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第146章捉山雀的办法_wbshuku
第146章捉山雀的办法
第146章捉山雀的办法
不等父母叫他,莱昂纳尔就放下笔,穿好外套,来到客厅。
访客不是别人,是镇长弗朗索瓦·贝尔唐先生,他比莱昂纳尔记忆中苍老了许多,鬓角已经花白。
他身上那件褐色西装虽然熨烫平整,但肘部的磨损和过时的剪裁透露着拮据。
他手里捏着一顶软呢帽,不停地转动着。
看到莱昂纳尔,这位镇长微微躬身,动作却有些僵硬,神情也不太自然:“欢迎回到蒙铁尔,莱昂。这真是我们全镇的荣耀。”
母亲端来咖啡,贝尔唐镇长小心地接过,顺嘴夸赞了一句瓷器精美。
寒暄过后,镇长的话开始围绕巴黎打转:“你在巴黎的成就,我们虽然远在山区,也有所耳闻。
报纸上那些关于你的报道,我都仔细收藏着。”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内袋掏出一个折迭整齐的报纸剪报,只不过刀口一看就是新的。
莱昂纳尔当然不会揭穿,而是神色平和地客气着。
又聊了一会儿家常,贝尔唐镇长身体前倾,声音压低:“你知道吗,蒙铁尔正在死去!
年轻人都往城里跑,去年就有十七个年轻人去了里昂和巴黎,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田地被荒废,老朗克的小酒店上个月也关了门——人少了,剩下的人也没钱光顾了。”
他掏出一个皮质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数字:“看看这些,人口从十年前的127户降到现在的98户;
今年征收的直接税比三年前增加了一成半,可我们的收入……”
他摇摇头:“巴黎的大人物们只会坐在办公室里弄笔杆子——他们知道一头奶牛一天产多少奶吗?“
莱昂纳尔静静地听着,一言不发。
贝尔唐镇长的声音忽然变得小心翼翼:“如果你在巴黎,有机会见到农业部的官员……
也许可以提一提我们这些小地方的难处?不需要特殊照顾,只求他们别再加税了。
或者……或者至少能把路修一修?现在的路,动不动就被大水冲垮,新鲜的奶酪几天运不出去就坏了。”
突然,镇长像是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急忙收住话头,露出笑容:“当然,我知道你回来是为了休息和陪伴家人。
蒙铁尔虽然贫穷,但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最适合休养。
我们绝不会让琐事打扰您的清净。“
送走镇长后,莱昂纳尔才发现他的那杯咖啡几乎没动,已经凉了。
佩尔蒂埃神父是在快中午的时候来的,他面容慈祥、眼神和蔼。
进门之前,他在门口划了个十字:“愿主保佑这个虔诚的家庭。”
母亲几乎是小跑着去准备茶点,父亲也显得格外恭敬。
神父的目光落在莱昂纳尔身上:“你在巴黎的经历,我都听说了。
在那样一个……充满诱惑和危险的地方,能够创作导人向善的作品,抵抗堕落,很不容易。
主会记得你的忠诚。”
莱昂纳尔:“……”
话题转向蒙铁尔的变化,神父的语调变得沉重:“现在最大的威胁不是贫穷,而是信仰的流失。
铁路带来了报纸,报纸带来了巴黎那些危险的思想——什么共和主义、世俗教育、女子师范……”
他说这些词时仿佛在说某种瘟疫。
神父的指尖轻轻敲打着桌面:“年轻人不再安心于主的安排,总想着去外面闯荡。
周日来教堂的人也少了,即使来了,心思也不知道飘在哪里。
最可怕的是,有些人开始质疑教会的教导,质疑为什么要把辛苦赚来的钱奉献给教会,而不是留着自己用。”
说到这里,他直视莱昂纳尔:“你是在教会学校启蒙的,应该明白信仰才是抵御这些混乱的唯一堡垒。
你在巴黎有影响力,应该多宣扬这些宝贵的价值,而不是……而不是带来太多那些令人不安的新潮观念。
宁静是蒙铁尔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它灵魂得以保全的基石。”
