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退下,让朕来 > 534:你的脉象也有异常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534:你的脉象也有异常

 热门推荐: 新手法医 正道潜龙 我真的不是富二代 重生之财源滚滚 完美执教 最强弃少 纨绔疯子 刷钱人生 我在泰国开店卖佛牌 老兵新警 我的绝品女友 逆流纯真年代
    越靠近治所汝爻,人烟越盛。

    田地不再荒芜,时常能看到三三两两人影弯腰耕作,奇怪的是多是女人。虽说农户女子下地干活是常事,但看不到几个青壮男丁确是稀奇:“男丁都去哪儿了”jujiáy

    车队正停在道路旁歇息。

    少年闲着无聊发问,宁燕听闻,头也不抬道:“战事频发,男丁稀少也正常。”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

    少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宁燕问:“但是什么”

    少年指着远处田间身影说道:“她们农具不多啊,耕牛也不见几头,但一路瞧见的田地却都是犁好的。瞧那深度,也不是翻一两遍能有的,这得花多少的力气”

    河尹那边有不少改良农具,能大大提高耕作时的效率,转向灵活,省时省力。

    与河尹接壤的郡县也照葫芦画瓢,但这种民间自发学习行为,传播效率可想而知。

    出了那個范围,少年便没有看到改良农具了,更多的还是沉重笨拙的直辕木犁。

    春耕最离不开的就是耕牛。

    偏偏耕牛属于稀缺资源,往往好几户凑钱租赁一头,甚至是一个村共用一头牛,耕牛就是他们的命根子。甚至有庶民怕耕牛超负荷工作,限定耕牛每日耕作面积,其他轮不到耕牛的农户只能以人力扛着木犁下地干活。这种重活儿,往往是男丁担任。

    他疑惑道:“地都是耕好的,却瞧不见多少男丁耕牛和农具,故而有些奇怪”

    宁燕倒是没一点儿意外。

    “因为这是沈君治下。”

    少年不懂其中逻辑,道:“是他治下又如何田地还能自己给自己犁好了不成”

    宁燕来之前跟徐解详细打听过沈棠,还花了功夫大致翻阅河尹郡的郡志记载,熟悉对方的治理风格。自然就知道沈棠在急缺耕牛农具这些什物的时候,会干出啥。

    她道:“田地不会自己犁,但这位沈君会怜悯治下农户。未免春耕被耽误,便遣派帐下武胆武者协助农户解决春耕开荒等事宜。武胆武者的能力,绝非寻常人能比。”

    这些田地全都犁好了,正常。

    此地又靠近陇舞郡治所,有什么甜头自然能最先享受到。故此,宁燕并不意外。

    寥寥数语,少年却像是在听天书。

    “让武胆武者帮泥腿子干活”

    这是拿人当耕牛农具使啊

    他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少年吞咽一口口水。

    “帐下部曲还不反了”

    宁燕脑中浮现徐解那张黑脸。

    她笑笑道:“据我所知,这位沈君使唤最多的还是天海吴贤帐下武将赵大义她曾阵前救过赵大义性命,后者自愿带着部曲去报恩,做什么自然要听从恩人指令。”

    少年秒懂,点头:“不是自己人,用着就是不心疼。果然,传闻非是空穴来风,这位沈君与天海吴贤果真是棠棣情深”

    宁燕稀奇:“你怎知他们棠棣情深”

    少年随口道:“听郑国主说过。”

    只是郑乔那时候的口吻可没一点儿欣赏,满是阴仄与讥嘲。少年单方面认为这是郑乔嫉妒,嫉妒人家棠棣情深、毫无嫌隙,反观他自己却是孤家寡人,众叛亲离。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宁燕:“”

    正说着,却见跑来个中年农妇身影,冲着田间耕作众人喊了一声什么。不多会儿,这些人便三三两两,互相吆喝,一块儿抄着家伙往一处走。少年好奇又疑惑。

    凑热闹是人的天性。

    他也不例外。

    略有些亢奋道:“这是要打起来了”

