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大明小公爷 > 第342章 相互算计,相互妥协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342章 相互算计,相互妥协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当听李云睿说出自己的打算后,让李景隆转变了转念。李云睿之所以撺掇李景隆这样做,就是想打乱朱棣的计划,顺便给朱棣添点堵。

    迁都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一点谁都挡不住,魂穿而来的李云睿,对此深信不疑。

    永乐四年,朱棣下旨营建北平行在,很多文官反对,朱棣杀了很多官员祭天,才消除了反对意见。由此可见,朱棣态度之坚决,行动之果断。

    但为什么直到永乐四年,朱棣才这么干李云睿分析了一下,原因很简单,还是朱棣对朝局的掌握力度不够,一些政敌还没有打扫完全。

    从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到现在,朱棣上台两年不到,朝堂之上有建文余党跟他唱反调,京城之外还有数百卫所,这些卫所的主要将领,都是洪武、建文朝的臣子,将领们是否跟朱棣一条心,还未可知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统统换掉

    朱棣敢吗

    以卫所将领为例,他们都是在军队中深耕了几年、几十年的人,可谓根深蒂固。

    万一他们不爽,鼓动军队哗变怎么办派大军镇压吗大明有多少军队,可以派出去镇压叛军朝廷财政受得了吗文官会不会使绊子会不会造成星火燎原之势

    管理一个国家,不是看爽文,帝王一个命令下去,浮尸千里,血流漂橹。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越是掌握核心决定权的人,越要学会妥协,最后力争达到利益均沾,彼此平衡;想吃独食、贪心过重的人,往往死的比较惨。

    比如朱允炆一上台,自己的位置还没巩固好,就朝着藩王下死手,这种做法肯定会让人忌惮,从而失去一些潜在的支持者。

    朱棣是只老狐狸,他深得其中三昧,有些事只能徐徐图之。

    现在朝廷六部和的主官中,兵部尚书金忠是朱棣的心腹;礼部尚书李至刚曾被建文帝下狱,才被朱棣看中擢升为礼部尚书;刑部尚书郑赐曾与朱棣共事,靖难时郑赐曾带兵抵抗过朱棣;除此之外,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工部尚书黄福都是建文帝重用过的人,都官居左侍郎。

    朱棣甘心吗当然不甘心但他没得选

    因为朱棣手上没文人,没文官

    靖难之役,朱棣以北平一地抵大明全域,那些心思玲珑地文人士子,都不看好朱棣,为身家前程计,没有人愿意投奔到朱棣手下效力。

    纪纲,一个穷途末路的秀才,跑到大营里投奔朱棣,都能成为正三品的锦衣卫指挥使,可以想象一下,朱棣有多缺人

    所以,李云睿分析,朱棣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缺少让众臣心悦诚服的时间,如果再给两年时间,原本忠于朱允炆的人,也知道大势所趋了,就会扭转心意。

    因为时间是最好的分辨仪,它能帮人分辨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岁月是最真的过滤器,它能帮人过滤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是官位真还是忠君真是枷锁好还是当贰臣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聪明人都会做出选择,尤其是朝堂的官员,他们会给自己找无数的理由,说服自己,背叛原来的信念。屠龙少年,最终会成为恶龙,人终会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李云睿就是不想给朱棣这个时间

    李景隆在朝堂上,正式提出迁都的建议,无论怎么样都会搅动朝局,朝局一乱起来,朱棣就要分心,开始权衡利弊得失,或安抚朝臣,或强行推进,或隔岸观火。

    无论哪种结果,都会牵扯朱棣的精力,他就不会将注意力落在打击李家身上。

    除此之外,李云睿还给朱棣和朱橚挖了个大坑。

    李景隆陈述的三大条理由中,提出必须改变诸王靖边制度,背后的含义就是让朱棣削藩

    诸王靖边制度,也叫塞王制度。太祖朱元璋建大明后,效仿春秋时,诸侯尊崇周室天子的做法,封自己十三个儿子为塞王,分别是韩王、沈王、辽王、宁王、齐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安王、秦王、庆王、肃王,让他们统辖漠南诸卫所,东至辽海,西至酒泉,延袤万里。

    塞王的权力很大,每个王府配备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约有万余人。除此之外,战争时期可以调动地方部队,任命王府官吏。

    这些塞王参与了多次北征蒙元的行动,手里的兵,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战斗力极其恐怖。

    这也就是朱允炆为什么削藩的原因

    朱棣想不想削藩,当然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自己造反起家,当然会担心其他藩王有样学样,哪一天气不顺了,举兵造反

    但朱棣可不是朱允炆那种菜鸟,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登基之初,立刻恢复被建文帝废掉的周、代、齐、岷四个藩王的王位,以示好天下藩王,想让诸藩王对朱棣失去警惕心。

    同时,朱棣将帮自己靖难的宁王,从大宁府改封到南昌府,打得旗号很简单,关外苦寒。等宁王去了南昌封地,朱棣又以内地无外敌之患,收回了宁王朱权的兵权。

    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后来朱棣就不断用这种方式,让诸王内迁,削去了诸王的兵权,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宣德皇帝朱瞻基上台之后,才完成。

    李云睿让李景隆在朝堂上,明晃晃地说出,诸王靖边的政策已经不合时宜,就是在挑拨朱棣和塞王的关系,至于能不能挑拨成功,李云睿并不关心,能给朱棣添堵就可以了。

    谁说臣子不能算计皇帝的

    自古以来,哪有什么君臣相得都是相互算计,相互妥协而已。

    韩非子饰邪中有句话,“君臣异心,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计也害身而利国,臣弗为也;害国而利臣,君不为也。臣之情,害身无利;君之情,害国无亲。君臣也者,以计合者也。”

    这话的大致意思是,君臣之间各怀心思,君主想按自己的算计蓄养臣子,臣子则按照自己的规划来侍奉君主。损害自己的利益让国家得利,臣子不干;损害国家的利益让臣子得利,君主不干。

    所以,君臣之间就会有博弈,寻找一个平衡点,不损害臣子的利益,不伤害国家的大计,大家彼此妥协。

    这就好比某些部门天天嚷着改革,但一直推行不下去一样,为啥要改革,就要动某些人的利益,反对的声音就会此起彼伏,就会有各种使绊子、撩阴招,让发起者难堪,打击发起者的威信,改革就会不了了之。

    道理都是一样的

    皇帝也知道臣子们天天算计自己,但他改变不了这种状况。

    以一人之智敌万人之力,或许可为;但以一人之智敌万人之智,基本上都被坑的很惨皇帝就属于以一人之智敌万人之智。

    当然,皇帝有个优势,臣子之间也是互不统属,各自有各自的盘算,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也会相互拆台,也会相互攻讦,皇帝就可以居中协调,平衡朝局,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最优于国家的选择。

    但有一个情况,会打破这种状态,那就是臣子之间相互勾连,也就是所谓的结党,一旦臣子之间达成一致,一起合伙坑皇帝,那么皇帝就悲催了因此历朝历代,皇帝们都对结党抱有戒心,一旦发现,就是杀杀杀。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大明小公爷》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大明小公爷》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大明小公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大明小公爷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