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想用黄教,也就是格鲁派,这时候有点难度,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格鲁派还没有成立,其创始人宗喀巴比朱标都要小两岁。
这时候刚从夏琼寺前往止公寺向阿仁波切座前听受大乘发心仪轨、大印五法、拿热六法等教法,还远远没到可以创立新教派的地步。
格鲁派的特点是,严守戒律、不事农作、独身不娶。
而用其他藏传教派,则效果不显,如宁玛派这些,都不禁婚娶,律令松弛,对制约草原限制人口没有什么作用。
且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除了黄教这种将要新生的教派外,其余教派的结构都太过复杂,很难被大明利用,甚至容易引狼入室,被帕竹侵入联合蒙古,两者合流是要出大祸患的。
方才前来的僧人中,就有几个刚从乌斯藏来的喇嘛,是前元摄帝师现任大明炽盛佛主国师喃迦巴藏卜的徒弟,他们这一系属于大明安插在乌斯藏的宗教代表。
他们除了制约释迦坚赞之外,还有就是安抚拉拢亲近大明的派系庙宇,只不过效果很微弱,并没有取得什么显着的成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帕竹虽然才传到第二代,但与原先的乌斯藏政权有根本的不同,如前任萨迦政权是由元朝扶植起来的,并依靠元朝的政治力量加以支撑,因此萨迦政权的建立及其对乌斯藏的统治并非是以自身的实力为基础。
而帕竹政权则是由藏人自己经过努力建立起来的政权,它靠推翻元朝扶立的萨迦政权,取得对乌思藏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是凭借自身的实力实现的,并不是特别需要中原王朝的认可。
因此,释迦坚赞的使者在大明开国时过来讨封,朱标虽不愿意,但还是顺势而为册封其为灌顶国师乌斯藏行都指挥使,承认其在乌斯藏的政教领袖地位。
这才将乌斯藏在名义上,纳入了大明的版图,而实际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除非派兵大举入藏打一场胜负难料无甚所得的战争,否则想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现状,是绝对不可能的,朱标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长远上来看,帕竹这种靠武力削平很多小领主政权,建立了一部分类似中原的直接征税的集权地域,对佛寺的领地和朗氏家族的地产都是官僚式直辖,其外设置了类似郡县的宗本制度,这种简单的集权模式,也就跟中原的秦汉初期差不多,很落后。
那也就难以避免汉朝末年的问题,有兵权的宗本会出于本能的兼并土地收纳农奴,从地方官员逐步演变为豪强门阀,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尤其是这乌斯藏这种宗教氛围浓厚的地方。
按照朱标的预计,哪怕没有外力干涉,不出百年帕竹政权也就名存实亡政令不通了,若是有意推动,这个进程还能缩短三五十年,影响这个变量的主要因素还是下一任的帕竹领袖能力如何。
因此朱标尚不急切,如今的帕竹领袖释迦坚赞守成有余,但听闻他的身体不是特别好,而且在女色上颇为放纵,料应享年不久。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
朵甘行都司算是可控范围,另两处就是这段时期主要发力的点了,朱标已经谕令这两部的继承人赶赴京城。
不仅蒙古要靠黄教,乌斯藏等地也是如此,以宗教入手,是成本最低效果最显着的辅助方法,起码可用数百年。
宗教是很实用的手段,但绝对不会是主要方法,等将黄金家族扫落尘埃后,朱标将在蒙古实行盟旗制度,将整个蒙古分割为盟部旗,让彼此互不统属,不准越旗游牧、耕种及往来。
不过这些都是手段,蒙古人也不是傻子,想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往套子里钻,核心永远都是利益,唯有以利,才可真正驯服蒙古。
否则无论什么手段,都不过是空中楼阁,一朝便可反复,清朝能驯服蒙古,靠的是足够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众所周知,而蒙古王公享有仅次于八旗王公的铁杆庄稼。
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目的不外乎抢钱、抢粮,清朝在盟旗制度等配套措施下给予其贵族绝对的高薪,并确保能够满足他们上层享乐的资源,既然可以坐享其成,他们自然不会再南下入侵了。
至于底层牧民是否活不下去了,那么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了,甚至为了确保自己所享受的一切,他们甚至会主动镇压想要南下入侵的牧民。
清朝不是单纯满族的政权,实质上是满蒙政权,用整个中原的汉民去供养满蒙两族,清朝在蒙古问题上让出的利益,远超宋朝时的岁币。
至于联姻等其他手段,不过是锦上添花,核心永远是肉眼可见的丰厚利益,这才是历代蒙古王公甘愿放下弯刀任人摆布的根本原因。
清朝可以这么做,因为他本族的人口稀少,不拉上蒙古,根本不可能坐稳中原江山,而朱标却绝不可如此。
因此大明驯服蒙古的难度,是要远超清朝的,这不是娶几个蒙古贵女推行几个政策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还是要靠着一手钱粮一手兵刃,徐徐图之。
利益捆绑一部分蒙古王公,这是必然的事情,不过不能是单纯的供养,否则岂不是白白驱除鞑虏了,也要让他们拿出手里的金银珠宝牛羊马匹来。
江阴候出海远洋已有年余,舰队虽未归来,但消息还是勉强传递着,偶尔也会有舰队经过的小国特意遣使者携珍宝来朝,请求通商往来。
实在是舰队的规模将他们举国上下都吓坏了,莫说那庞大无比的船舰,光是船上数以万计的精锐将士,都足以轻易将他们举国歼灭个来回。
更得知这舰队不过是大明微不足道的一点实力后,他们都吓的日夜难安,国主恨不得天天宴请舰队留下的使臣,请教如何才能博取大明的认可,保佑国家太平。
这些人都是朱标特意教导过的,他们会在沿途国家化,并督促他们遣使来朝。
耀兵异域,扬威海外,之后自然是加紧沟通交流,赫赫大国对那些民不足数十万的小国而言,几次遣使往来,就足以让他们主动纳表臣服了。
东瀛的蓝玉和汤鼎权势更甚,南北朝战争也就越发惨烈,人口锐减的速度难以想象,人口少了也就没有兵可招没有税负可收,因而各地的番主都加强了管控,能逃出东瀛下海为倭寇的倭人渐渐稀疏,海上的通商环境更好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第一太子更新,第八百五十八章 策略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