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 第434章 战和利弊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434章 战和利弊

 热门推荐: 遮天 不死不灭 莽荒纪 星辰变 九鼎记 飞剑问道 求魔 一念永恒 我欲封天 仙逆 帝尊 独步天下
    “割让海阳郡……”

    听到郑国使者的条件,陆渊不由沉思。

    前面所谓的退位、人质,根本就只是虚的。

    哪怕郑国做了,对楚国而言,除了能得到点面之外,就再无半点好处了。

    如果是在和平盛世,需要门面装点的时候,这些面子功夫做一做,倒也无妨。

    可现在是战乱之世,大争之世,各国不争就死,哪一个不变法图强?

    这种时候,谁还有心思去弄什么表面工程,一个个都使足了劲去捞好处,填充自己的里子。

    因此,退位、人质这种东西,根本毫无意义。

    而且这两样条件,说是给楚国赔罪,但对郑国来说,或许都算不得什么坏事,可能还有些益处。

    比如,让现在的郑帝郑廉背下锅来,带着一切罪责离去,然后让太子即位,带着一切轻装上阵,重新中兴郑国。

    这对郑国来说,可不就是好事吗?

    故而对于这些东西,陆渊是半点也不在意,听过一遍,就当笑话给忘了。

    倒是后面的割让海阳郡,让他有些在意。

    海阳郡在哪里,陆渊自然是知晓的。

    甚至就在此时,他就有一个分身,正带着兵马攻打此郡。并且还取得了不小成果,拿下了此郡两府之地。

    照现在的发展局势来看,或许就能在今年入冬之前,夺下这一整个郡了。

    毕竟此郡处在豫州南部,和如今被作为郑国新的统治核心的豫州西北,相距太远。

    郑国的势力想要辐射过来,实在太难太难了。

    现如今,也没那个精力,去顾及那边。

    于是,对于海阳郡,郑国虽然依旧没放弃。

    可郑国在这里投入的力量,也并不多,只是任命了一个先天作为郡总管,带着两三个本地先天,以及五十来万本地兵马,在那里进行死守抵抗罢了。

    就这点实力,哪怕豫州行营主要还是针对郑国核心,海阳郡只是分出了一部分偏军来,也足以进行横扫了。

    郑国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明白海阳郡多半是保不住了,很快就要沦陷。

    所以才这么干脆的,拿出来作为条件,用以换取楚国的谅解。

    这样,郑国既能放弃一个鸡肋之地,也能将那边驻守的兵马抽调出来,用于专心应对唐国的入侵。

    北边晋国虽然来帮忙了,可在益都郡战场,形势依旧不怎么乐观。

    唐国暗中憋了一年,如今是去年大败之后的复仇之战,这里面下的决心可不小。

    这次南征,发动的都是国中精挑细选的精锐,还配备了大量的先天宗师,为的就是想要以雷霆之势,一举打垮郑国。

    所以唐人之兵锋,那可真的当得一声势如破竹的形容。

    若非是晋国那边突然插手,现在郑国指不定就已经被灭国了。

    但即便有了晋国帮助,面对咄咄逼人的唐军,两国联军依旧有些难以支撑,防线节节后退。

    益都郡的土地,正不断的被唐军攻占,很快就要全境丢失了。

    这种危急时刻,郑国能不急吗?

