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破大旗关,臣一人足矣“怎么了”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纷纷转头看向侍卫统领赢政起身怒叱:“慌慌张张,成何体统”“禀禀陛下”“大旗关,前线急报”侍卫统领跪在大殿中央,满头大汗,双手呈上信函一个太监赶紧把信函递上去赢政快速扫了两眼,瞳孔猛缩,气势骤然大变再也不像之前和苏尘开玩笑那般轻松惬意,取而代之的,是雷霆暴怒“陛下,发生什么事情了”李斯冷静地问道。“嘭”赢政用力把信函拍在龙桌上,手背上的青筋,微微扭曲“北境匈奴来犯大旗关,已失”“什么”群臣无不大惊失色一个个惊恐地瞪大眼珠“匈奴来犯”“大旗关没了”“竟敢扰乱陛下修筑长城,匈奴人,罪该万死啊”“北方蛮夷之族,历朝历代都是中原大患应该借此机会,彻底铲除”大殿上嘈杂一片文武百官都是气愤至极,又担心忧虑。“匈奴”苏尘皱了皱眉。他记得秦朝初期版图,无内忧,但西有羌国和月氏zh虎视眈眈,北有匈奴和东胡磨刀霍霍。这些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来去如风,赢政修筑长城期间,没事儿就来烧杀抢掠一波。最后逼得赢政没办法,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一举收复河套地区,杀得匈奴人十年不敢南下牧马。只可惜,赢政没有下狠心彻底根除这个祸患,秦朝末代,匈奴人再次卷土重来“陛下”“臣高云,愿带兵出征,北伐匈奴”一个四十多岁的武将,走上殿前,目露渴望“陛下”“陛下,让我去吧”“给我四十万大军我一定夺回大旗关,杀光匈奴人”“陛下还是让我去吧”顿时,二十多个武将,纷纷向赢政发出请求。适逢大将蒙恬在东胡平定叛乱,王翦父子西击羌国,匈奴来犯,无人挑大梁正是建立功勋的大好时机啊所有武将,削尖了脑袋都想争取到这次机会正在赢政难以决断之时“陛下”“臣苏尘,愿为君分忧,夺回大旗关”一个如洪钟大吕般的青年声音,响彻麒麟殿李斯和赵高双双一愣只见大殿中央,苏尘抱拳请缨,目光灼灼,气势如龙“苏御师”“这”“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想带兵出征”“哈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酒喝多了吧”文武百官疑虑纷纷,苏尘莫非是脑子坏掉了一个陛下搜罗美食的年轻人,即便位列九卿之首,却又如何懂行军布阵之道这不搞笑吗“苏卿现在北境形势危急,你就不要再说笑了”赢政背负双手,训斥了苏尘几句苏尘一昂首:“臣愿立军令状”“你”赢政目光一凝,心中不免起了疑惑莫非,苏卿真的会打仗这时候,丞相李斯出声了,脸色带着不悦:“苏大人”“你可知四十七年前,赵国是如何兵败长平,最终被我秦国灭亡的吗”“自然知道”苏尘脸色不变,侃侃而谈:“赵孝成王中了白起将军的反间计,用那赵奢之子赵括,替换蔺相如为赵将,最终兵败国亡丞相大人是把我比作那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苏大人。”李斯沉声道:“你为君分忧、建功立勋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不过北伐匈奴,事关我大秦国威和北境无数百姓的性命,以苏大人的资历,恐怕难以为任”一听这话苏尘脸庞顿时浮现冷笑“丞相大人”“前线战事紧急,我不跟你多逼逼”“三天之内,我如果破不了大旗关,愿以死谢罪”哗此话一出,百官动容这个国膳大御师,发羊癫疯了“苏卿”“你”赢政也惊呆了赵高,李斯,诸多武将和文官,都想不出苏尘到底有什么能耐,敢立下这样的军令状“荒唐”“真是荒唐至极”这时,一个身穿青色华服的中年官员,手持竹笏,气愤地跺脚:“三天之内,拿下大旗关”“哪怕武安君在世,也不可能做到吧”苏尘斜睨了他一眼,“白起确实做不到,不过,我能”“而且,我不要将职,不要军队,不要粮草”“夺回大旗关,我苏尘一人,足矣”轰苏尘的话,就想一颗炸弹把麒麟殿炸上了天“大胆苏尘”“竟敢在陛下面前疯言疯语,妖言惑众”“给我拿下”李斯勃然大怒锵锵锵离得近的几名武将,竞相拔剑,目露凶恶,他们早就看苏尘不爽了“陛下”这时,一直沉默寡言的赵高,开口了:“虽然宦官不可参政,但微臣觉得,让苏御师做个先锋,先去大旗关试试匈奴人的弯刀,也未必不可”“苏御师不是说了吗不要将职,不要军队,不要粮草。即便战败,帝国也没什么损失,陛下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赢政沉默了。玛德,谁说他没什么好担心的苏尘死了,谁找美食给他吃“好吧。”思索许久后,赢政最终迫于前线军情压力,同意了苏尘的请求“谢陛下”“臣还需要一些准备东西,子时才能启程”“先行告退了”语罢苏尘转身离开麒麟殿,高瘦的身影,显得有些落寞“可笑”“真是可笑”“一人破大旗关,亏这小子说得出口”苏尘前脚刚走,那个青色华服的国字脸官员,站在李斯身边,嗤笑不已他是九卿之中,主管刑狱司法的廷尉周伯鹰早上苏尘用马鞭打的那个周业的老爹“年轻人,有些异想天开罢了,随他去吧”李斯面无表情地拂了拂袖子。然后转身,朝赢政一拱手:“陛下”“此次匈奴人来势汹汹,我认为,举国上下,唯蒙恬将军能胜此任”“蒙恬”赢政闻言皱了皱眉:“可蒙将军,远在东胡镇压叛乱”“陛下请放心,东胡之乱,已经平定得差不多了。可立即飞鸽传书,让蒙将军动身赶往大旗关,再派几名将领率大军从咸阳出发,双方在嵇县会和,商议对策。”听完李斯的分析,众大臣都是点头称赞“丞相大人所言极是”“这才是国士,为君分忧啊”“臣附议”“臣附议”文武百官都觉得李斯的策略很正确,根本没人把苏尘放在心上。“好”“便依丞相所言”赢政也觉得靠谱,大手一挥,开始安排北伐事宜。满朝文武,只有赵高的眼中,浮现缕缕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