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经过一年的学习,加上他在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的一部分课程,便达到了当时哥大研究生的规定学分。1916年11月,他考过哲学和哲学史的初级口试和笔试,成绩及格,取得了“博士候选人”资格。而从月初,他便开始写“博士论文”了。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
博士论文用了近九个月才写成,全文约九万字,打印稿多达243页。
1917年5月22日,胡适参加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他走进考场抬眼一望,上面坐着六位大主考:五个洋教授,一个洋博士。他的导师杜威和夏德两个老头坐在当的汉学家,但也读不懂先秦典籍;其他五位洋学者,汉文一字不识,他们的中国学问更是实在可怜,对这些人谈先秦名学,简直可以说是对牛弹琴。
胡适报告了论文要旨之后,他们便七嘴八舌地提问、诘难,问答往复,直考了两个半小时。口试考过,不管结果如何,反正,胡适七年的留学生活总算结束了。
胡适在美国留学7年1910年1917年,共写了17卷日记,其中有两年时间没有日记,或是日记遗失。如很多人所说,严格意义上讲,从第三卷起,胡适日记应称为札记,因为所记内容已侧重分析研究,阐述思想,不似前两卷内容多为日常流水账般的记录。
日记被出版、再版、广泛传播,成为化运动的源起、文学革命的发端,都可以在胡适留学日记中找到相关线索。
胡适留学日记卷一的日期跨度为:1911年1月30日10月30日,整整9个月,收录日记270篇,天天有记录,较为完整地勾勒出胡适赴美留学第一年的生活学习状况。
打开日记,看到的内容是:“考生物学,尚无大庛”,“此次大考,生物学得95分”,“作植物学报告”,“温植物学”,植物学得83分,殊满意矣”, “种果学野外实习”“写植物学与生物学报告”,“考植物学,温气象学”,作气象学报告,论空气之流动”,“下午地质学野外实习”,
这时候的胡适,应该是在全力攻读农学专业的课程,课后满脑子是生物、植物,空气流动、气象、实习
胡适改学了文科,入文学院后,多年后念及两年来的农科学业,胡适还是有抱憾的。1933年12月20日夜,胡适对当年留学日记补注时如此写道:“于今20余年,我与同班之王预君皆在此学气象学上无丝毫贡献,甚愧吾师当年之期望”
虽然他毕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但不止一次说过,早期修习农科专业,对培养其科学的实践方法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大有裨益。
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胡适将主要精力用于海量阅读,在日记中可以看到,他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其中西方小说戏剧和中国传统诗词最多,日记中的记载随处可见。狄更斯的双城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大仲马的侠隐记即三个火枪手,司各特的尼格尔的家产,乔治艾略特的织工马南,果戈里的警察总监,弥尔顿的eg
o、pe
se
oso 2,歌德的赫曼和多罗西亚,济慈的圣艾妮丝节前夕,华兹华斯的ti
te
abbey,亚历山大杜马斯之铁面王子,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培根的学习、科学和技术、建筑、花园、财富篇、友谊论,兰姆书信集,爱默生的友谊、爱默生文选,麦考利的爱迪生传,神话,阿波罗,i
a、i
a传,bu
ke的the age of chiva
y is go
e ,德文著作虚馨传、huh
che
、keide
ache
eute、y
ibspa
d bads等,传统诗词涉及古诗十九首、王临川集、陶渊明诗、谢康乐诗、杜诗、诗经、稼轩词等。
其次是史哲类著作,计有左传,荀子,周星誉的鸥堂日记,顔习斋年谱,格洛特的希腊史,柏拉图的柏拉图的道歉、c
ito、phaedo、理想国,马太福音,班洋的天路历程,马可梨的历史、强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安德鲁怀特的自传和石台传等。
从胡适阅读的书籍可以看出,他涉猎广泛,以文学、历史、哲学为主。胡适一生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研究,和他在留学期间选择的阅读方向有密切关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扎实广博的阅读,为其后来在治学上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记中,胡适记录了许多阅读感受,尽管字数不多,但观点鲜明。读哈姆雷特,他说,“haet真是佳构,然亦有疵瑕”;读麦克白,他发出疑问,“此书为萧氏胡适译莎士比亚为萧思璧名著,然余读之,初不见其好处,何也”;读罗密欧与朱丽叶,他认为“此书情节殊不佳,且有甚支离之处。然佳句好词亦颇多,正如吾国之西厢记,徒以文传者也”。
从胡适日记中的阅读感想清楚表明,他看书要有自己的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批判,不是人云亦云地拜倒在名家脚下。
一段时间以来,有很多戏谑文字,摘录了胡适留学日记中关于“打牌”的记载。根据摘录内容,胡适留学期间好像是天天在打牌,俨然是个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的混日子之徒。发文者由此慨叹,前辈学人不过如此,时下好多大学生在学校混日子也就没什么可大惊小怪了。此类文一出,曾引起广泛关注。但如果认真查询原著,不难发现摘录内容为“移花接木”拼凑而成,不过是无聊者的恶作剧罢了。
观胡适留学日记卷一,胡适关于打牌的记录确实不少,近30次,其中确实有连续数日“打牌”的记录。从这些记录中可以看出,身在异国他乡,紧张的学习之余,打牌看来是胡适的主要娱乐。
作为一种正常的娱乐活动,年轻人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不过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打牌次数多了,难免会分散精力,浪费时间。胡适终究是胡适,他很快意识到了这点。
在9月6日星期三的日记中,他明确写道,“昨日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
从此以后,他的日记中再无出现“打牌”的记录。可见胡适还是自律自制,不好的生活习惯是会坚决改正的。
胡适不仅戒打牌,还在努力戒烟。卷一日记2月5日星期日记录,“日起戒吸纸烟”,可能后来没有完全戒除,或是改吸了烟草。在,胡适痛下决心,“自今日起不吸烟矣。余初吸最贱之烟卷,继复吸最贵之烟卷,后又吸烟草,今日始立誓绝之。”戒烟、戒打牌,看似小节,然而“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一个生活上严谨自律的人,日后成就事业的几率远远大于率性而为的人,尤其在治学方面更是如此。
日记中还有些有趣的记录,2月20日星期一,“连日似太忙碌,昨夜遗精,颇以为患。今日访d
ight,询之,医云无害也。余因请其遍查脏腑,云皆如恒,心始释然。”日记中坦然记载“遗精”情况,而且“颇以为患”,以为身体出了问题,“遍查脏腑”,“心始释然”。看来,普及生理卫生知识很有必要。
在日记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或者把和朋友谈论的问题,或通信、或面谈的大概写在其中,有时也将自己想的问题、思想的材料、步骤、结论记在里面,还有他的自喜、夸大、野心、梦想等等。这样实实在在的记载,至少可以写出一个不受成见拘缚而肯随时长进的青年人的内心生活的历程。日记记录那个年代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私人生活和思想演变,也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胡适。
2002年10月16 日晚,“亚东遗珍”专场胡适、陈独秀重要文献在华艺国际北京首季拍卖会上拍,胡适留学日记,在现场经过长达60分钟的激烈竞投,最终以13915亿元高价成交,成功超越2012年“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专场”保持的6709万元成交纪录,创下文人手稿最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