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165章 粮食丰收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165章 粮食丰收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得知大明皇家银号已经有存银上亿两,朱慈烺高兴坏了。

    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内务府已不再缺钱,更意味着江南的缙绅商贾已经与大明皇家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同盟。

    然而太子妃却蹙紧了秀眉。

    “爱妃,你似乎不太高兴”朱慈烺问道。

    太子妃康曦轻嗯了一声说:“贱妾正在为这些银子发愁呢。”

    “有银子你还发愁”朱慈烺没好气的道,“有啥好愁的”

    “怎能不愁”康曦说道,“一亿多两存银,每天只是利钱就要支付几十万两,就是说每天一睁开眼睛,咱们家什么都还没做呢就已经花出去几十万两。”

    “啊,对噢。”朱慈烺闻言顿时间愣住,他猛然间反应过来,这一亿多两足色银只是存在皇家银号而已,并不是真归了皇家银号。

    而且这些银子存在皇家银号,得付利钱的。

    照这么一说,这似乎又成了一桩赔钱的买卖

    但是朱慈烺很快又反应过来,说道:“不对啊,你说得不对,银号怎可能赔钱银号要是赔钱,以前的钱庄又如何盈利”

    太子妃说道:“钱庄是靠借贷来盈利。”

    “那咱们也借贷啊。”朱慈烺拍手道,“咱也借。”

    “哪有这么容易哟。”太子妃摇头说,“现在是想来皇家银号存银子的多,借银子的却几乎没有,到现在总共也只借出不足百万两。”

    注:明末时期正处于通货紧缩阶段,经济活力很差,好的投资渠道严重不足,行商的风险剧增,缙绅商贾更愿意藏银子,而不是拿银子去创业,于是导致经济变得更差,机会更少,进入一种螺旋下降的恶性循环,然后就出现了一种看上去很矛盾的经济学现象,一方面大明朝明明有海量白银,另一方面市场上却因为银根不足,出现了通货紧缩

    “怎么会呢”朱慈烺难以置信的道,“借银子的竟然还没有存银子的多”

    “今天之前,妾身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太子妃道,“可是现在真是这样啊,进银号的十个人里有七个是来存银子,就三個借银子,这其中还有两个人根本没有抵押物,就只有一个人有资格借银子,愁人啊。”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父皇肯定有解决的法子,等我问过父皇再给你写信。”

    “殿下,让妾身跟着你一块去徐州吧。”康曦说,“你放心,妾身不会缠着你,到了徐州你跟父皇还有定王住军营,妾住徐州分号。”

    这次北上正好还可以巡查一下徐州分号。

    虽说负责打理徐州分号的是一个跟了康百万多年的老掌柜,无论能力还是忠诚都绝对没有问题,但是康曦作为银号的总掌柜总不能一次不去。

    想到这,朱慈烺便点了头:“也好,那就一起去吧。”

    分开两个月,朱慈烺还真有些想念父皇和朱慈炯了。

    “哈啾哈啾”

    朱慈炯连打了两个大喷嚏。

    崇祯立刻一脸紧张的问道:“炯儿,你不会着凉了吧”

    这年头,得个普通感冒就有可能到鬼门关上去走一遭,现在又正值初冬季节,天气乍寒还暖,最是容易得感冒的时候。

    “父皇,我没事。”朱慈炯摸了摸鼻子。

    “肯定是皇兄在念叨我们,想我们了呗。”

    说话间,崇祯父子和随行人员便来到了一处田庄之前。

    远远的就看到高起潜带着几个小太监兴冲冲的迎上来。

    “万岁爷,大明中兴有望咱们大明朝中兴有望了哇”

    高起潜来到近前又噗嗵一声跪倒在田梗上,一边叩头一边嚎啕大哭。

    看到高起潜激动成这样,崇祯就知道玉米、蕃薯和土豆肯定丰收了,而且多半还是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快起来。”崇祯伸脚轻踹了高起潜一下。

    同时心说,高起潜这阉竖倒真是一员福将。

    让他做的几件事都成了,包括这次的种田。

    之前的这几个月,这一万多亩“御田”都是高起潜带着太监在管理。

    高起潜便麻溜的爬起身,又一脸诌媚的说:“万岁爷,奴婢真是服了,您让南安侯敬献的这三样庄稼,都获得了亘古以来未有的丰收”

    “那一万多亩苞谷收了足足三万多石,亩产3石有奇”

    “一百多亩土豆更收了四百多石,亩产4石有奇,最让人不敢相信的则是蕃薯,一千多亩蕃薯居然收了六千多石,亩产5石有奇”

