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活埋大清朝 > 第十三章 快跑啊,关二爷来啦!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十三章 快跑啊,关二爷来啦!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当续顺公府的旗兵步甲冲进贵屿都城的时候,没有人想到空城计居然是有杀招的。

    都说好了是空城计,怎么能再弄杀招呢

    而且三国演义里面都说了,诸葛孔明当时手里没多少兵马,根本挡不住司马懿的大军,才会整出个“弹琴退仲达”的空城计。

    如果当年司马懿有今天的邓副都统那么英明,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调个几十鸟枪兵把诸葛亮给枪毙了,蜀汉根本轮不到邓艾、钟会去灭亡。

    一想到朱三太子、朱三太孙,还有那个什么诸葛妖道的空城计已经被破,接下去就是杀人放火抢东西了。这帮续顺公府旗兵那真是个个奋勇,人人争先

    其中最勇的,则是邓光明的本家侄子邓忠了

    邓忠是个四十来岁的糙汉子,正白旗的旗奴出身这旗奴虽然是奴,但也是入了编制的。在大清入关前,当旗奴自然是受苦受难的,想要往上爬也不容易。不是人人都能有范文程的才学和本领的,普通的旗奴想要在众多奴才中脱颖而出,是相当困难的。

    但是邓忠的奴运昌隆啊

    当旗奴当了没多久,大清就定鼎北京了

    而且带着大清定鼎北京的还是正白旗的旗主王爷多尔衮邓忠当年虽然还是十来岁的小娃娃,但是也跟着多尔衮一起出了兵,负责替多尔衮刷马桶

    凭着给多尔衮刷马桶的功劳,邓忠后来还给抬了旗。从正白旗的旗奴,抬成了正白旗汉军,还在北京城“二环内”分了个小小的四合院只可惜,念着他马桶刷得好的老主子多尔衮命不长,顺治七年时就薨了。

    然后就“王薨茶凉”,还因为“挟天子、睡太后”的那点屁事,被那个小家子气的顺治皇帝挖出来鞭尸。

    而邓忠作为多尔衮的忠奴,当然也跟着吃瓜落。北京城里的肥差没了,还被打发到了堂叔叔邓光明手下当了个马甲他可是隶籍正白旗的汉军,到续顺公府的旗军中当马甲,这也太丢份了。如果老主子还在,当个佐领都没问题

    但是他还是坚信好奴才到了哪儿都能飞黄腾达的。

    邓忠这小子在北京那是不起眼的,但是到了续顺公府军中那就不得了啦

    他可是跟着老主子多尔衮参加过一片石大战的,而且还立了功,这资历在续顺公府里也没谁了。

    后来他还一直跟着多尔衮当跟班,是见过大世面的大清朝什么样的王爷贝勒他没见过

    而且邓忠的武艺也极为出众,他在抬旗后就跟着多尔衮的白甲兵们打熬气力,习练马步战法。那可真是名师出高徒所以他的武艺在续顺公府军中,向来是数一数二的。

    除了见过世面和武艺高强,邓忠还特别勇猛他还幻想凭着自己的战功,可以有朝一日再回到北京城,成为北京城员。

    只可惜他打仗虽勇,而且立功也不少,但这官却升得很慢,到现在不过是个代子,也就是佐领的副手。文網

    这别人要是有他这样的功劳,怎么都能捞个佐领,甚至可以调去绿营当个参将了

    而就在邓忠将要灰心的时候,活捉朱三太子、朱三太孙的机会来了

    只要抓到朱三太子或朱三太孙,小皇帝一定会提拔他这个大清忠奴的

    所以他这回厚着脸皮向出身和资历都不如自己的汤加备讨了个先锋的差,这会儿带队冲进了贵屿都城。

    才一入城,就听见有人念诗,接着便看见那个貌似关公的朱三太子这模样太好认站在一排草袋后面拉一根麻绳。

    他在拉什么

    邓忠想不明白,但他还是没放慢脚步,那可是朱三太子能不能得到小皇帝的青睐,就在此一役了。

    想到这里,他也不管那么多了,就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大喊一声“朱三太子哪里走”,就朝着正拉麻绳的朱琚杉直扑过去。

