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朕的爱妃只想吃瓜 > 720【南京记事】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720【南京记事】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弥尔顿首先探访的,是南京“西安门大街小学”。

    南京最繁荣的地方,分别是南市和北市。

    富商巨贾,大都住在南边,地址位于皇城西南方,隶属于江宁县。

    达官贵人,大都住在北边,地址位于皇城的西边和西北边,隶属于上元县。

    西安门大街小学,就在达官贵人聚居区附近。不管皇帝怎么想,这所学校的老师,肯定都是最优秀的。

    就算刚开始不优秀,几年时间过去,满朝文武也会让他们优秀

    弥尔顿和马维尔一路步行过来,除了西安门大街之外,其余街道都比较狭窄,甚至可以称为胡同。两侧全是深宅大院,从围墙外面看不咋地,进去才会发现别有洞天。

    此时正是下午时分,校长严邦奇亲自接待他们。

    “这座学校,一共有多少师生“弥尔顿问。

    严邦奇回答说:“老师有32人包括校长等行政人员,学生有600多人。”

    说话间,众人已经到了操场附近,有两个班正在上体育课。

    弥尔顿看见操场上有女生,顿时惊道:“男女同校“

    “不错。”严邦奇微笑道。

    富贵人家,喜欢把女儿送去女校。但西安门大街小学不同,这里的学生非富即贵,这里的老师皆为名士,女童也不到情窦初开年龄,富贵人家千金完全可以就读。

    因此,男女生比例,几乎达到五五开的程度。

    弥尔顿又问:“他们怎么穿着一样的衣服“

    严邦奇介绍说:“此为儒衫,士子之服也。陛下有令,中小学生不得穿丝衣,因此这些学生都穿棉布儒衫。”

    弥尔顿又仔细看,问道:“他们腰间缀着的是什么“

    “玉佩,君子如玉。”严邦奇解释道。

    鸿胪寺通事翻译说:“那些都是玉做的装饰品,在中国古代,品德高尚的哲人,才有资格佩戴玉石。

    这是在勉励学生,要养成优秀的品德。”

    “原来是这样。”弥尔顿点头。

    事实上,学生必须腰悬玉佩,是金陵大学最先要求的。

    金陵大学的玉佩,全部属于药玉,也就是彩色玻璃。图案也是校徽,腰悬玉佩,等于佩戴校徽。

    西安门大街小学很快进行模仿,但是佩戴得更高级。这里并非玻璃,都是真玉,而且价值不菲,廉价岫玉你都不好意思戴出来。穿衣不能攀比,那就改成攀比玉佩

    “他们在练习作战本领吗”马维尔指着上体育课的学生说。

    严邦奇笑着回答:“学生在练习剑棍,那俞武襄公传下的剑经。可以锻炼体魄,也可以用于作战。作战之时,可以用棍,也可以改为用剑。每个月底,学生们还会去城东马场,在那里练习半天的骑术。若遇大雨,月底则改练室内射箭。“

    鸿胪寺通事翻译说:“一百多年前,中国有位常胜将军俞大猷。他留下了一套击剑术,可以用木棍练习,随时能够换成真剑使用。这是学生的体育课,每个月底,还会练习骑术和射箭。”

    剑法、骑术、射箭

    马维尔顿时就明白了,这是一所贵族学校。在欧洲,只有贵族才能学习这些,一来属于家族不传之秘,二来平民也没财力学习。

    严邦奇捋着胡子微笑:“陛下有言,古之君子有六艺。而今士子,不能只是埋头苦读,还当锻炼武艺强身健体。全国各省的学校,皆安排了体育课程。不过嘛,只有我中兵马司小学,才请来高人传授剑法、骑术和射箭。从本校走出去学生,无论男女,皆文武双全“文網

    鸿胪寺通事在翻译的时候,直接自行省略一半,不说这些是此校独有的。

    弥尔顿的教育观点,也认为学校该有体育内容。他赞叹说:“中国的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所有的学校都应有体育课。“

    绕过操场,来到教室区。

    这里的教学质量,还体现在班级人数上。全部都是小教室,每个班的学生,不得超过2人,以免老师顾不过来。

    严邦奇指着窗户说:“除了皇宫之外,这里的窗玻璃最透亮,跟阁部衙门、金陵大学一样。“

    阳光照在窗玻璃上,透射到教室当中,孩子们就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

    弥尔顿看得一阵恍惚,如此昂贵的玻璃,欧洲只有大贵族才用得起,就连小贵族都没那个财力。

    其实中国也差不多,制造玻璃的技术还不成熟。

    一是比较脆。玻璃若做得太大,很容易就破碎了,窗玻璃只能做成许多小方格。

    二是杂质多。普通民居和学校的窗玻璃,或多或少带着淡绿色,玻璃透光性不是很好。像眼前这种玻璃,属于最顶级产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每年的产量也不多。