    而要是能在这时候,用海阳郡换取楚国谅解,暂时解决南部威胁。

    然后将海阳郡的几十万守军抽回来,那么郑国在益都郡的糟糕战绩,便能够得到缓解了。

    届时不仅能将唐军赶出去,最后说不定还能联合各国,一起来对唐国这个搅屎棍,来个反攻清算。

    不说直接灭了唐国,怎么也要让他把吃下的豫州之地,全都给吐出来。

    到时南失北补,海阳郡割让了,北边重新收复一郡,一增一补,也就等于没什么损失了。

    不过以上这些,全都是对郑国的好处,得利的都是郑人。

    可对楚国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

    陆渊心头沉思。

    ‘首先,全取豫州南部,初步完成局部统一,这是可以肯定的到手好处。’

    现在楚国在豫州捞的好处,其实已经不小了。

    豫州总共也才十五郡,楚国已经拿了三郡,如果再答应郑国的求和,那么轻松就可以再获取一郡。

    到时,近三分之一个豫州,就在楚国之手。

    这对于原先,并没有豫州攻略计划的楚国来说,已经是个大收获了。

    毕竟在一开始的时候,楚国想要针对的,一直都只是青州。

    北伐的目标,也只有魏国和梁国两个而已。

    郑国,乃至豫州,都是局势变化后,出现的突然状况,根本不在计划之内的。

    这也侧面证明了,世界不可能永远围绕一个人转,哪怕是主角也不可能。

    计划也不可能全都按照心意执行,这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状况,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改变。

    好在。

    楚国的底子够厚,陆渊的实力够强,哪怕面对的豫州郑国的变故,最终也撑了过来。

    甚至还因势利导,趁机在豫州建立了一片事业,打下了这么偌大地盘。

    这都是好事。

    ‘其次,暂时结束豫州战局,也能减缓那边严重的后勤压力,让行营兵马得到休整。’

    豫州离楚国本土,到底还是太远了。

    虽然有着海运便利,能用大船运粮,但万里海途,来回一趟也是要时间的。

    而且几百万人的军需供给,楚国也没那么多海船运载,很多军需物资,都是需要行营在豫州就地征集的。

    既然是征集了,那肯定要有个出处。

    这出处在哪?

    自然是当地的百姓了。

    楚军多拿走一份,当地的百姓就少吃一份。

    而楚军有近两百万人,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要拿走当地百姓的,对于当地的社会生态来说,也是致命打击了。

    事实上,在经过原先郑国的重税,然后还有楚国的征集之后,楚国控制区域内的郑国百姓,已经爆发了大规模的饥荒。

    现在粗略估计,最少也有十几万人被饿死。

    更有大量的人,因为吃不饱饭,选择造反起义。

    不过在这种环境下造反,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现在不是当初越国还在,陆渊初出茅庐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各国虽有争端,但总体上的战争强度并不激烈,规模也都还保持在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层次。

    就连国战,也不过几十万人而已,基本不会超过一百万。

    可经过这将近五十年的锤炼,各国早已经完善了军事动员体系,建立起了完整的军队。

    国家铁拳的力量,那可是强的没边。

    就地方上,那几百、几千人的起义,对于数量达到数万、几十万的正规军而言,是真的就跟蝼蚁没什么两样。

    动一动身子,就能给碾死。

    一个起义刚爆发,顶多扩张到几万人的程度,就会被反应过来的正规军,给迅速扑灭。

    根本不会给他们成长的机会。

    更不要说,在大量青壮男子都被征去当兵的情况下,地方上那些老弱妇孺,就算想要造反,也没那个能力和精力了。

    搞不起事来,反抗不了,那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最终的结局,也就只能承受等死了。

    所以造反虽有,但都不成气候。

    更多的百姓,依旧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郑军和楚军,夺走他们的口粮,抢走他们的财物,而自己除了哭嚎之外,就再无任何能力。

    哦,也不对。

    他们反抗不了强者,但却能去欺凌更弱者。

    地方上,许多人少的家庭,没有男人的家庭,被村子里、街坊里的邻居欺负,那些孤儿寡母们,在面对官军的掠夺后,又面临着周围的掠夺。

    不仅仅是口粮食物,财货土地等等,甚至连他们本身,都是一些人眼中的口粮储备。

    人竞相食的惨剧,已经在豫州的土地上爆发了。

    为了活命,哪怕是向来逆来顺受的老百姓,也会做出许多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的。

    对于这些,陆渊已经收到了当地分身的报告,了解清楚了情况的糟糕恶劣的。

    只是那时候,楚国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攻打郑国,占领豫州更多地盘上面。

    所以对于占领区的民生问题,根本没精力去顾及。

    只要地方能保证楚国的物资供给,让战争机器继续维持下去,那便足够了。

    至于那些物资怎么来的,地方上的百姓没了物资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绝境,那就考虑不到了。

