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265【舆论攻势】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265【舆论攻势】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简陋的北大学生宿舍。

    潘永桢冲躺在床上看书的谢兴尧大喊:“长毛,快去上课了”

    “上课”谢兴尧扶了扶眼镜,迷糊道,“不是都停课了吗”

    潘永桢哭笑不得:“快走吧。你这个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连咱们学校复课都不知道。”

    谢兴尧这才揣着书下床,问道:“今天上什么课”

    “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去教室就知道了。”潘永桢对着小镜子,整理了一阵头发才出门。

    住宿舍的都是穷学生,像谢兴尧就是四川射洪人,揣着些钱千里迢迢来北大读书。他是去年入学的,非常倒霉,大一刚开学就遇到北大停课,好不容易读到大二,这尼玛又停课了。

    历史上,这几年的北大几乎没出啥名人,因为隔三差五就来一次停课风波。

    就拿谢兴尧来说,堂堂的北大高才生,毕业以后只能去中学教书。后来凭借自己的刻苦钻研,才慢慢成为大学老师,混了十多年靠写学术著作出名,终于成为著名的史学家。

    二人出门直奔教学楼,半路上碰到几个不认识的学生。

    对方拦住问道:“同学,农科的教室怎么走”

    “那边,你一路问过去就知道,”潘永桢好奇道,“你们不是北大的学生”

    对方笑着回答说:“我们是农大的。”

    潘永桢提醒道:“农科教员就两三个,停课之后早走完了,你们过去旁听也找不到人。”

    “那怎么办”对方有些无奈。

    潘永桢热情好客,邀请道:“去我们史学系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把历史当评书听也是好的。”

    对方只能苦笑,有人羡慕地说:“你们北大有个好校长,还能号召自行复课。我们农大就惨了,只能待在学校里傻等,鬼知道那个李石曾什么时候来北平。”

    几人结伴来到教室,却发现里面已经坐满。

    讲台上站着的是北大史学系主任朱希祖,他笑呵呵地问:“哪些是北大学生”

    结果只有五分之一的人举手,剩下的全是其他几所公立大学过来旁听的。

    “我也不知你们的学问进度,就从最基础的讲起,已经掌握的同学可以自行学习。”朱希祖无奈地说。

    复课是复课,但教学已经完全乱套了。由于老师不够,很可能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坐在同一间教室。

    老师们所能做的,只能是选些浅显知识来讲,课后再根据不同情况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文科还好些,理工科可就难了。

    谢兴尧站在教室角落里,根本没听老师讲什么,自顾自地看从图书馆借来的著作。

    直到中午,众人来到学校食堂,发现里头卖的食物非常糟糕:发黄的糙米饭,夹着麦麸的窝窝头,菜是腌白菜,汤是白水汤

    不管是高级教授、普通助教,还是学校的底层职工,全都排着队领饭吃。

    谢兴尧甚至看到他的四川老乡吴虞教授,正捧着个麦麸窝窝头啃得欢实。这老爷子已经五十六岁了,民国时候的人保养没那么好,也不怕被窝窝头磕掉两颗牙。

    不知何时,突然进来一群记者,对着饭菜疯狂拍照。

    拍完照后又来采访,逮着个穿着寒酸的教授问:“你们怎么吃这些东西”

    “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那教授苦笑道,“我身兼北大、北师大、女师大、农大四所学校的教授,可现在连妻儿都养不起。从民国十年以来,政府一共欠我44个月的薪水,总计1万2千多元。最离谱的时候,四所大学同时欠薪,别人都说我教书一场、四大皆空。上个月我儿子生病,连住院费都是借的,我就想问问国民政府,到底什么时候发工资”

    记者又问:“既然无米度日,为何还要教书”

    “你说为什么教书不教书这国家还有救吗”教授气愤地说。

    记者们先后又采访了学生和职工,最后甚至跑去那些穷困的教授家中,尽捡那些家徒四壁的拍照。

    第二天早晨,多家报纸集体发力,纷纷对北平的国立大学教育情况进行报道。

    办报纸的一个个都消息灵通,知道中央政府是不支持设立北平大学区的,这事闹得再大也不会惹怒当局。

    在报纸刊载的照片上,好些知名教授家徒四壁,状况令人惨不忍睹。不仅如此,还有停课学生在街头游荡的照片,全都表现出茫然的表情。

    报纸上还说,周赫煊跟其他一些家境宽裕的老师,纷纷捐钱支持复课。但这些钱不敢一下子用完,因为不知道李石曾什么时候能解决问题,所以钱都是省着用来购买粮食,每天免费提供给老师们。

    大公报用了两个专版来进行深度报道,采访了九所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把平津教育界的乱象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周赫煊甚至在社论当中,指名道姓地骂李石曾:“设立北平大学区且不说,把国立九校强行合并,简直就是拍屁股想出来的馊主意。李石曾先生你到底想干什么为何留在南京迟迟不动身北上你是国立九校的校长,你是北平大学区的院长,平津两地成千上万的学生,都是你争权夺利的筹码吗”

    这次的大新闻策划已久,北方报纸铺天盖地的报道教育问题。国立九校的乱象只是个开始,接着河北、热河两省的数百所国立高中、初中和小学,那里的老师和基层教育官员也纷纷加入,联系报纸痛斥李石曾的荒唐改革。

    李石曾的教育改革内容,实质上是重视大学教育,忽视基础教育。但重视的没重视起来,被忽视的群体更加心里不平衡,他把整个北方教育界都得罪完了。

    这一系列报道犹如惊雷般,在北方引起巨大轰动。大多数普通百姓,还是首次知道如今的教育现状,不管是文人学者还是名流士绅,不管是新派还是保守派,全都加入讨伐李石曾的行列。

    中国是教育大国,从秦汉时期开始,教育就早已深入人心,就连要饭的叫花子都知道读书可贵。

    李石曾这次是引起了全民公怒。

    这些报道很快传到南方,想给常凯申找麻烦的汪兆铭,以及想要取缔大学区制度的常凯申嫡系,居然不约而同的进行推波助澜。

    申报以如此教育为标题,痛心疾首地进行跟踪报道,并且号召民众给平津两地的老师们捐款。

    正在苦心筹集教育经费的李石曾,瞬间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不得不提前启程前往北平,收拾眼下的混乱局面。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历史粉碎机 当孙十万成为完颜构 民国谍影 边戎 三国大昏君 锄清 沧澜秦梦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五代风华 王爷心头宠:陶艺悍妃 明血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民国之文豪崛起》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民国之文豪崛起》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民国之文豪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民国之文豪崛起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