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六百四十三章:勋贵的第二时代?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六百四十三章:勋贵的第二时代?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奉天门前,李贤话音落下,立刻就感受到背后传来一阵阵有如实质的目光,仿佛刀子一样扎的人生疼,

    然而,李公爷却不动如山,站在原地丝毫未动,全当那些恨得牙痒痒的人不存在。

    与此同时,不少的文臣却态度截然相反,对李公爷这种“为大局牺牲”的精神十分赞赏。

    尤其是户部的沈尚书,一副眉开眼笑的样子,道。

    “陛下,丰国公能有此心,实为国之肱骨也,若满朝文武,皆能如丰国公般廉洁奉公,以国事国体为重,则陛下所言君明臣贤之景,指日可待矣”

    呃,这话说的有点过于露骨,以至于原本还想上前同样夸两句的大臣,不由掩面后退,同时心中忍不住默默吐糟。

    您好歹是七卿之一,执掌天下财政,手里捏着整个国库的财帛物用,哪怕户部这两年的确花销太大,穷了一点,也不至于财迷到如此地步吧

    何况,人家丰国公都说的明明白白的,这些田亩献出来,也是收归军田,又不是变成户部的官田,人家于少保都没说什么,您这未免有些,过于不矜持了吧。

    对于这些人,沈尚书的态度是

    就这觉悟,这辈子也吃不上四个菜

    须知,这次整饬军屯,虽然是以兵部牵头,但是真正得利的,却不仅仅是兵部。

    应当说,军屯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对于朝廷的各个衙门来说,都会大大减轻压力。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户部

    丰国公这次主动献出来的田地,户部自然是拿不到一亩,甚至于,在这次整饬军屯的过程当中,还会有很多原本登记为民田的私垦田和私售军田被收回军屯。。

    从这个角度而言,户部在边境的田赋反而要下降,的确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

    但是

    都说了户部执掌的是天下田赋财政

    沈尚书在乎边境的这点边角料田赋吗谁t知道,户部现在每年往边境拨出的军费,早已经超过了岁入的三分之一

    每每看到边军的支出账册,沈尚书的心都在滴血。

    而整饬军屯,恰恰针对的就是这个问题。

    要知道,在洪武年间,边军战力更强,人数更多,岁入更少,但是每年的军费支出,却反而不足每年的十分之一。

    沈翼没想着能恢复到洪武年间的状况,这也不现实,但是,对于哪怕是稍有改善,给户部减轻的负担也是巨大的。

    所以,这次整饬军屯,沈尚书口头上虽然抱怨,但是,那无非是为了让天子记得户部出了多大的力而已,真正做起事来,这位大司徒可是毫不含糊。

    那么大笔赎买田亩的银两,他都舍得,何况是自己的老脸,反正,想想也知道,这种不矜持的事,于谦是拉不下脸面做的,既然如此,那他这个财迷的户部尚书,做了又何妨。

    于是,朝堂之上,迅速从剑拔弩张,变成了相互恭维,其乐融融。

    有了李贤带头,紧接着,靖安伯范广也开口,道。

    “陛下明鉴,丰国公一片为国之心,令臣惭愧,臣辗转边境多年,也曾亲眼见过边军将士因军屯废弛,所受欺压役使之苦,但因势单力薄,亦难改变经年痼疾。”

    “如今朝堂清查军屯,整肃军纪,臣心中为边军将士感念陛下恩德,这些日子以来,臣亦在自查府中在边境的田亩,凡查出为私自购置军屯田地,或是牵涉役使边军私垦之田亩,臣都已严惩经手之人,并愿将这些田地,重新归还朝廷。”

    “不过,臣毕竟力所有限,定有未尽之处,但是,只要兵部及都察院在此次清丈田亩当中提出的疑义,臣必定竭力配合,凡有牵涉军屯的田亩,一经查出,臣必定立刻归还朝廷,并接受兵部的一应处罚,也算是为朝廷大政,尽一份心力。”

