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我要做太孙 > 第632章 夜论……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632章 夜论……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陛下,这不是助长了方孝孺他们的嚣张气焰吗”

    朱允熥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回道:“设台辩论就是助长他们的气焰你的意思是说朕一定会输喽”

    “额,微臣不敢”张辅讪讪一笑不敢再多说。

    朱允熥问道:“让你想出计策胜了方孝孺,你到现在想出来了没有”

    张辅赶紧回道:“陛下,微臣还正在想,一时半会儿还没有主意”

    见皇帝的目光看向自己,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赶紧行礼请罪道:“微臣愚钝,请陛下责罚”

    “没想到那就继续想谁若是有好计策重重有赏,若是想不出来,责罚还不容易吗”

    朱允熥吩咐道:“蒋瓛,承天门外的辩论你派锦衣卫前去维持秩序,不要生了什么乱子。”

    “是,微臣遵命”

    “既然他们想说话,那就让他们好好说,朕倒要看看,他们有多么巧言善辩”

    朱允熥嘴角扬起一抹笑容。

    虽说方孝孺、解缙等人代表的不是他们几个,可以说是一群人,或者说是一部分的士绅,

    但是朱允熥丝毫不惧

    现在又不是明末,又不是皇权衰弱的时候,想要整治他们只要花费一番心思,还是轻松容易的

    客栈里面。

    方孝孺和解缙等人说了一番话,商量如何准备迎接这场高台辩论。

    解缙说皇帝没有责罚方孝孺的学生,也没有怪罪他,反而要进行这一场论道,显然皇帝也是愿意听从众人谏言的。

    并说只要他们能够辩驳的过众人,那么皇帝必然听从

    其他人闻听此话,也觉得言之有理。

    所以一个个摩拳擦掌,对于这场论道,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夜晚十分,各位故交都各自散去,方孝孺也闲了下来。

    “先生,浙江黄岩,静学先生王叔英前来拜访。”有个学生前来禀报道。

    “王叔英快请”

    方孝孺一听王叔英的名字,赶紧让学生将他请到客厅里来,并且嘱咐不可怠慢。

    “方先生,一别数年,方先生倒是越发康壮了,别来无恙啊”

    王叔英一进入堂中,便笑呵呵的躬身行礼,神色态度让人觉得非常亲切。

    “数年不见,王先生也越发清健呀。”

    方孝孺拱手回礼,可转念一想,脸上的笑容瞬间之间就收了起来,

    一脸严肃的道:“不知王先生夜晚来访,是作为朝廷官员而来呢,还是以昔日好友、同为读书人的身份来呢”

    王叔英双手一摊,笑道,“我倒是深感奇怪,这里面有什么不同吗”

    方孝孺正色说道:“若你是作为朝廷官员而来,那么请恕在下今日劳累,无法接待

    如果你是以同为读书人的身份而来,为的是畅谈学问,那在下还可以勉励支撑”

    “哈哈哈,你呀”王叔英摸了摸自己的胡须,无奈的笑道:“脾性到现在还是这么执拗,丝毫没见改变一板一眼的,果真没有任何情调可言”

    方孝孺却不认同他的话,反击说道:“在下的脾性乃是天生的,无法改变,在下也不想改”

    王叔英摇摇头,问道:“我听说你来到京城,专门前来拜访,怎么,都不请我坐下吗连会客之道都不懂了”

    也不再理他,说这便走到椅子旁坐了下来,看了一下门口方孝孺的学生,笑问道:“怎么,都没有一碗茶水端上来待客吗你们就是这么学习礼仪的”

    方孝孺见他端坐在椅子上,显然是不准备走了,便伸手示意自己的学生上茶。

    然后没好气的坐到椅子上,嘴里还不饶人,“恶客上门,只有棍棒伺候,哪里有什么茶水我的学生不是不懂礼仪,而是要分善恶”

    王叔英接过茶水,打开盖子看到里面都是茶沫子,显然不是什么好茶叶,不过他也并不在意,只是打趣说道:“看来你的学生真是深得你的精髓,待客连一杯好茶都舍不得”

    方孝孺撇了他一眼,坦然说道:“在下俸禄微薄,钱都用来买书学习了,就这点儿茶沫子我平常还舍不得喝呢你爱喝就喝,不爱喝拉倒”

    此时,亭堂之中只留下二人,方孝孺便直接开口问道:“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我才带人到承天门,夜里你就登门。”

    “在这个时候你没事儿肯定不会来招惹我,说吧,到底什么事儿”

    王叔英喝了一口茶,依旧风轻云澹,笑呵呵的问道:“有一句话我有些不明白,想请方先生给指教指教”

    方孝孺知道他这是要开口了,便道:“阁下只管出招,在下接着便是了”

    “圣人在论语泰伯篇里面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王叔英问道。

    方孝孺立刻便回答说道:“在下身为朝廷命官,对于朝廷之中所发生的一切大小事情,都是需要关心的,

    况且有些朝政举措,事关天下苍生,事关黎明百姓,只要是大明百姓可以说都在其位,也都需要谋其政”

    “所以在大明律中,才说道一切军民利害之事,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官吏、普通百姓、贱籍商人,都可以上奏言事”

    王叔英点点头,接着问道:“我听说你已经上了两道奏章,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不知是真是假

    岂不闻孔圣人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搞明白一件事,却迟迟搞不明白的时候,你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很清楚却无法完善表达出来的时候,你不要去启发他。

    至于后面那一句,则更好解释了,即:跟他举一个例子,若他不能举一反三,那么你就没必要再给他举例子了。“方先生,有道是事不过三,我等身为臣子,身为读书人,即便是关心朝政,可也得履行圣人的教诲啊”