神父离开前,送给莱昂纳尔一本皮面装帧的《圣经》:“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你的根在哪里,你的灵魂属于哪里。”
望着神父消失在阳光中的黑色背影,莱昂纳尔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那么受欢迎。
然而在蒙铁尔这种小地方,巴黎赚得的名声就像黑暗里的火炬,总会吸引飞蛾。
接下来的两天,开始有镇民小心翼翼地登门。
起初是些亲戚或父母的老熟人,带着自家产的奶酪、鸡蛋或果酱作为礼物,说着恭维话。
但很快,真正的诉苦者来了。
一位老农哭诉儿子被征兵官带走,家里缺少劳力,田地快要荒芜,询问莱昂纳尔能否向巴黎的老爷们求求情,让儿子提前回来。
一位寡妇则希望莱昂纳尔能帮她写信给里昂的纺织厂主管,为她女儿说说情,女儿在那里做工病了却被克扣工钱。
还有一个面容愁苦的小农户,他的地块因为继承法的规定,被分得七零八落,根本无法耕作。
他还欠下了葡萄园主一笔还不清的债务,濒临失去一切。
他听说巴黎有人在讨论修改法律,想知道“索雷尔少爷”是否认识那些能说上话的大人物。
他们把莱昂纳尔当成了通往巴黎权力核心的直达通道,当成了能解决一切苦难的“拉马克将军”。
莱昂纳尔耐心地听着,内心却充满了无力感。
他无法承诺任何事,只能给予一些空洞的安慰和建议——比如去找镇长开具证明,或者咨询一下本地的公证人。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名声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令人窒息的责任和期望。
他仿佛被架在了一个高处,脚下是无数双渴望的眼睛,而他自己的力量却如此渺小。
这一切,都化为了莱昂纳尔笔下的文字。
直到夜里,他才又铺开纸笔,继续书写《故乡》。
他分明记得自己小时候——普法战争前几年——蒙铁尔并不如此。
虽然乡亲们生活并不富裕,但是自给自足没有问题,颇有些“世外桃源”的感觉。
这少年便是伦图。我认识他的时候,彼此都不过十岁出头,离现在也将近有十年了;那时我的祖父还在世,家里的光景也比现在宽裕些,我还能安心读书。
那一年,我们蒙铁尔镇上的小教堂,轮到举办一场纪念守护圣徒的大弥撒。这弥撒据说很隆重,一年里也就圣诞和这次最为盛大。
于是我那时就天天盼着弥撒的日子快到。好容易到了日子,一大早,就听说伦图已经来了,在教堂旁边的准备室里帮忙。我便跑去找他。
他正在擦拭烛台,脸蛋被炉火和山风吹得红扑扑的,头发乱蓬蓬的,脖子上挂着那个小小的、磨得发亮的铜圣母像。这可见他的父母也是疼爱他的,祈求圣母保佑他平安长大。
过了会儿,我就问他捉山雀的事。
他说:“现在这时候不好。得等冬天,下了雪才好。我们在山坳背风的空地上,扫开一片雪,用木棍支起一个破旧的筛子,下面撒上点麦粒或面包屑,绳子远远牵着,躲起来。
等那些饿了的山雀、麻雀下来啄食,看准了,猛地一拉绳子,就能扣住好几只。运气好时,还能逮到傻乎乎的斑鸠。”
“不全是。路过的人摘一串葡萄解渴,通常不算什么。主要防的是獾子、野猪,还有狐狸。月光亮的晚上,你听,窸窸窣窣的响,肯定是獾子又来糟蹋葡萄了。你就得赶紧拿起叉子,悄悄地摸过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獾子是怎么一件东西——即使现在也不算很清楚——只是无端地觉得它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莱昂纳尔一边写着,一边露出笑容。
童年时代的蒙铁尔,确实是孩子们的乐园。
也正是因为它曾经是乐园,便与今天这愁云惨淡的蒙铁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wb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