    村与村之间为了一口井甚至一捆柴,从二人互殴演变成两村械斗可是常事儿。

    宁燕淡淡道:“不要多惹是非。”

    她没兴趣凑这个热闹。

    少年无趣地撇撇嘴。

    休息也休息够了,车队继续上路,越走发现人影越稠密。定睛一瞧,方才离开的人都是往这边凑。原来不是干仗啊。少年竖起耳朵细听,隐约听到什么体检送东西。

    这伙人,下至尚在襁褓的婴孩儿,上至弯腰驼背佝偻上身的老翁老媪

    少年猜测:“莫不是赶集市”

    但赶集市也用不着全家出动吧

    直到

    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时不时还有兵卒装扮的人出来吆喝两声“排好队、不要乱插队”,庶民畏惧,不敢不从,一时秩序井然。队伍尽头,不知在干什么。本想绕过去,却有一兵卒径直过来。

    “停下,你们从哪儿来的”

    宁燕隔着车厢回答:“行商经过。”

    “可有凭证”

    手续自然是齐全的。

    这兵卒还认识几个字,见这份是河尹郡开具的,顿时有种亲切油然而生,态度和缓许多。因为车队众人装扮过于低调,兵卒还误以为他们就是过来行商混口饭吃的。

    便热情道:“前方有义诊,你们若不着急的话,可以停下来查一查再上路。”

    白嫖的好处嘛,谁不喜欢呢。

    没病没灾也想让名医看看才放心。

    搁平时,哪有机会出这个诊费。

    少年诧异:“义诊”

    这个回答出乎意料。

    宁燕敏锐抓住了什么。

    “这是陇舞郡府操办的义诊”若非官方出面,哪里能奢侈到用兵卒维系秩序

    只是

    这种时候搞什么义诊

    便是笼络人心,此举也操之过急了。

    宁燕心下生出狐疑,本欲婉拒,这会儿改变主意下车瞧瞧怎么回事。命人留下看守车队物资,自己带着女儿与少年加入。

    义诊医师多,又只是看点小毛病,速度自然不慢,等了两刻钟便轮到了三人。

    面前正是精神矍铄的董老医师。

    他让宁燕怀中女儿伸出手。

    只是搭了一会儿脉,眉头舒展。

    指了指身后。

    这时,便有兵卒上前。

    宁燕登时警惕:“作甚”

    董老医师笑容慈爱:“令嫒脉象略有奇异,最好去后方竹棚再让人仔细看看。”

    这女娃颇有根骨。

    宁燕心下却是不信。

    她将女儿方方面面都照料得周全,女儿脉象有异常,自己怎会不知但也不好直言拒绝,此刻还未弄清状况,不宜惹出是非。

    她佯装担心道:“可小女生性腼腆胆小,畏惧生人,最好还是让奴家陪着过去。”

    董老医师示意宁燕也伸出手。

    搭脉好一会儿,笑容盛了两分,又道:“你的脉象也需要细查,正好一起过去。”

    宁燕:“”

    她自己有病怎么不知道

    忍不住怀疑这义诊水平怕是庸医。

    但还是抱着女儿过去了。

    她想看看,这葫芦里卖什么药。

    后方简易竹棚,有兵卒左右把守。

    竹棚内,坐着名面色略有困乏、精气不足的士,横看竖看不似什么医者。说什么她们母女脉象有异,这文士更该找那医者仔细查查,开些滋补壮阳的猛药。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加塞就撞,你管这叫驾校教练? 我的野蛮美房东 半岛:这个魅魔凭亿近人 年代:从人力车夫开始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从县委书记到权力巅峰 重生之独宠傻瓜 重生2008 重生一家亲 我终于失去了你2 薄总,太太又跟人去约会了 为啥不信我是重生者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退下,让朕来》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退下,让朕来》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退下,让朕来》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都市言情,五六中文提供退下,让朕来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