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_这个崇祯太过极端__笔尖中文
密室之内。
三人做出决定后便不再有任何耽搁,立马吩咐手下去执行决堤之事。
并遣人八百里加急给辽东、河北二省送去密信。
让他们严阵以待守着皇帝别突然间从那边一路杀回京城。
当三人手下心腹听闻要再连决十五县的河堤之时,心中也是悚然大惊。
那可是足足十五个县!
这事关几十万百姓的衣食住行!
即使放在他们这些平日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人看来,此事也多少有些.伤天害理了。
但没办法。
在当前的局势下,不是皇帝死就是他们死。
他们肯定是想继续活下去的。
这世间可还有那么多美好没有享受完。
他们的子孙后代还等着将这一辈辈的荣华富贵给传承下去。
他们怎么舍得死?
所以只有再苦一苦百姓了。
至于伤天害理那就伤天害理吧!
事已至此,是非对错他们已经无心辩解了。
无非就是成王败寇罢了。
事成之后,自有大儒会来为他们辩经的。
想到这里。
一众执行人员在对视一眼后,沉默又决绝的快速离去。
与此同时。
前不久刚因皇帝嗜杀无道而“被决堤”旁的附近区域。
几乎在每个县城的河堤附近,都有一队由民众自发组织的青壮在不断巡逻。
他们不清楚前些天那几个县,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原本好好的河堤突然溃败的的。
但他们知道,决堤之事绝对是不能落在自己县里的。
受了灾的老百姓,那可是连人都算不上了。
人心惶惶之下,各个县中便自发组织起了巡逻队伍。
此刻。
兴许是半夜巡逻太过劳累了,一队青壮总计五人靠在坝子上一边休息一边侃起了大山。
一人开口道:“那几个县河塌的可真够邪门的,明明连雨都没下,好好的坝子一夜之间就突然垮了。”
“你们说这是不是真的因为咱大明朝新登基的皇帝杀性过重,连老天爷都看不下了?”
“三愣子,你他娘的媳妇刚给你添了大胖小子,你自己脑袋就不想要了?竟然还敢编排起皇帝来了?!”
被唤作三愣子的人脸色悻悻道:“最近好多人都在这么传我才说的。”
另一人叹了口气:“皇帝杀性确实是有些重了,听说那些人也只不过是想去去劝谏而已,结果却被不由分说的全给杀了。”
“这样的话,上苍发怒示警也是情有可原了。”
话音刚落,旁边一名身材魁梧的屠夫便面色不悦的开口道:
“什么狗操的劝谏!我看分明是某些老爷们怕皇帝来山东后找他们算账,唆使那批士子前去拦路的!”
“还有什么上天降罪更是胡扯,明明是有人恶意传播谣言,把脏水往皇帝身上泼!”
“老天爷就专门得盯着咱们这些人收拾?非要警示的话,怎么不一道雷把那些老爷们全给劈死呢?”
随着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
斜靠在坝子上的几人很快如同被打开了话匣子般激烈争论起来。
而争论的最终目的,无非也就是看看那几个县的溃堤之事。
究竟是不是因为新皇嗜杀从而让上天降罪警示才导致的。
这年头的鬼神学说在老百姓心头还是非常有分量的。
毕竟子当年都曰过:不语怪力乱神——子只是不语,他不是不信。
所以更多的人还是相信百姓受灾是因为新皇无道导致的。
这种说法在这片土地上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了。
皇帝虽然是天子,可皇帝若是真做错了什么事,上天自然也是会怪罪处罚的。
几人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隐隐约约间有一种面红耳赤的冲动。
这时。
一名一直未曾开口的读书人样貌的青年站起身子,对着几人制止道:“好了,咱们是来守河堤的,不是来吵架的。”
读书人在几人中的地位显然最高。
他一说话,几人就立马停止了争吵。
不过还是有人不服气道:“秀才,你来说说,那几个县毁堤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读书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怔神后叹了口气。
“哪有什么天灾人祸。”
“只不过兴亡都是百姓苦罢了。”
他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走吧,巡完这一圈就”
话还没说完呢。
一支弩箭突然嗖嗖的穿破黑暗,直直插进他的喉咙。
读书人下意识捂住自己脖颈,他先是一脸不可置信的瞪着弩箭射来的方向。
随即眼神中又突然流露出一股绝望的释然,整个人直直往后栽去。
同行几人呆呆的看着这一幕。
他们刚想叫喊、奔逃。
可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无数支弩箭就又从黑暗中射向他们。
这支守护河堤的青壮小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失去了生命。
而随着他们的死亡,另一队蒙着面的黑衣人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为首黑衣人犹自不解气的来到刚才那几人的尸体前,抬起脚就对几人的脸狠狠踩踏下去。
“守!守!守!我让你们这群贱民守!”
