钱,一担货每天收费两毛,都挺便宜的。
在旅社住下后,已是下午一点,三个人都还没吃午饭。
但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去码头买票。
那时没有预售,买的就是下一班船的船票。
来往于海门和上海之间的客货混装班船,一共有两只,都属于海门运输公司。
403和405。
一个星期,两趟班船,单程三到四天。为了天州的改革开放,403和405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福明留下看管货物,陈杨和童小芳两个去买船票。
售票处就在码头入口处附近。
船票还有。403号轮船,后天早上七点钟。
散舱只剩两张票,三等舱倒是还有不少。
陈扬知道童小芳省钱,他让童小芳和陈福明买散舱票,他买了一张三等舱票。
还有货票,陈扬买了一张,童小芳和陈福明各买了两张货票。
买完船票,二人再回来,去旅社食堂吃饭。
出门在外,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食堂里无非是馒头米饭青菜咸菜之类。
好吃的也有,但很少有人舍得掏钱去买。
两人吃罢,给陈福明买了一份。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