    跟着他的续顺公府旗兵也不含糊,全都士气爆棚他们都知道空城计是怎么回事儿哪怕不识字儿,也听说书的讲过。

    所以现在就是立功吃肉的时候了

    而且他们还看见刚刚冒了个头的“天王朱”这会儿已经缩回草袋垒起的矮墙后去了。

    堂堂大南山上的朱天王,居然是个怂包

    而就在一群续顺公府的旗兵一块儿扑向天王朱的时候,两个从天而降的火把已经点燃了那枚“诸葛天雷壶”周围那些撒了火药的枯草

    天雷壶的壶口塞了一个钻了孔的软木塞,一根长长的卷了火药的符纸通过这个孔深入到夜壶内部,插在那个用木棍捅出来的孔洞之中。这根符纸很快就被点燃,并且迅速燃烧,将火焰带入了已经被加热的夜壶内部。

    夜壶内部原本凝固成一整块的甜火药,其实已经因为没有添加凝固剂而碎裂了。这使得甜火药更加容易发生爆燃

    当燃烧的火焰接触到碎裂的甜火药时,可怕的爆燃就立即发生了甜火药以超过四千米每秒的燃速发生剧烈的燃烧,释放出了巨量的气体和高达一千二三百度的高温。

    高温高压的气体很快就扯碎了那个用青铜铸造的夜壶外壳,将它变成了二三百枚飞速运动的碎片

    这二三百枚碎片和高温、高压电气体混合在一起,组成了致命的波涛,拍打在刚刚冲进贵屿都城的八十名续顺公府旗兵身上,瞬间就造成了可怕的伤亡

    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续顺公府的旗兵被到处飞舞的青铜碎片击中甭管击中哪里,都是要命的伤害

    甜火药爆燃炸出来的碎片根本不是布面铁甲能抵挡的,而穿透层层阻碍刺入人体的弹片,也不是这个时代的郎中能从人体内取出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截肢。

    哪怕命中的不是要害,之后的伤口感染也足以索命

    而那些没有被青铜弹片击中的旗兵,也都被突然扑来的气浪给掀翻在地了。

    邓忠也摔了个狗啃屎,被身后扑来的气浪推倒,脸朝地摔了个正着地上可是青石板啊好好的脸朝青石板猛撞上去,那还能有好吗额头磕破,鼻子撞歪,牙齿也掉了几颗,满嘴都是血。而且他的耳膜也被爆炸产生的巨大声响而震坏了,现在只能听见嗡嗡的鸣响,连那些负伤垂死的同袍们发出的惨叫声都听不见了。

    不过他却没被弹片击中,也没有被砸晕在石板上,还保持着知觉,头脑也比较清醒。

    虽然他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大概的方向还是有的他知道自己被那个冒充诸葛孔明之后的山贼道人暗算了不,那个诸葛妖道很可能是真正的孔明之后啊要不然他的空城计怎么会那么狠

    原来司马懿不是被空城计吓住了,而是看破了空城计的杀招啊

    他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挣扎着爬起了,还没来得及转身逃走,就看见个“关云长”举着关刀马上就要扑到跟前了。

    还有点昏头昏脑的邓忠哪里敢和关二爷打架赶紧转身逃命,一边逃还一边大声道:“关二爷,关二爷显灵啦”

    他这么一咋呼,让其他被炸得晕头转向的续顺公府旗兵产生了误会,都把那个貌似关公的朱天王当成了关二爷下凡,哪儿有半点战意,全都扭头就跑,涌向贵屿都的南门,一边跑还一边大喊:“关二爷来啦,城中有关二爷埋伏”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活埋大清朝》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活埋大清朝》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活埋大清朝》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活埋大清朝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