“都是因为你们这帮杂碎,才害老子们又多费了这么大功夫!”
没一会儿,几人的脸就被黑衣人踩的面目全非。
而黑衣人似乎直到这时方才解气。
他喘着粗气浑身不耐的挥了挥手:“准备毁堤。”
“是!”
手下闻言,转身去准备毁堤用的火药与大炮。
类似的一幕。
在周遭县城中正不断上演。
《明史·五行志》记载:天启七年、山东大水。
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其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诸如河水泛滥、禾稼尽没、民不聊生.
呈现于史书之上的,也不过是寥寥数画笔墨而已。
很快。
时间就来到第二天。
一夜之间,山东两府交界之地共计十五个县突然决堤。
同样的,此事也是以一种极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山东。
此刻的山东布政司内,几乎从上到下全部都在讨论十五县决堤之事。
因为这事实在太过离谱。
历史上包括近些年内,确实也发生过一省之内十几甚至几十县同时受灾的事。
但那怎么也得有个先后顺序。
这种一夜之间连淹十五县的情况实在太过罕见,或者说太过诡异。
毕竟昨天可是连雨都没下,怎么就突然决堤了?
众所周知。
神神叨叨的事情总是能最大限度的去激发起人们讨论的热情的。
更别提还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背后推波助澜。
所以现如今的整个山东已然是人心激荡、七嘴八舌。
百姓中的舆论在不断被一只手推动着,往新皇无道导致上天降怒上引。
而且其中细节还越传越玄乎。
什么空中一声惊雷炸起、十五个县便瞬间决堤
还有什么有许多人都在半夜听见有鬼神之声,诉说着当今皇帝的一条条罪状
更有甚者。
传言说自己看到了孔子显圣,而圣人降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今大明朝的皇帝一个教训!
让其知道屠杀圣人学生会为大明朝带来何等酷烈的后果。
且先不论这些传言究竟有多么离谱。
在如今这种情况下,越离谱的传言反而还越会被百姓相信。
那些为皇帝辩解,说此事必定是世家豪族在背后捣鬼的声音都被浩大的民意给瞬间淹没了。
因此山东境内出现灾情的矛头也在一夜之间就被对准了皇帝。
百姓虽然不敢对此说出什么过分的言语。
但在众人看来。
皇帝怎么也得下个罪己诏什么的才能让老天爷、让圣人消消气。
要不然的话,山东岂不是还会再度遭受天谴?
