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473章 出生地和家庭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在民国的历史上,有一个人无疑是绕不过的存在,就是被公认为学家、哲学家的胡适。

    胡适籍贯安徽省绩溪县,1年12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

    松江府是自化之根,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之说。

    松江府前身为华亭府。华亭是上海的古名,元至元14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至元15年,即127290年,华亭县东北部分乡分出,新设上海县,一般以1291年作为上海正式设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嘉靖21年1542年,华亭县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属松江府管辖。清顺治13年1656年,新设娄县;雍正2年1724年,新设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和福泉县;雍正730年,福泉县并入青浦县;嘉庆05年,新设川沙抚民县级。

    川沙上海浦东新区,长江入海口南侧,由吴淞口呈弧形向东南婉蜒展开,枕黄浦,滨东海。属江海冲积平原,长期来在江流和海潮的相互作用下,由积聚的沙洲逐渐连片成陆。境内平畴沃野,阡陌纵横,既具江南水乡特色,又有近郊海滨风光,是长江黄金水道的门户,上海的东南屏障。北蔡、花木一线以西系老海滨平原,公元8世纪唐代时早有聚落。老护塘以西为早海滨平原,北宋时成陆。老护塘以东系中海滨平原,宋、元时一片斥卤直走东南,为华亭“下砂盐场”。钦公塘至人民塘之间的夹塘地区,系新海滨平原。明、清时期,长江主流改由南支入海,北端深泓逼岸,南部加速淤涨,清季延伸至今人民塘一线。

    在胡适那个年代,川沙所在的上海,算得上是个开放包容的城市,也是这个国家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他虽出生后不久就很快离开,但在后来的生涯中,包括读书和事业,有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是住在上海的。可以说,这出生地的滋润和养育,对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

    胡适的父亲胡传95,行名祥蛟,字铁花,号钝夫;原名珊,字守三,人称三先生,安徽绩溪上庄人,出生于一个徽州茶商的家庭。是胡家第一个真正走上读书做官道路的幸运儿。他自幼聪慧懂事,深得其家族中最有学问者,伯父星五先生的赏识,说他“是儿夙慧,必大吾家”。

    胡适的爷爷胡奎熙律均往来上海做生意,胡传和母亲程氏住绩溪老家,并随人称星五先生的伯父胡奎照、族叔课读于塾中。胡传自幼身躯修伟,生性刻苦,课读之外,每到茶市繁忙时,还要协助父亲入山收购春茶。

    16岁,随父运茶至上海。次年春,至川沙,受业于庄砥廉门下。 年,通过上海县试;次年,通过松江府试。

    60年, 20岁,返乡与元配冯氏结婚。未及半月,太平天国军队攻陷绩溪县城,数度占据其家园,一家人在刀兵、瘟疫、饥饿中度过五年。胡传除了带领家眷逃难,还协助督办团练、与太平军打游击。

    岁,通过上海龙门书院甄试,入院就读,受业于扬州著名经师刘熙载门下,研习经史。在龙门书院三年1,使胡传的兴趣由科举考试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他关心时事,深感科考时文浮漤不足学,致力古代军事地理学,尤嗜读史方舆纪要一书。

    1年10月,刚过完中秋节,即自京师出发,费时42天,抵达东北吉林的宁古塔11月27日 。以其坚忍的毅力,丰富的地理学知识,得到朝廷特派督办吴大澄和宁古塔副都统容山的赏识, 10月,特别向朝廷保荐,获候补知县的任命 。 在东北,做过土地测量、户口调查、国界会勘、边地垦务等工作,担任五常厅抚民同知年馀,有“神君”、“良师”之誉。在东北4年又5个月64,曾几度遇险,几乎丧命。其中一次奉命赴晖春,与俄国廓米萨尔会勘黑顶子边界,中途遇大雪,迷失方向,陷在原始森林中,衣服鞋子都破了,且绝粮三日,冻饿交迫,可谓大难不死。

