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四百五十二章:质问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四百五十二章:质问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英国公府的花厅当中,张輗沉默了半晌。

    焦敬也不着急,就这么静静的等着,他相信,张輗虽然有些时候会冲动,但是到底不是不识时务的人。

    有些道理,不用他点的太透。

    果不其然,片刻之后,张輗似是放下了什么包袱,脸色总算是恢复了正常,开口问道。

    “旁的事情就不必多说了,焦驸马今日过府,到底有何事要说”??

    见张輗的情绪总算是收了起来,焦敬也恢复了正常,道。

    “不瞒二爷,其实这次过来,就是为了之后的筹谋而来。”

    说着,焦敬将自己在宫中和孙太后的谈话,以及武英殿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有选择的跟张輗说了一遍。

    “这一次,虽然没能保住使团,但是为了给三爷等人定罪,天子也不得不派出了朱鉴去往瓦剌和谈。”

    “武英殿中,对于此次谈判已经做出了大致的判断,只要朱鉴那边足够得力,太上皇南归,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应该说,这是一个值得振奋的消息。

    毕竟,从紫荆关一役结束之后,他们这些人,就一直在想办法,将太上皇迎回京城。

    如今,希望就在眼前,当然值得高兴。

    但是,想到为此付出的代价,张輗又高兴不起来。

    似乎是察觉到了张輗的情绪,一旁的朱仪在旁道。

    “说来,此事三爷等人是有功的,若非是使团施计将喜宁诱杀,有这个奸宦从中作梗,朱鉴的谈判也不可能这么顺利。”

    “此次使团一案,三爷等人,实是为了维护太上皇而被判斩刑,这份功绩,想来太上皇南归之后,必会感念的。”

    张輗的脸色这才好看了几分,瞥了一眼焦敬,随后叹息一声道。

    “这本就是人臣当为之事,只盼太上皇早日回京,也算不负三弟的一番心血。”

    按理来说,张輗已经说了软话,这个时候,焦敬的态度也应该柔和一些,双方和睦,哪怕是在表面上,将一直以来存在的若有若无的裂痕弥合。

    但是焦敬却没有,他仿佛没有听到朱仪和张輗的这番交谈一般,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如今朝中的局势,二爷应该也心中有数,太上皇归期在望,我等也该早做准备。”

    张輗心中略有些不悦,但是还是压着情绪,问道:“驸马爷有何想法,老夫洗耳恭听。”

    “不瞒二爷说,此次入宫,圣母也有所吩咐,老夫此来,有两桩事情,需要二爷相助。”

    焦敬听出了张輗的情绪,但是他却面色不变,继续道。

    “一桩是关于五军都督府的,三爷身陷囹圄之后,英国公府在军府当中的诸多人手,一时群龙无首,所幸尚有任侯主持中军都督府。”

    “近些日子以来,范广,杨洪等人党同伐异,已经开始对军府当中的不少武将动手,所以,老夫和圣母,希望二爷能够帮忙,支持任侯保住军府的人手。”

    张輗的脸色沉了下来。

    但是焦敬却恍若未觉,继续不急不缓的道。

    “另一桩是件小事,天子这次既然布了局,刻意针对三爷,说明已经对英国公府起了戒心,我等日后继续在英国公府商谈事务,恐有不妥。”

    “所以,圣母的意思是,日后若有事务商议,最好到老夫的府上,虽说不及英国公府华贵,但是到底是庆都大长公主所留,东厂和锦衣卫的人,不敢在周围放肆。”

    话音落下,花厅当中静悄悄的,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张輗捏着茶盏的手都在发颤。

    焦敬提的这两桩事,前者是叫他让出五军都督府的控制权,后者,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抢班夺权了。

    就差直接开口说,张軏死后,英国公府已经不配占据主导地位了,日后的主导权,得由代表宫中圣母的他来掌握

    片刻之后,花厅当中出现一阵低低的笑声。

    张輗怒极反笑,望着焦敬,冷声道。

    “焦驸马开口闭口都是圣母之意,难道说,圣母就是如此对待有功之臣的不成”

    说着,张輗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道。

    “当初,太上皇北征,兄长古稀之年,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太上皇,其后土木大败,兄长战死,三弟立刻想办法让宁阳侯回京,固守社稷。”

    “后来天子登基,紫荆关大胜,为了早日将太上皇迎回京师,三弟暗中奔走,将效忠太上皇的忠直之臣聚拢到一起,呕心沥血,甚至不惜亲自前往瓦剌谈判。”

    “在迤北之时,三弟分明可以拒绝太上皇的旨意,安然回京,但是为了铲除喜宁,早日让太上皇回京,他甘冒奇险,结果被锦衣卫所捕,不日即将处斩。”

    “结果到了如今,三弟尚在狱中未死,焦驸马口称圣母之意,让老夫竭力支持任礼掌控军府驸马不觉得,有些过分吗”

    张輗越说越激动,话到最后,差点从椅子上霍然而起。

    然而,对于他的这番话,焦敬却始终十分平静。

    最终,张輗冷冷的开口道:“若驸马执意如此,那老夫说不得,要亲自进宫,将这些话问一问圣母了”

    话说完了,花厅当中的气氛越显得压抑。

    朱仪坐在一旁,有心开口相劝,但是看看两边的神情,最终还是明智的闭口不言。

    焦敬的脸色也渐渐冷了下来,不过他却没有张輗那般激动,只是淡淡的道。

    “二爷不必着急,其实,你有话要问圣母,圣母也有话要问你,前些日子,老夫进宫之时,圣母托老夫问二爷一句话”

    说着,焦敬往前俯了俯身子,直视着张輗的眼睛,开口道。

    “圣母问,在二爷心里,到底是太上皇重要,还是三爷重要”

    张輗的脸色顿时一滞,气势也渐渐弱了下来。

    他没有回答,反而是皱眉反问道:“焦驸马这是什么意思,”

    焦敬轻哼一声,坐直了身子,道。

    “什么意思二爷不明白吗既然如此,老夫再问的明白些。”

    “当初,二爷为何要纠结十七家勋贵敲登闻鼓”

    “明明说好了只是公布案情,为何最后成了廷鞠”

    “袁彬在廷上,明明什么都还没说,三爷为何忙不迭的就反口推说是太上皇的旨意”

    “这一切到底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随着焦敬的一句句问话,张輗的脸色越发显得有些心虚。

    这些问题,当然有答案。

    而且,张輗心里很清楚,这个答案是什么,打从一开始,他们就准备好了,一旦不能将一切推到许彬头上,就用太上皇的旨意来护身。

    可谁想到,到最后鸡飞蛋打,被反过来将了一军。

    焦敬望着张輗的神色,微微一笑,淡淡的道。

    “这些话,二爷不必回答老夫,不过二爷若想进宫见圣母,最好先想想,这些问题到底该怎么答”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皇兄何故造反更新,第四百五十二章:质问免费阅读。:2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宋风 观云 团宠小公主,疯批暴君沉迷养崽 汉阙 谍战:红色掌柜 我在俄国当文豪 边军第一杂役 晋末芳华 复山河 天子宁有种 嫡子凶猛 黄巢挽天倾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皇兄何故造反?》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皇兄何故造反?》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皇兄何故造反?》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