至于剩下的那批山东官员和一些较为明事理的读书人们,他们关注的重点则就不在这里了。
对于他们这批人而言。
所有人都明白。
自从皇帝圣驾进入山东境界以后,世家与皇权的较量便已经开始了。
而这期间山东境内所发生的一切,都不过是双方各自在出招博弈而已。
最开始皇帝以雷霆手段杀了世家一个措手不及时,他们便觉得皇帝那边多了几分胜算。
而当皇帝那边平定朝鲜的消息传回来后,他们更是觉得皇帝要稳赢了。
但谁都没想到。
世家豪族这一招釜底抽薪的毒计,直接就将整个大局给逆转了。
在这等大势碾压之下,皇帝根本没有一点翻身的希望可言。
所以他们这一批人,也只得任由世家豪族放出的流言蜚语在百姓之中疯传。
虽然这些官员里有一部分人还怀有些许良知,对此等伤天害理之事看不下去。
但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不助纣为虐了。
时势造英雄。
而如今山东境内的时势,已经彻底不在皇帝那边了。
有些人就是想帮皇帝一把,也没的一点办法出招。
至于那十五个受灾县的灾民们。
此时此刻就没有心思去思考这些了。
他们不知道河堤是怎么毁的,他们只知道自己已经变成连人都算不上的灾民了!
这群人成群结队的聚集在一起。
有人面如死灰、有人哭天撼地、还有人指着上苍口中不断涌出污言秽语控诉着老天不公
其实若是仅仅河堤被毁的话。
他们还不至于惨到这种地步。
有之前那几个县的前车之鉴在,大多数百姓都提前做好了应对灾情的准备。
他们家中都存放有一些粮食和各种应急储备。
正常情况下。
大家只要相互帮扶一下,总是能撑的过去的。
毕竟溃堤只是良田被淹,并不是直接发洪水那般严重。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决堤之后。
山贼、流匪、乱民,全都好似商量好了一般一股脑的全冒了出来。
将他们给结结实实的抢了一遍。
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反抗。
但手无寸铁的平民,面对着拿钢刀、骑快马、着铠甲的敌人,又哪里会是对手?
而且最要命的是。
周遭的那些官府还不准许他们逃荒,勒令他们只得待在一块限定区域内活动。
说什么这都是因为皇上来了山东,如此多的灾民四处流窜的话会影响到圣驾安危。
一众灾民对此自然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在内心祈祷着官府能给他们这批人一条生路。
与此同时。
孔植、田宏、张拙三人那边听完手下有关灾民的讲述后,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次布局的如此圆满,任凭皇帝再有手腕也终究是无力回天了。
不过孔植并未因此懈怠,在手下汇报完情况后。
他又立马吩咐道:“以我孔、田、张三家的名义,给那批贱民发些赈灾粮。”
“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能让他们吃饱,让这些人在皇帝回来之前一直处于快要虚脱的状态即可。”
孔植非常清楚,皇帝煽动人心的手段极其了得。
到时候万一回来直接当着一众贱民的面,说这事都是他们三家干的。
那毫无意外的,这些人绝对会跟着皇帝一起将屠刀对准他们。
这也是孔植为何给那些灾民发赈灾粮的原因。
先把善名给扬出去,到时候就是皇帝想再用这招那也无法轻易得逞。
而只要皇帝一被拖住,那等待其的便是死了。
再者说。
他们三家也不能真眼睁睁看着这些灾民一直挨饿。
万一这么多人直接饿疯了,那到时候先倒霉的肯定是他们这些豪强。
所以让这些人一直处于一个半虚脱状态再好不过了。
这样他们既不会真正造反。
等到皇帝回来后,他们又有足够的动力去就缠住皇帝。
而皇帝手头是绝对不可能有足够多的粮食,来喂饱这么多张嘴的。
事情做到这一步,已经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
手下听完命令后应声离去。
孔植与田、张二人对视一眼,这才真正松了口气。
接下来只要严密监控着皇帝那边的动向。
等皇帝一回来,就立即向灾民们透露出皇帝踪迹,让这批灾民去缠住圣驾便可以了。
也是直到这时三人才发现。
有些事真办起来后,似乎根本没有最开始想象的那般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就拿赈灾粮来说。
三人本以为要各自从家里出点血,结果没想到发给灾民的粮食还是从灾民手里面抢来的