    教室里,正在上数学课,教的是个位数乘法。

    弥尔顿看着黑板上的算式,顿时有些迷糊。因为等号在欧洲虽已发明出来,但并没有普及。此时此刻,就连笛卡尔都还在用“”代表“”之意,而等号则在用双引号来表示。

    一番询问,弥尔顿终于看懂算式。

    随即走到隔壁班,这里正在上语文课,教室里传来阵阵朗诵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听说学生在诵读诗歌,马维尔连忙请通事官翻译。

    通事有些尴尬道:“用拉丁文写诗我不会,只能翻译大概含义。农民顶着午间的烈日给禾苗除草,汗水滴下打湿了禾苗下的土壤。有谁知道盘中的餐饭,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苦“

    很可惜,两位英国著名学者,对这首诗并没有太大触动。

    他们都是“民主斗士”不假,但他们代表的阶层,却是贵族、地主、商人和小市民,也就捎带着一些自耕农。真正的穷苦农民,在欧洲谁管他们死活

    弥尔顿礼节性评价道:“这首诗的作者,应该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他连农民的辛苦也会关心。“

    通事说道:“作者是一位中国古代的宰相。“

    两个英国佬无话可说,在他们的意识当中,一国宰相别盘剥农民太狠就算仁慈,吃跑了撑的去关心农民的状况

    此时的英国,农业种植技术正在迅速发展,都快赶上中国的唐宋时期了。为了提高农业产量,一边引进亚洲的耕种技术,一边圈占士地搞规模化生产,农民属于必须有但偶尔又多余的消耗品。

    又逛了一圈,弥尔顿对通事说:“先生,能带我们去城里最穷街区的学校吗“

    “当然可以。”通事微笑道。

    南京的最穷街区,在城市的西北角。那一片多山,清凉山、石头山、狮子山林林总总,又被城墙隔开了秦淮河,明代中期甚至还有农田存在。

    没有房子住的底层平民,如果想修几座破屋容身,要么在城外附郭而居,要么在城内西北角依山建房。

    渐渐的,城西北就形成了底层街区。

    众人顺着西安门大街,沿途商肆密布,挂着各种广告招牌。

    商店往往不起独特名字,而是靠商品内容吸引顾客。比如那些商店的招子,往往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川广杂货、福广海味发客、京式靴鞋店、南北果品之类。

    也有口气大的,整出长长的招子,上书:东西两洋货物俱全。

    明代就已经有东洋和西洋的叫法,而且各种广告招牌,看起来也非常现代。比如卖衣带的,招子是

    “极品官带”。又比如银铺,招子是“万源号通商银铺出入公平”。

    弥尔顿喜欢这种热闹气氛,大街上到处是人,也不知南京市民,为啥有那么多闲心来逛街。

    走完西长安大街,顺着石城门大街继续往西,便可到南京城的石城门。这里紧挨着秦淮河,也算一个繁華码頭,许多货物從城里运出,顺着秦淮河运去长江。河对岸是莫愁湖和南湖,风光如画,因此石城门大街也比较繁华。

    石城门大街的北边,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丘陵,也是南京城内的贫民区。

    明代的时候,南京的军仓和军营也在这一片。趙瀚没有拆除,用作皇城侍卫的军仓和校场。至于南京的其余军队,军仓和校场设在城外。

    由于运往海上的货物变多,城内军营附近的金川门大街,沿街区域变得越来越繁华。从金川门大街,

    可以直接运货去长江码头装船。以前走的是石头门大街,还得从秦淮河转一次船,大型船只根本无法通行。

    开海的好处,就是南京西北城区,沿金川门大街一线,附近的平民变得越来越有钱。他们的房屋更值钱了,他们能找到的工作也变多了,沿街的商业氛围也变得浓厚。

    真正的贫民窟,在金川川门大街、定淮门大街、清凉门大街和鼓楼外大街之间。

    这里的房屋建得非常密集,但凡留个空子,都有贫民去搭窝棚。密密麻麻的民居,却找不到两层建筑,房子也是夯土夹着竹篾修建。窗户就是土墙留个孔洞,再嵌几根木条而已。

    和城中心比起来,就仿佛是两个世界。

    鸿胪寺通事介绍说:“这一片的百姓,男子多在码头当苦力,女子多在城外纺织厂做工。他们的收入虽不高,但只要肯干,其实也不愁吃喝。就是南京房价太贵了,他们住不起好房子。”

    弥尔顿听得连连点头,这才对嘛,如果全是城中心那种样子,中国未免也太恐怖了。

    鸿胪寺通事又笑着说:“这几年,朝廷不收苛捐杂税,便是此处的百姓,日子也愈发好过。二位且看,前面那几栋民居,明显就是新修的,房主肯定攒下了钱。“

    那几栋民居,在贫民窟里确实鹤立鸡群,因为房子的外墙居然抹了石灰。

    底层百姓也就那点梦想,辛苦劳作,省吃俭用,攒钱住更好的房子,儿子也更容易讨老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朕的爱妃只想吃瓜》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朕的爱妃只想吃瓜》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朕的爱妃只想吃瓜》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朕的爱妃只想吃瓜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