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学志的联军,兵临远安城下时,阿济格大军已从关内撤回漠南蒙古,带着数十万人畜和金银百万的丰厚战利品返回了盛京。
这对于大清国来说,无疑是一场空前的胜利。
有了这场胜利,皇太极野心迅速膨胀,他开始酝酿一场更大的阴谋。
自崇祯五年,攻朝后,和朝鲜签订兄弟之盟已经过去了四个年头了。
四年间,朝鲜表面上与明朝断交,暗地里却和东江的明君,相互依托,抗击清军,这一点,皇台吉早就看到眼里,更是记在了心里。
此前,他还没有完全解决漠南蒙古问题,加上宁远和山海关的明军一直对他虎视眈眈,让他不得不多长了个心眼。
然而,阿济格的被俘,帮了他的大忙。
今年六月,范文程花巨款将他从钟自标手里赎回来时,范文程便遵照皇台吉意思,耍了心眼。
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后,便故意将消息透露给了几个被俘的太监。
一时间,钟自标想在东江称王的消息,满天飞。
东林党们和内廷的添狗们坐不住了,开始用用奏折死谏方式逼迫朱由检将钟自标召回,大家当面锣,对面鼓的,把事情说清楚。
唐学志知道这件事后,也惊呼上当,早知道直接将阿济格剁了喂狗也懒得去要拿五十万两银子。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钟自标去京城,就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楚,搞不好小命也丢了。
更重要的是东江的三万大军,都是唐学志一手拉起来的,上万骑兵,可是一块肥肉啊。
一旦钟自标有事,各方势力肯定会将目光焦距在他们从来不关心的东江镇。
钟自标已各种借口拖延不回,反而让朱由检觉得,舔狗们所奏属实,暗自发下狠誓,只要钟自标返回京城,落在自己手里,决不让他有活命的机会。
黄台吉对京师的动静了如指掌,大手轻轻一挥,十万大军,攻入京城。
京城决战,明军京营,一败涂地。
没想到,不可一世的明军,在他击。
“大军此次入关,斩获颇丰,多泽、多尔衮功不可没。”
“但,若没有文程你,亲赴东江,将阿济格赎出,也不会让明国皇帝,对钟自标产生如此大的误会,所以,此战的首功之臣,非你文程莫属啊”
黄台吉一身金龙,肯定了范文程东江之行的功劳。
范文程心里美滋滋的,赶紧上前道:“能为皇上分忧,是做臣子的本分,只是可惜,此行,未能见到唐学志啊”
黄台吉深邃的眸子中,泛出一抹淡淡的幽兰:“能将钟自标和明朝皇帝的之间的关系搅黄,已经非常难得了。”
忽然,他话锋一转:“不过,唐学志这个人,确实难缠,听说,多泽,在昌平,遇到了一支非常强悍的人马,他们身穿百姓服饰,作战却和唐学志的人有几分神似,难道,此人影响力,已经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了吗”
范文程卑躬屈膝的摇摇头:“应该不至于,唐学志的影响力,很少涉及京城,不过,倒是钟自标似乎和他们来往密切。”
“我们从朝鲜回来的人,还说,早在四年前,朝鲜王就将济州岛租给了一支商队,从那以后,就没有任何人上去过那个岛了,现在上面的情况,也一无所知,臣倒是觉得,此事或许和唐学志有关。”
尚可喜的东江舰队,对海面实行了严格封锁。
济州舰队也把控着对马海峡附近的所有航道。
为了安全起见,陈广元将在济州以北重新选了一座小岛,修建港口,作为交易之所。
济州港,只充当中转站的作用。
相当于将整个济州,与外界隔绝了。
经过几年的发展,岛上的居民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多户,五万多人,粮食也能做到自产自足。
更重要的是,他将原来的两万多居民,全部迁出到,分流到了海峡岛各个村落中。
完全将这些人稀释调了。
这样一来,岛上多出来的十几个马,上万骑兵,也不会轻易泄露出去。
就连朝鲜人自己,都不知道济州岛的情况了。
皇台吉微微一愣:“济州,就是朝鲜最东边,靠近倭海的那座岛吗”
“听草原部落的一些老人说,朝鲜最东端的有一座岛屿上,蓝天白云,更有着非常丰盛水草,堪称天然牧场,难不成唐学志是冲马匹去的。”文網
范文程神色一惊,道:“此人行事,向来诡秘,就如同他的军队一样,让人捉摸不透,是不是冲马匹去还真不好说。”
“不过,如果钟自标是唐学志的人,他的手上,已经有上万骑兵,难不成,他还不满足。”
对于一个常年呆在海上的人来说,他要那么多马匹做什么
黄台吉皱起了眉头,摇头道:“三年前,唐学志的一支人马,突然闯入了奴儿干城附近,据阿达海的人统计,各部损失的牛马多达数万,光是马匹就损失一万多匹,他唐学志,真的在济州,建立了马场吗。”
“难不成,此人还有称雄天下之志不成”
说出这句话时,皇台吉自己都吓一跳。
按照他的猜想,唐学志手下,最多不过万余兵力,就算东江三万兵马,全部衷心于他,也不过四万人马。
这和大明朝百万大军,相差甚远。
他黄台吉,八旗铁骑二十万,治下百姓,二百万,也不敢打大明朝江山的主意。
实际上确实如此,一直到黄台吉去世后,李自成一举攻入北京,多尔衮也都没想过,要入主中原。
直到吴三桂派人请兵入关,共诛李自成,多尔衮才小心翼翼的带着倾国精锐驻扎在山海关外。
一直到,吴三桂和李自成大战,打的精疲力尽时,多尔衮才带着大军,全线杀出,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李自成击败。
到个这个时候,多尔衮才下定了入主中原之决心,可见鞑子夺得天下,也有很大的偶然性。
哪怕,当时,李自成,多带几万兵马前来。
哪怕,他派唐通接收山海关时,能多给他一万兵力,也会让吴三桂有所忌惮。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