    他是楚国的皇帝,是楚军的皇帝,要考虑的是楚人的利益。

    豫州的郑国地盘,楚军虽然掌控着,但上面的郑人,可还没来得及归化为楚人。

    要是不能保住这些地盘,郑人就依旧是郑人,还是楚国的敌人。

    对于敌人,那当然就没有什么怜悯了。

    因此,对于豫州的惨剧,陆渊心中虽然有一点点不忍,但常年锻炼下来的冷酷心脏,依旧还是让他选择了漠视。

    死人就死人吧。

    死的多一点,到时也能腾出更多位置来,用来安插迁徙来的楚人。

    这对于未来地方的稳定,其实也是有着益处的。

    只是这么一来,原本楚国控制的豫州三郡区域内,多达六七百万的郑国人,在持续几个月的饥荒下来后,便锐减了五六十万。

    剩下的人,也在饥荒中,不断减少。

    而随着竭泽而渔的压榨,百姓的流失,楚国在当地能征集的物资,也是越来越少。

    如今虽然还能维持大军,但已经快到极限了。

    跨越一个州的远征,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此,其实郑国使者即便不来,陆渊其实也打算暂时停一停豫州战事了。

    这架战争马车,已经冲撞了两年时间,打下了快四郡地盘,再怎么坚固强大,也难免为之疲惫了。

    豫州行营,总计也才一百七十五万的编制,现在又经过一连串的战争,更是已经减少到一百五十万人以下了。

    要用这一百五十万人,在西边防备青州的梁军,在后方驻扎大军,镇压控制区域以内的郑国百姓。

    同时还要在北边和东边,对郑国发起攻势。

    说真的,豫州行营能撑到现在,还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也算是个奇迹了。

    或者说,郑国也确实拉垮,难怪先前被唐国打的节节败退,这家伙确实废。

    不见楚国为了打一个东郡,跟赵国在东郡,死磕到什么程度了吗?

    前后动用了五百万大军,至今也才占领了大半个东郡而已。

    就连魏国的关内战场,面对楚国两路行营的夹击,那也是死战不退,打的顽强。

    而梁国,就更不用说了。

    面对陆渊亲率的主力,更是抗到现在,还依旧咬牙撑着。

    与这些同伴们相比,只撑了半年就扛不住的郑国,无疑是拉垮至极了。

    真白瞎了它霸国的身份。

    估计九州之中,也有不少人在提起郑国的时候,蔑视嘲讽,当成了笑话吧。

    不过郑国虽然拉垮,但是在豫州,楚军的实力也确实有限。

    西边的阳夏郡,楚国驻扎了五十万人,防备胶东郡的七十万梁军。

    高密、长广二郡,也分别驻扎了二十万人,以维持地方治安。

    攻打海阳郡,又动员了三十万人。

    剩下还有三十万人,则在北上攻打郑国新的京畿。

    兵力的分配,已经到了极限。

    同样的,以两个进攻方向的兵力,也是真的难取得更多成果了。

    停下来歇一歇,保养恢复,积蓄精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还有就是豫州稳定后,便可从这边抽出兵力,重建阳夏行营,与东路行营配合,重新执行原本的青州攻略了。’