    王叔英这是在提醒方孝孺,不要在执拗

    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建言

    方孝孺回答道:“既然王先生提到论语泰伯篇,那岂不闻第八章说道“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等读书人就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因为读书的职责,就是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

    方孝孺说道:“所以只要是我等认为是正确的大道,是仁义之道,那么就应该穷其一生也要践行绝不能半途而废”

    王叔英刚说“不可再三”,结果方孝孺就对了个“终其一生”

    还真是针锋相对,丝毫不退让啊

    王叔英再道:“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仁义之道,只是不知道你这仁义之道,有多少人认同,有多少人能够追随”

    “再说了,

    方孝孺闻听此话,冲着门口高声说道:“张林”

    “学生在,请先生吩咐。”

    一个十一二岁的稚嫩童子一脸错愕的迈步踏进门槛儿,只见他身材瘦小,脸上还带着婴儿肥,身上的童真之气还未散去。

    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他不明白先生叫他所为何事。

    方孝孺道:“你来背诵一遍孔氏家语。”

    “额,是先生”

    这个童子明显有些紧张,神情也有些惊慌,咽了一口吐沫,旁边的人甚至都能听到他的响声

    “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这个同时刚开始背诵的时候还因紧张而结巴了两下,可是后来越背越熟,越背越有信心,到最后几乎都快成朗诵了

    等他背完,方孝孺点点头,问道:“来,你给王先生解释解释这篇文章的意思。”

    同时看了一眼王叔英,赶紧又低下了头,“回先生的话,孔圣人在这里说的意思是,能不能遇到贤明的君主,是时运的事;贤还是不贤,是才能的事。

    君子学识渊博、深谋远虑,而时运不济的人多了,何止是我呢”

    “况且芝兰生长在深林之中嗯,不因为无人欣赏而不芳香;君子修养身心培养道德,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

    等他说完方孝孺才露出满意的神情,笑着点了点头,眼神当中满是赞许。

    “嗯,很好,你暂且下去吧。”

    “是,先生。”

    方孝孺看着王叔英,满脸笑容,只是这笑容当中带着三分调笑,五分讥笑,还有两分说教,

    道,“王先生,你看看,一个十来岁的童子都知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王先生您怎么就不明白呢,我记得先生的学问可不在我之下呀”

    方孝孺借一个童子来说话,明显是要借此来堵住王叔英的嘴。

    以示自己态度决绝

    同时也有表明自己绝不改变,绝不妥协的意思

    “呵呵呵”

    王叔英丝毫不以为羞耻,仍然笑着说道:“能够再领略一下方先生的伶牙俐齿,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嗯,果然牙尖嘴利不可小觑啊”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再劝了,来日高台之上,在听方先生的雄辩在下就告辞了”

    出了客栈的门,王叔英登上马车返回家中。

    坐在马车当中,他不由得眉头微皱,心中有几许担忧。

    可是思来想去,仍然没有任何办法说服方孝孺,只好又无奈的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王叔英心里很清楚,即便这场高台辩论方孝孺赢了,也无力改变任何事

    因为王叔英给皇帝授过课,他很清楚这位皇帝的心境如何,

    他认定的事,是绝不会改变的

    若有人胆敢阻挡,必将会被碾为齑粉

    所以就算方孝孺赢了辩论,皇帝该出兵还是要出兵

    输与赢的区别,只不过是皇帝采用温和手段,还是雷霆之势罢了

    皇帝赢了,手段自然温和无比,若是输了那肯定会有一些人要遭殃

    首当其冲的,就是方孝孺、解缙

    如今的皇帝可不是懦弱天子

    乃是大权独揽,可以挥斥方遒的帝王

    可是王叔英又不能用身家性命、前途祸福来劝方孝孺,因为他本就是个不惜命的,是宁可为道而死的人,

    自己越是那样劝说,反而越会坏事

    唉,时也,命也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自己也只能尽人事,至于结果如何,那就要看上天的安排了

    夜,逐渐暗了下来。

    唯有天空中的月亮,还有满天的星辰,映照出一些亮光。

    此时在承天门外,南城兵马司指挥使夏元吉,正在带领衙役和工匠搭建高台。

    他们运来了很多木料,还有铁钉等物,当场便斧头锯砍,把木料修整成合适的尺寸以便搭建。

    一座高台,并不复杂,夏元吉早就成竹在胸,指挥工匠操作,搭建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并且一再的嘱咐工匠们要做的仔细,做的结实,绝不能出现松动的情况。

    “活都干仔细了每一根木头都要搭建的再结实不过钉子多打几根”

    “这两根木头有虫眼,把它们抬下去,换成结实的木料你们几个,每根木料都给我看仔细了绝不能出现丝毫纰漏”

    “还有这里,再打两根桩子”

    “咱们要确保这台子上就是堆满了人,就是在这里演兵练武、骑马打仗,也绝不能有任何一块木头松动”

    几乎高台的每一个地方他都要亲自检查,确认无误之后,才会进行下一道工序。

    之所以这么认真,是因为他知道这座高台上,将会成为天下瞩目的焦点

    所以断不容有失

    真要闹出高台塌陷的事,那才真是贻笑大方,妥妥一件丑事

    甚至还有些人会把这件事和朝廷的决策连在一起,认为这是大凶之兆

    毕竟在古代,下一场雨,房檐上的瓦掉下来,都会被认为这是上天示警

    众人忙碌直到东方的天色发白,这才搭建完毕,一座七尺高台耸立在承天门外

    我要做皇帝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我要做太孙》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我要做太孙》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我要做太孙》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