    很明显,相对于一开口就是老内卷的李公爷,范都督还是比较谨慎的。

    毕竟,他不如丰国公府家大业大的,所以,虽然态度一样。

    但是,范广却只是将涉及军屯的田亩主动呈报归还,并不像李公爷一样,一口气就把边境产业全送了出去。文網

    可即便如此,也十分能够代表诚意了。

    说到底,兵部顶着压力折腾了这么久,弄出了一个需要动员满朝上下配合的章程,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其实也就是把该收回的军屯田亩收回来而已。

    有了范广的这个表态,至少在涉及到靖安伯府的事务上,兵部的压力和工作量会大大减轻。

    然而,让人惊喜的还在后头。

    随着范广的出面,勋贵这边再起波澜,紧随在范广后头,忻城伯赵荣,武康伯徐勇,武安侯郑亨也上前开口,道。

    “陛下,臣等虽久在京城,但整饬军屯,臣等亦义不容辞,臣等愿与靖安伯一样,即刻自查府中牵涉军屯的田亩,一经查出,即刻无偿归还朝廷,凡牵涉其中的一应人等,臣等也定会严加处置,为朝廷整饬军屯,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这下,朝堂上算是真的浮起一片讶然。

    李贤和范广的表态,虽然在众人的预料之外,但是却还在情理之中。

    毕竟,事到如今,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整饬军屯是天子在背后推动,而李贤和范广都是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

    所以,他们的立场并不意外,让人意外的是,他们真的愿意做出这么大的让步。

    但是,武安侯这几个人,说实话,他们虽然平时和丰国公走的也很近,可到底和受了天子恩德的丰国公不尽相同。

    即便是赵荣这个军府都督,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当初拿京营交换得来的,并不能算是什么施恩。

    他们也愿意如此,可就着实让人有些意想不到了。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还在后头。

    紧随着赵荣,徐勇等人的表态,随后又站出来了两人,永康侯徐安和隆平侯张福

    谷这二人来到丹墀中间,对视了一眼,随后,徐安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疏,道。

    “陛下,今日廷议整饬军屯疏,牵动朝局,我等勋贵武臣,皆对此事十分关心,此次上朝,臣带来定国公府与臣等二人联名之奏本,同样愿竭力配合朝廷整饬军屯,自查府中田亩。”

    “凡牵涉军屯之田亩,臣等愿如数归还朝廷,凡族中子弟及府中人等,有牵扯军屯者,亦当自向朝廷请罪,听从朝廷处置,若有已经转卖,难以归还者,臣等愿另行购置民田补足,以协助朝廷,尽快恢复军屯,整肃边军”

    此言一出,满朝上下,顿时更加议论纷纷。

    不过,不同的是,文臣这边多是掩不住的喜色,但是,勋贵这边,却神态各异,有惊讶意外,也有愤怒不安。

    当然,更多的,则是动摇和犹豫。

    永康侯徐安,隆平侯张福,这两人在这一辈勋贵当中,都不算什么翘楚,资质平平,只有守成的能力,而且人还年轻,都是刚刚而立之年,没什么资历,所以他们在朝堂上一向低调。

    但是,他们身上却有着另一层身份,正是这层身份,让他们这次开口,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永康侯府和隆平侯府,都是定国公府的世交

    大明如今有六座公府,其中,沐国公府长镇云南,魏国公府留守金陵,自不必提。

    剩下的四公爵俱在京城,身涉朝局,但是境况却各不相同。

    英国公府树大根深,成国公府自身难保,丰国公府风头正盛,唯独定国公府,在这一年多的朝局动荡当中,始终没有任何的声音发出。

    以至于,让朝廷上下,都险些忘了,勋贵当中还有这么一尊公爵存在。

    当然,之所以如此,原因十分复杂,和定国公府出身来历,一贯风格以及如今面临的特殊情况都有关系。

    初代定国公徐增寿,为中山王徐达之子,因在靖难之役当所杀,在太宗皇帝继位后,便赐予徐增寿这一脉世袭公爵的殊荣。

    所以,单从爵位的来源上,定国公府便和其他两府不同,因为无论是英国公还是成国公的爵位,都是源自于正面战场上的军功,而定国公府的爵位,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保驾从龙之功,和军功关系不大。

    因此,从根子上,定国公府就没有上战场的习惯和执念,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在朝中低调做人的风格。