    “这么多”随行的勤王士子都是激动得不行。

    同样耕地,流民们耕种的小麦亩产就只有不到2石。

    崇祯心下却毫无波澜,这个产量显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估计这跟徐州的耕地抛荒了太久有关,等变成熟地产量就会提升上来。

    要知道红薯的亩产轻轻松松就能达到七八千斤,既便是现在没有化肥,但是亩产达到两千斤毫无压力,也就是说,亩产可以达到12石以上。

    可惜的是,最高产的红薯不能做主粮,只能当一下辅食。

    但即便是只能当辅食,也能极大的缓解大明的粮食危机。

    红薯不仅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磨粉加工成粉条,份量轻,而且耐久藏。

    不过最让人期待的还是玉米,虽然产量没有红薯土豆高,但是能够用来当主粮。

    现在因为是荒地复耕,再加上没有经过选种育种,所以玉米产量不高,然而一旦土地耕熟了,再让方以智找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农搞一下选种,玉米产量很快就能够提上来,亩产四到五石毫无压力,七八石也有可能。

    当下崇祯招手示意方以智上前。

    方以智立刻一溜小跑凑上前来:“圣上有何吩咐”

    “方密之,你的物理小识中有种芍、种术、种枸杞,淡巴菰都有说怎么耕种,却为何没有种麦、种菽、种稻乃至种蕃薯种苞谷的介绍”崇祯说道,“可是觉得麦、菽、水稻不及芍药诸草重要,还是别的其他什么原因”

    “这”方以智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是啊,物理小识怎么没写种麦种菽种水稻

    自古以来便是无农不稳,农作物的耕作产出乃国之根本,他方以智竟然把国之根本给忽略了此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崇祯指了指刚收上来的玉米、土豆和蕃薯,说道:“朕听南安侯说过,苞谷、土豆还有蕃薯的产量远远不止这个数,移种徐州后之所以产量会变低,一是因为土地抛荒,再一个肯定就是因为种子没经过选育。”

    “所以朕就交给你一个任务。”

    “你找一批老庄稼把式,再挑选几个士子,搞一个小组,替朕替大明把苞谷、土豆还有蕃薯的产量提升上去,越高越好。”

    “自古以来就是民以食为天。”

    “军队如果没有充足的口粮,就不堪一击”

    “所以,方密之你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听到这,方以智就再按捺不住,当即长揖到地道:“臣,领旨”

    崇祯又接着说道:“对了,朕不是让你亲自负责这个事,是让你找几个士子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庄稼把式负责。”

    方以智肯定不能负责具体的农业事务。

    毕竟这个时代像方以智这样拥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士人可是不多,所以说他的工作主要就是牵头设立各个学科。

    眼下第一个要设立的学科,就是农科。

    等打完了这一仗,如果坚守住了防线,大明朝还没有亡,崇祯打算再设一个工科,开始系统性的研发燧发枪甚至线膛枪等火器。

    当然了,研发到什么程度,多久能弄出来就只有天知道。

    如果运气足够好,卜弥加真的从欧洲忽悠来几个科学家,那就再设立物理、化学、数学乃至于天文学等学科,从而真真正正的将自然科学引入大明。

    所以说,许多事说说容易,做起来就千头万絮无从着手。

    方以智忽然说道:“禀圣上,臣记得前文渊阁大学士玄扈公曾经上过一道甘薯疏,疏中说的似乎就是这蕃薯。”

    “没错,徐光启是曾上过一道甘薯疏。”崇祯道,“可惜,他已经去世多年。”

    方以智接着说道:“玄扈公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编著的农政全书还在,而且据臣所知他编撰的农政全书其实是由他的学生所整理的。”

    “徐光启的学生”崇祯闻言心头一动,“就在士子营中”

    “然也。”方以智知着说道,“玄扈公的学生陈子龙此时就在士子营中。”

    说到这,方以智又回过头朝远处高喊道:“人中人中兄快叫人中兄”

    不多时,陈子龙就拿着一截蕃薯藤过来,见了崇祯就长揖到地:“圣上,臣请在徐州乃至南直大规模推广种植甘薯,此物耐旱耐瘠且耐风雨,不易遭虫害,大灾之年凡麦菽稻颗粒无收,此物仍可以亩收数石,实备荒之奇珍”

    崇祯笑了笑问道:“农政全书是你整理的”

    “是。”陈子龙道,“农政全书合共十二目六十卷、五十余万字,都是由臣逐一校对整理编篡成册。”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宋风 观云 团宠小公主,疯批暴君沉迷养崽 汉阙 谍战:红色掌柜 我在俄国当文豪 边军第一杂役 晋末芳华 复山河 天子宁有种 嫡子凶猛 黄巢挽天倾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