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的东暖阁,一片死寂。
崇祯皇帝神情冷然,看着龙案上所摆密奏,剑眉倒张,心里却在思量着,针对山西民乱事,该如何处置。
王承恩面露忧色,见自家皇爷沉默不言,心里担忧不已。
眼下安置山陕籍逃难灾民,还没彻底梳理出来,京畿一带又是那样的局面,现在又多了个山西民乱,这可如何是好啊。
在王承恩的注视下,崇祯皇帝动了,拿起一份密奏,便翻阅起来。
“武骧左卫指挥使毛承禄奏曰:臣奉诏随钦差李枢辅赴晋地,所领武骧左卫,镇御太原府治下,协助军机处大臣刘鸿训,负责审查府县贪官污吏,并奉陛下密旨,于太原府治下招募勇壮”
毛承禄所呈递的这份密奏,详细讲明自己在赴山西后,在太原府治下所作所为,所领武骧左卫,也在镇御太原府期间,招募勇壮两千,初期一切安稳,然在追查到山西督粮道、分巡道时,局势就彻底变了。
或许是刘鸿训在太原、大同等地,所查力度太严了,以至于不少地方官员,都陷入到惶恐之下。
面对这样的态势,刘鸿训虽说暂缓审查力度,可山西督粮道被抓一事,叫很多地方官员的心,都揪着。
看着毛承禄所呈递的密奏,崇祯皇帝眉头紧蹙起来,在他看来,这刘鸿训所做之事,虽说力度大了些,但根本就没有问题。
毕竟自己谴派李邦华,赶赴山西深查贪污案,就是想揪住贪官污吏,好叫山西治下的局势,能稳定下来,避免山西继续糜烂下去。
崇祯三年,肆虐山陕的一众流寇势力,会大举侵掠山西治下,若不能抢在他们前面,将山西整饬一番,那一旦冲进去的流寇势力多了,那山西依旧是烂摊子。
“武骧右卫指挥使孔有德奏曰:臣自率领武骧右卫,随同李枢辅赴晋地以来,镇御大同府治下,奉陛下密诏,于大同府治下募集勇壮三千,协助军机处大臣刘鸿训,负责”
放下毛承禄所呈密奏,拿起孔有德所呈密奏,崇祯皇帝剑眉倒张,神情凝重的继续翻阅着。
王承恩:“”
见自家皇爷脸上的怒容,是愈发多了起来,王承恩便知道山西民乱,只怕比自己所预想的要严重。
多事之秋
真是多事之秋啊。
难不成山西官场彻底糜烂了不成
“腾骧左卫指挥使耿仲明奏曰:臣”
“腾骧右卫指挥使尚可喜奏曰:臣”
在王承恩心里揣摩之际,强压怒意的崇祯皇帝,一封封的密奏翻阅着,李邦华呈递的密奏,被他特意留到最后。
透过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几人,所呈递的密奏,崇祯皇帝能清楚的了解到,山西各府州县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现在山西民乱的范畴,明确在大同、太原、汾州、平阳府等地。
上述这些地方,都有相通的特性,要么毗邻着边镇要塞,要么毗邻着流寇肆虐的陕西。
反倒是紧挨着北直隶的辽州、潞安府等地,却没有闹出所谓民乱。
不过辽州、潞安府等地,却将治下的流民,都悉数朝真定府、保定府方向赶。
山西民乱,是一场自发性的自救行为所致。
甩下所拿的那份奏疏,崇祯皇帝眉头紧皱,心里暗暗思量起来:
山西的官场,不说全部糜烂掉,但是至少一半的地方官员,都是有问题的。
或参与八大贼走私通敌事,或参与截取朝廷划拨钱粮事,或在治下和地方士绅、大小地主等哄抬粮价等。
这是真把大明当冤大头了,毫无顾忌的攫取大明元气,行以权谋私之事,只怕大明其他地方,情况跟着差不多。
仅仅通过毛承禄他们所呈密奏,崇祯皇帝就敏锐的发现,大明治下的各地,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掌控着大量的生产资料,或跟官员勾结在一起,或借着自身底蕴,或趁着灾害发生时,无视大明法纪,盘剥着不堪重负的底层百姓。
“兵部左侍郎李邦华奏曰:臣自奉诏再赴晋地,携一众都察院钦差,对山西治下各府州县,展开审查时,发现诸多问题叫臣觉得惊恐的是,就藩太原的晋藩,种种迹象表明,其与原被捕的八大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带着种种的思量,崇祯皇帝拿起李邦华所呈密奏,便翻看了起来,只是这里面的内容,要远比他所想的要严重。
晋藩竟真的参与其中了。
先前崇祯皇帝就在思量一事,以范永斗为首的这帮家伙,就算再怎么有经商头脑,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在张家口那边,暗地里搞走私通敌事。
可是范永斗这些奸逆,先前底蕴已然不在,他们是如何收买地方官员,包括那些统兵将校和卫所官的。
就大明的那些官员,一个个心底里蔑视商贾,纵使是范永斗他们,拿着银子开路,可前期想达到自己的预谋,肯定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
这一开始做的事情,若没有做好的话,那有着较大的风险,会被人觉察到什么,如此走私通敌事,就有很大的风险泄露出去。
“好啊真是太好了”
崇祯皇帝合上手里的奏疏,眸中闪烁着冷芒,咬牙切齿道:“都在逼朕啊,吃着大明的皇粮,拿着大明的俸禄,可干的事情,却都是损害大明江山社稷的事情。
尤其是晋藩一脉,身为皇明族裔,太祖高皇帝所封塞王,本该多多为国朝分忧,没成想却干着背叛大明的事情。
真是皇明的孝子贤孙啊”
“”
王承恩脸色微变,面露惊疑的看向自家皇爷,这生出的山西民乱,就藩太原的晋藩一脉,竟然也参与其中了
“都在逼朕,那就杀”
崇祯皇帝冷漠道:“王伴伴,去吧把军机处的大臣,全都给朕召来,朕要就山西民乱传达旨意。”
“喏”
王承恩不敢迟疑,当即作揖行礼道,随后便匆匆离开东暖阁,朝武英殿方向赶去。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