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朝时下的大明,风气是极为不好的,不管是官场上,还是地方上,亦或军队上,都滋生出大批精致利己者。
这使得国朝谋定的一些政策,但凡触及到他们的利益,就会在暗地里行掣肘之事,或干脆捅出各种篓子。
别看崇祯皇帝贵为一国之君,可离开这宫禁森严的紫禁城,离开这大明国都,究竟还会有多少认他的,就真的不好揣摩细想了。
“皇爷受山陕籍逃难灾民的影响,以京城为首的京畿一带,粮价出现小幅抬升。”王承恩微微欠身,向自家皇爷禀明道。
“另外布价、盐价等,都受到了相应影响,甚至在京畿这边,亦出现一些流言蜚语,说了些”
见王承恩讲着讲着,不敢再说下去,崇祯皇帝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只怕外面的舆情导向,多暗指自己刚愎自用,不愿听取良言劝谏。
这一张张看得见,看不见的嘴,讲出来的话,经时间的发酵,所产生的威力,是难以评估的啊。
做事难啊。
想在明末做事,就更难了。
“各地已开设的便民铺,所储粮食能支撑多久”
崇祯皇帝敲击着龙案,双眼微眯道:“朕叫你传达粮食限购令,是否都履行到位了眼下这是有人想跟朕作对,趁机大发国难财啊。”
“启禀皇爷。”
王承恩微微欠身道:“您所言的粮食限购令,各地便民铺皆已履行到位,依着此令,对外售卖的平价粮,能够支撑一个月。
此外新一批筹措的便民铺,包括车马行,开始在保定府、真定府、天津直隶州等地落实开设。
奴婢还从大内行厂这边,遴选了一批年轻宦官,会随时随地,谴派到各地治下,暗查便民铺、车马行等处,是否有对外勾结之事。
不过皇爷,新一批便民铺和车马行开设起来,对粮食的缺口会增大不少,奴婢担心后续粮食购进,是否会存在风险。”
这王承恩调教起来后,果真帮自己分去不少忧愁。
崇祯朝需要魏阉,但并不一定非要是魏忠贤。
在大明文官的嚣张气焰,包括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没有被彻底打压下来。
在大明文贵武贱的政治生态,没有被拨正回来以前。
围绕这一核心前提下,倚重内廷庞大的太监宦官群体,来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粮食的问题要重视起来。”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伸手说道:“先前要移送仓场的粮食,暂时扣着不给,随时调派到所需的地方。
当前在这朝堂上,不知有多少文官,眼巴巴的瞅着朕出错,最好能将赈灾事,搞的一塌糊涂。
另外派人去催促方正化,叫他所领的西辑事厂,尽快将查抄的粮食,分批押运回京畿一带。”
围绕着新内廷班底,所构建的权力构架,特别是掌握权柄的东厂,内厂,西厂,若能用得好,那即便是绕开外朝,崇祯皇帝也能做不少事情。
文官想看他出丑,崇祯皇帝偏不遂他们的意
“另外叫朕创设的兴国日报,刊印关于赈灾的相应事宜,给朕对外进行售卖。”崇祯皇帝接着又继续说道。
“叫锦衣卫所控制的说书人,在京城、通州、良乡等地,宣讲兴国日报,所刊登的一应赈灾事。
包括北直隶治下一应皇庄,要接收部分灾民的事情,也都积极地宣讲出去,朕要叫他们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喏”
王承恩当即应道。
跟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做相应的斗争和博弈,那是件极为繁琐的事情,想一战就鼎立乾坤,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大明治下多数的生产资料,包括大量的财富,都掌握在这帮不知多少的既得利益群体手中,就算崇祯皇帝一批批的杀,杀到天昏地暗,也不可能杀干净。
不过真要这样做的话,那要不了多久时间,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都将冒出诸多的流贼势力了。
既然大明天子要造反,那大明治下的各个群体,就跟着造大明的反吧。
“孙传庭、黄立极、孙祖寿,你们可一定要承受住压力,将这次逃难的灾民潮,妥善的解决好啊。”
看着离去的王承恩,稳坐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心里暗暗说道:“此事能否做好,关系到整个国朝的稳定与否。
先前所取得的政治优势再多,可若是敢走错一步的话,那所带来的危害,就会是难以想象的存在。”
在这尊天子宝座上,待的时间越长,所了解到的秘闻越多,崇祯皇帝就越是感到心悸。
在腐朽衰败的大明治下,所埋着的雷,所埋着的火药桶,真真是太多太多了。
以士绅为首的群体,把持着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文脉。
以宗藩为首的群体,把持着大明治下不少富庶之地。
以勋戚为首的群体,把持着大明治下的渠道输送
若是稍有不慎的话,就会引起一场波及天下的动乱,这绝非是崇祯皇帝所想看到的。
“庞天寿,你说朕这次处置赈灾事,能否妥善解决好呢”
收敛心神的崇祯皇帝,饶有兴趣的看向庞天寿,说道:“你说在这场跟外朝文官的博弈中,究竟是谁能取胜呢”
“皇爷英明神武,定当妥善解决此事。”
庞天寿作揖行礼,小心翼翼的说道:“大明的文官,不过是皇爷的臣子,又怎会是皇爷的对手。”
“呵呵”
听着庞天寿所讲之言,崇祯皇帝笑出声来没再理会,然对庞天寿近期受洗天主教,加入所谓的天主教,崇祯皇帝的心里却充满厌恶之意,此人必须坚决的铲除掉。
纵使对待驻守西山的武备院,充斥着不少的西洋传教士,崇祯皇帝的内心深处,多少是能够接受的。
毕竟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思潮,大明想要朝着开明进取的理念,必然需要媒介的诱导。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以大明皇家为主导的内廷影响,必然需要西洋传教士所传播的思潮影响所左右。
如此一来的话,那么大明内廷的主导思想,是受大明天子的影响,还是受西洋传教士的影响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