    原先的计划,楚军北伐后,东路行营便从青州南部沿海诸郡,一路东进。

    阳夏行营则在沿海诸郡,向西进攻。

    两路行营互相配合,共同夹击梁国,夺取对方的后方腹地。

    这本是一个极好的计划。

    最终却因为郑国的背刺,不得不被中止了。

    但如今,东路行营刚刚在任城郡,取得大胜,夺取了此郡。

    郑国又派人来求和,那边战事将要停止,豫州行营有了多余精力。

    这个时候,自然可以重新开启原先计划了。

    梁国现如今的核心地盘,乃至于控制区域,可都处在原先东路、阳夏两路行营的攻取目标内。

    现在重启两面夹击计划,先别管能不能有原本的奇效,给梁国带来极大压力,这是绝对可以肯定的。

    到时后方起火,梁国就算有再大心气,也是没精力和楚国在梁郡这边耗了。

    不然要是后方丢了,那么梁国就算保住了大梁城,又有什么用?

    只剩一座孤城,就算这是天下第一雄城,难道就能保住梁国了吗?

    后方诸郡,那才是梁国的根基。

    大梁,也只有在梁国是天下第一的时候,才是天下第一城。

    不然,这也就仅是一座城而已。

    因此只要楚国展露出了,威胁梁国后方的能力,那么对方必然就会踩中尾巴一样,急得跳脚。

    届时别说什么大梁了,就连山阳郡,估计都要直接给放弃了。

    毕竟,梁国在东面用的力量多了,能放在西面的,自然也就少了。

    而没有足够的力量屏蔽东部,梁国想要保住核心区,自然而然也就只能选择放弃一部分地盘,收缩兵力,用以加强防御了。

    这其中,大梁肯定是要放弃的,太过突出的山阳郡,自然也是要放弃的。

    最终梁国能保住的地盘,也就只有胶西、东莱、营陵、胶东四郡而已。

    就这,还是因为今年快入冬了,楚军没有太多活动时间,所以才给他们喘息机会。

    等到明年,再次开春,陆渊发动第三次北伐,便就是梁国覆灭,楚国全取青州了。

    三年时间,夺取一个青州,小半个豫州。

    虽然进度比起北伐前的设想中,慢了点,但收获也足够喜人了。

    陆渊还是比较满足的。

    ‘最后就是北边的唐国了。’

    随着陆渊第二次北伐后,渐渐在各处战场上取得胜利,已经积累出了席卷大势。

    这个时候,原本和楚国有着默契配合的唐国,便渐渐由原本的合作伙伴,变成竞争对手,乃至于敌人了。

    唐国想要青州和豫州的地盘,楚国同样也想要。

    两者都不可能退让,那就必然会发生冲突。

    现如今。

    青州这边有着徐国和梁国封锁,唐国的实力无法渗透进来,在这里对楚国构成不了威胁。

    可在豫州这边,唐军已经打到了益都郡,益都郡再往南,可就是郑国新国都朱虚城所在的平昌郡了。

    而平昌郡的南边,就是楚军掌控的高密、长广二郡。

    也就是说,唐国和楚国之间,其实也就隔了一个平昌郡而已。

    要是唐国将此郡打下来,那两国可就要接壤了。

    以唐国的秉性,吃了郑国后,肯定是不会满足,还想要继续扩张的。

    而它扩张的方向,也无非东、南、西三个方向而已。

    东边是已经成为一体的梁国和徐国,唐国面对这个联盟,根本就打不过。

    西边是已经接受了许国扶持的晋国,这同样一个铁壁同盟,唐国依旧打不过。

    倒是南边的楚国。

    因为跨州远征的缘故,实力虽强,但也没强到过分,依旧处在唐国应对范围内。

    所以对方唯一的扩张目标,其实也就只有楚国控制的豫州南部了。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阿影 菩仙扣 掌门征途 工地仙踪 云川记 没钱修什么仙? 蜀山剑仙列传 百世修仙:我能固定天赋 射雕:从镖人开始 人在峨眉,开局获取金色词条 每日一卦,从坊市散修到长生仙尊 九州仙府首通指南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武侠修真,五六中文提供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