就这样。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
十几个县的灾民在不断折腾中很快就心力俱疲了。
虽不至于饿死,但很多人也是被饿的眼冒绿光。
这个时候人群中又开始出现传言。
说现如今的这一切都是皇帝导致的,皇帝必须得来救他们。
饥饿的灾民们此时已经没有时间再去思考其他的了。
众人知道皇帝在朝鲜打了胜仗。
所以此时众人心中只剩一个想法,那就是等着皇帝来救他们。
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在这儿不停的折腾老百姓。
一部分理想还未完全泯灭的官员内心实在过意不去,便在合计之下悄悄跑到海边弄了艘小船前往朝鲜。
在这极少数的一批人看来。
皇帝能去陕西救灾,又能去异国征战。
这样的皇帝只要再给他一些时间,那大明就还是有希望的。
所以他们要将山东发生的事告诉给皇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绕过山东换条路回京的话,一切都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反正山东肯定是不能再回来了,这里的情况已经艰难到超出想象了。
数十万受灾民众。
十余万嗷嗷待哺的饿殍,这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
山东境内风起云涌之时。
朱由检的朝鲜之行也是跟着来到了尾声。
边关地区已经派去了一批原本朝鲜国都内的战兵。
这些人,再加上东江镇内原有的那些士兵和官员将领,临时守住边关是没什么问题了。
马上就要到冬季了,后金那边不可能发动大规模战争。
因此再又交代完一些事情后,朱由检及一众亲军随从便踏上了返程回京之路。
几乎是圣驾队伍刚刚出海。
就碰上了那批山东跑来报信的官员。
等这批人讲述完山东现如今的情况后,毛文龙便立即屏退其余人,攥紧拳头对朱由检开口道:
“陛下,没想到那群人的手段竟然腌臜到了这种地步!竟能做出如何天怒人怨之事!”
毛文龙此时心中的愤怒已经无法能用言语形容。
直娘贼!
老子们和陛下一起在前线拼死拼活,就是为了让大明变得更好。
可你们这群畜生为了一己私利,竟然能干出决堤毁田,致使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之事!
那可是十几个县、数十万的无辜百姓!
不过愤怒仅仅是在毛文龙心中出现极短的时间就被强压下去了。
他非常清楚现在不是去纠结这些的时候。
事情已经发生了,那就必须要解决。
现在没有什么比陛下能安全回京更重要的了。
他深吸一口气,一脸凝重的劝诫道:“陛下,山东之事已经超乎预料。”
“那里的世家豪族必然是想通过数十万灾民拖住您的脚步,然后再借此对您不利。”
“我们大可不经由山东,选择从河北回京。”
“虽然河北地区民风比山东更加彪悍,到时可能会遇到乱兵阻挠。”
“但我等刚在朝鲜打完胜仗,士气正盛,只要我等一路快速奔向京城,乱兵寇匪绝对无法轻易拦住我们。”
“虽然在那里也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但总比目前山东的情况要好上太多。”
“微臣就是舍了这条老命,也必然会将您安全护送回京!”
听着毛文龙的话,朱由检心中没起什么波澜。
回京的路上遇到意外是必然的,没出什么岔子那才真不对劲。
山东,他是一定要去的。
不去的话,那几十万灾民就可能会被当地的世家豪族几经操作之下收为己用。
这对民心是一种巨大打击。
而且在朱由检看来,现如今的山东也没有众人想的那么不可接近。
那里是出现了几十万灾民不假。
可对朱由检来说,这简直就是当地的世家送给他来解决他们的最好助力。
竟然有人想着通过煽动民心的方式来对付他?!
这多少有些让人思之发笑了。
既然那里出现了数十万食不果腹的灾民。
那他就带着这些人好好的去山东境内大抢一波,正好趁机清理掉当地大大小小的世家豪族。
既然那里出现了近二十县决堤的灾情。
那他这个大明朝的皇帝就带着大明朝的子民一起。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他会让所有人知道,什么叫做帝国的皇帝永远和帝国的子民站在一起。badaoge/book/144503/54450958.html
请:m.bad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