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 > 223、一刀斩断功名路(上)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223、一刀斩断功名路(上)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_223、一刀斩断功名路(上)影书

    :yingsx223、一刀斩断功名路(上)223、一刀斩断功名路(上):

    ……为一个庞大的王朝,续汤汤命数?

    14岁的、童生崔岘吗?

    这真的是,好重、好重的一副重担啊!

    岳麓书院。

    山长屋舍内。

    桓应激动说完后,目光灼灼盯着崔岘,迫切渴望得到他的回应。

    老先生的状态,此刻明显不正常。

    像是……灯尽油枯前的回光返照。

    东莱、季甫、荀彰、班临四人,在旁边看着,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既震惊于老先生的鸿鹄之志。

    又担心他随时嘎嘣一下没了。

    “小崔岘?”

    见崔岘一直沉默,桓应先生呼吸开始变得急促,整个人因为焦急,浑身微微颤抖。

    显然——

    桓应已经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

    所以,他现在迫切的需要一个答案。

    一个可以死而无憾,瞑目长逝的答案!

    被老先生寄予厚望的崔岘,此刻有些怔忪。

    纵然两世为人,才情无双。

    可骤然听到这样一番宏大的临终嘱托,他仍旧觉得忐忑迟疑。

    这几乎和‘与全世界为敌’没什么区别了。

    别说他只是首辅徒孙。

    真要决定大刀阔斧‘为王朝续命’。

    就算首辅郑霞生本人来了,估计也要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不曾想,白日在辩经台上,随手接下一块‘求真玉’。

    背后,却是如山岳般厚重的责任。

    果然啊,所有关于命运的馈赠,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崔岘心中叹息,正欲开口。

    原本眼巴巴盼望着得到答案的桓应,却怯场了。

    老先生强行挤出一个笑脸,姿态卑微的近乎有些可怜:“不,不着急说。你再想想——”

    “再好好想想。”

    “咱们还有的是时间。”

    “咿,我怎么觉得这般燥热……外面的雨似是停了。小崔岘,你陪老夫出去透透气吧。”

    八月酷夏,他却穿着厚厚的棉衣,岂能不热?

    桓应说着,将身上的棉衣脱了,随手丢在一旁。

    崔岘未开口的话被打断,停顿片刻后,他上前搀扶住桓应,轻笑道:“好。”

    时间来到后半夜,黎明将至。

    风雨骤歇。

    东莱先生压下眼角的泪意,走过去替他们将屋舍门打开。

    嘎吱——

    院外凉风扑面袭来。

    只穿着薄衫的桓应先生深吸一口气,苍老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由内而外的惬意。

    大病多年,他这身子骨,已许久没这般舒坦过了!

    只是,这惬意感只维持了片刻。

    几乎在山长屋舍房门打开,崔岘搀扶着桓应走出来的瞬间——

    院子里。

    被暴雨淋到衣衫尽湿、狼狈不堪的岳麓数百师生,开始大声哀嚎。

    他们在雨中哭了一夜。

    瞧见老山长终于露面,俱是精神一震。

    或许,山长传位一事,尚有转机呢!

    人群最前方。

    那位红袍郑教谕恶狠狠瞪了一眼崔岘,而后看向桓应,哑声质问道:“为什么?”

    作为岳麓首席教谕,近十年来,他兢兢业业,一理岳麓各项事务。

    最后,山长的位置,却旁落他人。

    教谕郑启贤,自然有资格,向桓应发出这句诘问。

    更何况,他还是当代郑家话事人的胞弟。

    老崔氏、以及崔家人,天天喊着要做‘河南第一望族’。

    事实却是,荥阳郑家,才是当之无愧的河南第一望族。

    硬要往前追溯历史,郑家的族谱血脉,甚至能追溯到数千年前的黄帝身上。

    有郑家做后盾,哪怕桓应去世,岳麓书院也不会就此没落。

    甚至有可能更加辉煌。

    所以,郑启贤是真的无法理解,桓应为何要传位崔岘。

    面对郑教谕的质问。

    桓应沉默片刻,淡声道:“因为这里是岳麓,而非你郑家。”

    ‘为王朝续命数’这条路,想要走通,像是郑家这样的士族,就必须要铲除掉!