    后因母殁奔丧回故里。在家居丧年馀期间,吴大澄调升广东巡抚,胡传受吴氏之托, 1月,前往海南岛调查黎族互斗案。以一个月的时间,横越海南岛中心地带,染瘴毒几乎病死。

    9年,获得“直隶州知州分发省分补用”的资格。他因此而带家眷在江苏省会苏州等候了两年, 后来被派到上海任“淞沪厘卡总巡” 税务官。

    全家人随之住到了川沙,不久胡适出生了。

    胡传一生曾三次娶妻。初娶冯村冯氏,结婚不久死于太平天国的乱兵。续娶旺川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后不久便死了。曹氏所生的三个儿子,长子名嗣稼,行名洪骏,从小吸鸦片烟,赌博,是个败家子。次子名嗣,行名洪骓,后改名觉,字绍之。三子名嗣,与老二孪生,行名洪,字振之。这便是胡适的三位兄长。

    胡传第三次续娶的,是本县中屯冯氏,名顺弟,即是胡适的母亲。

    冯顺弟17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二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

    出上庄,过杨林桥,东北行十里许,即到中屯。冯顺弟的父亲是村里的农民,名叫冯振爽,小名金灶。青年时参加过太平军,随军里的裁缝学得一手好裁缝手艺。

    他平日勤耕苦作,农闲时便给人家做衣裳什物,为人勤俭正直,人称金灶官。

    金灶的妻子第一胎生下个女儿。那是个重男轻女社会,而且农家更特别希望有劳动力。因此,金灶给女儿取名“顺弟”,即含着顺下来生个弟弟的吉利意思。果然第二胎生了个儿子,以后又接连生了两个女儿。

    一家六口,生活虽然艰难,但生活还是过得去。但冯金灶心里总压着一块石头。祖上传下来的老屋,在太平天国那几年的战火里毁坏了。他发誓要重振家业,在那老屋的地基上建造一栋更大更讲究的新屋。然而谈何容易金灶夫妇苦做省吃,木料砖瓦还是一点也没有着落,没有钱

    冯顺弟年齿渐长,懂事也比一般人家的孩子早。在家里,她上侍父母,下扶弟妹,手脚勤快,为人也贤慧,最得父母钟爱,村里人都说金灶修得了个好女儿。顺弟也很体贴父母。望着父亲梦想新屋而忧愁的面孔,她常恨自己不是个男子,不能帮助父亲劳动,赚钱,建新屋。

    冯顺弟16岁的这年春天,上庄的星五嫂来到中屯金灶家,给顺弟说媒,说的便是她家的大侄儿,人称“三先生”的胡传。

    这一年,胡传已经48岁了。前妻曹氏死了十多年,儿女都已长大。他在外边做官,没有个家眷实在不方便,所以打算续娶个填房。

    金灶夫妇听了星五嫂的来意,当下心里为难。一来,怕攀不上做官人家,将来反让旁人笑话;二来,三先生比顺弟大32岁,又是填房,怕女儿不愿意;三来呢,三先生已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顺弟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晚娘不容易做,怕害了女儿一辈子。因此,金灶便对星五嫂说,这件事须同女儿商量,把媒人打发走了。

    晚饭后,金灶夫妇把上庄三先生要娶填房,星五嫂来说媒的事,对女儿说知。又说,做父母的也心里为难,要女儿自己拿定主意。顺弟听了,低着头,半晌不肯开口,但心里却在紧张活动。三先生她是见过的,人家都说是好人。她想,做填房,可以多要聘金;前妻儿女多,又是做官人家,聘金财礼应该会更好看些。这是她报答父母的好机会,可以帮助父亲建起他一生梦想的新屋。于是,顺弟暗暗下了决心,应承了。

    八字开过去了,与胡传的八字合过了;礼单送过来了;二月订亲,三月迎娶。于是,冯顺弟嫁给了年长她三十二岁的胡传。

    得到的财礼确实很丰厚,不久中屯冯家造起了一栋新屋。

    胡适出生时父亲胡传已经五十周岁,其母冯顺弟刚满十八周岁。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民国风云人物演义》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民国风云人物演义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