    但是无论再低调,国公府就是国公府,自有其人脉,地位和作用。

    过去的这数十年当中,定国公府虽然很少直接上战场,也并不会直接掌握军权,但是,大多数时候,却都在五军都督府担任职位,且十分受历代天子的信任。

    所以,无论过去的几朝,英国公府和成国公府各自如何起落,都会默契的点到即止,不会有真正的争端掀起。

    因为他们清楚,天子可选的人,并不是真的只有他们两府。

    这种特殊的地位和风格,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同样在朝中不受待见的勋贵,也即是靖难中的降将勋贵。

    作为被招降的将领,无论是和以成国公府为首的一批太宗班底,还是和崛起虽然稍晚,但是身家清白的以英国公府为首的北征勋贵相比,都是有些受排斥的。

    毕竟,那个时候的勋贵还都是军队出身,对于受降之人,心中总是免不了有轻视的。

    这种情况下,这些降将勋贵为了不被排挤,自然而然的,就汇聚在了定国公府的周围,形成了一支新的政治力量。

    原本,这支力量虽然不强,但是,在朝中也颇有影响力。

    但是可惜的是,定国公府因为家风严谨,子嗣并不充裕,第二代定国公徐景昌有两子一女,次子还是晚年所得。

    传到第三代定国公徐显忠,正统十三年病故,死的时候,只有一子一女,长子徐永宁更是只有年方五岁。

    按照朝廷惯例,爵位承袭,若非特殊状况,至少应该年满十三岁,英国公府是因为张辅战功累累,又是为国战死,所以得了特恩,准许幼子提前袭爵。

    但是,徐显忠是正常病逝,自然要照规矩办,这就导致如今的定国公府虽然爵位早已确定了人选,但是,却无法承袭。

    当然,这个无法承袭,仅仅是因为徐永宁年龄不够,和成国公府这种状况,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徐永宁年纪尚幼,且唯一的叔叔也早逝,所以,事实上如今的定国公府,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当家人的,一应的事务,都由老夫人来操持。

    这也就导致了,如今定国公府的存在感在朝中几近于无,历次朝局动荡,定国公府不会发声,也不会有人让定国公府发声。

    但是,那毕竟是显赫的公府世家,不发声不代表没有影响力。

    成国公府落魄成了这个样子,尚且有那么多的勋臣世家念及故旧姻亲之情,愿意守望相助,何况是始终站的稳稳的定国公府。

    几代定国公留下的遗泽,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消耗殆尽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虽然朝廷多了一个丰国公,但是,代表勋贵们发声的,往往更多时候,是任礼甚至是张軏这样出身显贵,但爵位并非最高的人。

    归根到底,李贤虽然因拥立之功,被赐了国公的殊荣,可他在此之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侯爵,而且并非是权势资历足够深厚的侯爵,所以仅凭一个非世袭的公爵爵位,能够做的事情,其实并不算太多。

    但是如今

    虽然上奏的是永康侯和隆平侯二人,但是,他二人本就和定国公府走的极近,奏疏又写明是定国公府牵头,三座府邸联名,事实上,便可视为是定国公府的表态。

    当然,距离上一代定国公徐显忠去世,已经有两年多了,算算时间,那位板上钉钉会承袭爵位的小娃娃,也已经七岁了。

    这个年纪,实际上是做不了什么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在朝堂上发声,也势必不能重新聚拢起属于定国公府原本的势力。

    那么,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这份奏疏的出现,是否意味着

    丰国公,抑或是靖安伯,已经和定国公府完成了,类似于英国公府和之前宁远侯一样的联结。

    又或者更直白的说,这是否意味着,站在丰国公和靖安伯背后的那位,在勋贵中长久以来的渗透,终于有了成效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皇兄何故造反更新,第六百四十三章:勋贵的第二时代免费阅读。:2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宋风 观云 团宠小公主,疯批暴君沉迷养崽 汉阙 谍战:红色掌柜 我在俄国当文豪 边军第一杂役 晋末芳华 复山河 天子宁有种 嫡子凶猛 黄巢挽天倾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皇兄何故造反?》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皇兄何故造反?》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皇兄何故造反?》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