    所以,山长之位,注定落不到郑教谕身上。

    郑启贤闻言脸皮狠狠抖了抖,他一甩湿漉漉的袖袍,寒声道:“难为山长还记得,学生姓郑!”

    “您让14岁稚子掌院,如何能令岳麓一众师生信服?”

    “身为岳麓首席教谕,又是郑家子弟,学生郑启贤,须为岳麓数百学子之未来负责。”

    “崔岘,不可做山长!”

    郑启贤话音落下,书院里的气氛霎时紧绷。

    数百师生惊慌看着这一幕,心跳如雷。

    但,对于82岁的桓应来说,这些都是小场面。

    闹不起来的。

    他静静看向浑身剑拔弩张,威胁意味十足的郑启贤,说道:“岳麓首席教谕?从现在开始,你不是了。”

    “自行归家吧。”

    听到这话,在场师生集体瞠目。

    而后,无数道目光先后看向老山长身旁的少年郎,震惊到讷讷无言。

    山长不顾无数老儒反对、甚至不惜逼走郑教谕、冒着得罪郑家的风险,也要传位于此人。

    这崔岘,究竟给山长灌了什么迷魂汤啊!

    到了此时,众人才真正意识到,崔岘在山长心目中的地位。

    岳麓山长传承一事,绝无商量的余地。

    新任山长,只能是崔岘!

    迎着无数道打量的目光,崔岘站在桓应身旁,沉眉敛目,不发一语。

    郑启贤脸色倏然惨白,不可置信看向桓应,呼吸变得急促。

    桓应居高临下看向他。

    老先生身材削瘦,浑身病态,好似风一吹就倒般孱弱。

    可被这样的目光盯着,郑启贤甚至连句狠话都不敢放。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眼眸中的屈辱不甘,愤恨对着桓应长鞠一躬。

    而后当众褪下教谕外袍,转身消失于夜色深处。

    岳麓书院首席教谕,就此被罢黜。

    有学生想要替郑教谕求情,却被旁边的同窗及时拦下。

    等郑教谕走了。

    桓应拍了拍崔岘的手,虚弱自嘲道:“瞧,老夫还没死呢,说话便不好使喽。”

    这话,吓得院内一众师生神情惶然。

    崔岘涩声道:“老先生,莫要——”

    桓应摆摆手,搀扶着崔岘往前走:“宽慰的话,无需多说。”

    “当年大禹凿龙门,非为毁山,实乃请群山为江河让路。”

    “今以少年为楫,非轻耆老,实因新舟当渡新澜。”

    雨夜,路滑。

    崔岘搀扶着桓应往前走,数百师生分作两拨,从中让出一条路。

    老山长的话音还在继续:“小崔岘呐,你,便是老夫扔给沉疴儒学的一块问路石。”

    “投石问路,非为惊涛,但观涟漪之所向。”

    “这沉疴儒学,早该有人探探水深水浅。老夫且作个抛石人——看你这条新澜,究竟能荡出多远的涟漪。”

    说到这里。

    他转身看向崔岘,轻笑道:“若他日有人问起今日之事,便说……”

    “有个老叟,在儒学长河里,掷了块会发芽的石头。"

    崔岘神情动容。

    他后退几步,对着桓应长揖一礼,认真道:“承蒙桓公,以洪炉点雪,令顽石开光。”

    “此身愿作石中火——不争日月,但照寒夜,终见星火燎荒原。”

    终见星火燎荒原。

    好一个,终见星火燎荒原啊!

    这孩子,终究是答应了他的请求,扛下了这副重担。

    桓应眼角泪意汹涌。

    他颤巍巍伸出手,将崔岘搀扶起来,而后接过求真玉,亲自系在其腰间。

    瞧见这一幕,满院师生哪里还有不懂得?

    片刻沉默后。

    数百岳麓学子、教谕对着桓应身旁,那年轻到过分的少年郎,齐齐躬身行揖礼:“山长。”

    崔岘拱手回礼。

    “老夫带你,四处转转。”

    桓应欣慰看着这一幕,拉着崔岘自数百师生中间穿梭而过,声音悠悠浮动,不知是说给崔岘的,还是说给满院师生的:

    “儒门真味不在守阙……”

    "在如这晨露——”

    "夜聚于天,昼润于地,生死皆作江河眼。"

    一老一少缓缓远去。

    班临、旬彰、季甫、东莱四位先生在后面跟着。

    一位教谕先生抬起头,颤声问道:“四位先生,老山长他——”

    班临涩声道:“开始准备后事吧。”

    夜色中,有年轻的学子忍不住啜泣出声。

    哭声越来越多,走出后院的桓应隐隐听见了,叹了口气。

    老先生想说些什么。

    只是到最后,却疲惫摇了摇头:“走不动了,扶我去前面坐一坐吧,看天色,日头快出来了。”

    崔岘搀扶着他,二人在洗墨池旁的廊亭坐下。

    远处,群山峰峦叠嶂,天边逐渐泛白。

    风呼呼倒灌。

    吹得桓应一双眼睛眯起来。

    但他却舍不得眨眼,就这样一直看着,看着。

    许久后。

    红霞升腾,云雾翻滚。

    一轮红日破空而出。

    桓应露出满足的笑,指着那红日道:“你瞧这日头,像不像刚磕进油锅里的鸡蛋,真好看呐。”

    崔岘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赞同道:“像。老先生想吃鸡蛋了?那我们去……”

    桓应看着他笑:“来不及了。”

    崔岘的眼睛霎时便红了。

    “好孩子,莫哭。”

    “老夫先去下面占个座,百年后等你来讲学——记得带《尚书》新注,那边的老家伙们,怕还抱着郑玄本打盹呢。”

    这位活了82岁的老儒,谈及生死,格外淡然。

    他艰难伸出手,揉了揉崔岘的额角,笑眯眯道:“鸡蛋,老夫便不吃了。”

    “日后要是见百姓灶冷,就把你那一身本事,化作柴火,添进人间灶膛。”

    “好让老夫下去了,有底气拉着郑康成理论:注经千卷,可曾让半个饿殍吃上热窝头?”

    红日初升,霞光四溢。

    崔岘坐在廊亭一侧,看着脸色越来越苍白的桓应,陪伴这位老人,等待死亡。

    这一幕很残酷,又很震撼。

    向来能言善辩的他,此刻甚至接不上话,只能无力攥住桓应的手,以作安慰。

    听他絮絮叨叨说话。

    “老夫很是遗憾,你那《诗集传》,我只看了半部。但,半部就好,半部就好啊,人生在世不称意,有些遗憾,刚刚好。”

    “昨日在辩经台上,你说,天理昭昭,本自具于灵台。”

    “说的真好。”

    “以后下去了,我就用你这番话,替自己开脱吧。”

    开脱?

    崔岘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他攥紧桓应的手,正欲开口。

    是他疏忽了!

    说到底,桓应终究是古文经学派出身。

    纵然力排众议,承认《尚书》有错,传山长之位于崔岘,甚至不惜将岳麓系拱手相托,也要助崔岘掀起一场新的儒学风暴,为‘王朝续命’。

    可他终究受孔孟束缚。

    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一辈子恪守经学,最后却支持‘离经叛道’的新学改革。

    纵然是桓应,也是会惶恐的啊!

    “不,不是你的错,好孩子,莫要说了。”

    桓应艰难摇了摇头,声音气若游丝,眼神逐渐涣散,艰难道:“素王在前……朽骨惶惶……”

    “焚郑注以启新学,岂非……以述为作?”

    “他日身赴九原……倘若我有资格去到那里的话。”

    “当执《礼》经请罪……还是奉《易》变求恕……”

    “恐负洙泗……不敢、言勇……”

    这一刻,崔岘被震撼到头皮发麻。

    一位被困在古文经学里的老儒,不惜‘背弃圣贤、刺孟问孔’,燃烧自我,为他铺就了一条新学之路。

    那,桓应究竟是打破了圣贤桎梏。

    还是被套上了新的枷锁?

    知行,终难合一啊!

    崔岘深吸一口气,急急道:“桓公,您——桓公?”

    但,桓应听不到了。

    在说完那番堪称摄人心魄的请罪求恕话语后,他追随圣人而去,羽化归西。

    岳麓山长桓应,就此与岳麓长眠。

    享年,82岁。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锄清 沧澜秦梦 这个崇祯太过极端 五代风华 王爷心头宠:陶艺悍妃 明血 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 奋斗在晚明 朕,都是为了大汉! 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 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 大明王朝1627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