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时代想要办成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地位的加持,什么样的身份去办什么样的事情是一种绝对正确的道理;身份不匹配的话,不提有没有能力去办某件事情,无法畅行以及难以成法将是最大的可能性。
通俗来讲,身为平民懂得治理国家又怎么样,压根就没人愿意听;身为领导就不一样了,官位带来的加持很重要。
所以,掌握“名”与“器”就是显得这么的重要
“士与徒欲知公孙新法是否畅行于己身。”宰予某天跑过来问。
智瑶颁布新法时,没有指定是为哪个群体指定,哪怕有人能听明白了也有猜测,还是会想要得到明确答复。
很是健谈的宰予不止会跟贵族交朋友,他跟任何一个阶层都有很频繁的接触,朋友也显得形形色色。
“智氏通行,他家不问。”智瑶答道。
这里也不是智瑶擅自做主,颁布新法之前就获得了智跞的同意,以及智申的认可。
看似智瑶只是将上进的渠道进行明确公示,最为关键的则是“晋级”的明确要求,变得不再以领导的心情来颁布奖励。这一点非常重要,同样不是没有人想过,他们要的就是能看心情进行赏罚,没有将上进渠道的条条款款定下明细的规则。
走过来恰好听到只要说什么的智徐吾脚步顿了顿,心想:“暂时不知道新法会带来什么后续影响,得知新法的将士在训练上的积极性明显更高了。”
那是一定的
毕竟,更多人对于能够看见的目标,会拥有更强烈的奋斗精神。
智徐吾是过来汇报,关于新一批武器已经运过来的事情。
“我家大肆运物抵壶口已为众家所知。公孙,此地练兵难以遮掩甚久。”智徐吾说道。
智瑶很无所谓地说:“对齐用兵无需如此,他家自然多有猜测。知我在此练兵又如何。”
有胆子派人来窥探的就那么几个家族,一旦被老智家抓住探子,他们不但要给个说法,后续还要在某些地方进行让步。这样的规则之下,除非是一种必须,要不然各个家族顶多是进行关注,不会将干派人窥探的想法付之行动。
智瑶等这一批装备已经等了许久。
一辆又一辆的牛车或马车经由悠长的小道进入山谷,卸下货物之后再排成长龙重新出去。
因为只有一些精装的货物装箱运输,其余都是捆起来直接放在车辆并用布盖着,卸下来之后能看到大批量的矛戈、矛、长柄砍刀、斩马剑、战斧,少不得一些弓、弩和弓用箭矢、弩用弩箭,再来便是防具类的皮甲、纸甲、木甲和各种盾。
那些都是没有装箱的货物,不少箱子里则是装着雁翎刀,更多的箱子装存铁质的胸甲以及皮质的相关护具配套。
是的,百炼钢在智氏已经可以少量的生产,渗碳钢也已经被发现,只是两者的产量方面极度堪忧,只能被用来打造少量的精品武器,智瑶选择用来制造雁翎刀。
至于胸甲它并不是渗碳钢制作而成,也不是百炼钢,是生铁锻造而成。
智瑶已经很久没有去“黄父”了,只是一次次有人拿纸甲的成品前往汇报,再一次次根据要求改进,最终进行了定型。
为什么会造纸甲听着好像很低级的样子。
然而,事实上春秋时代制造纸甲才是最为奢侈,并且纸甲对防御远程射兵器很有效,甚至能抵挡燧发枪。对刀剑的劈砍防御效果也不逊色于铁甲,只是耐用度不及铁甲。
说白了就是,纸甲一点都不弱,堪忧的地方在于用不久,并且不要以为是纸甲就会非常怕水。要知道从它出现到使用最多的区域是在南方,而南方的很多地方下雨比北方更频繁,尤其是史载水军也大肆使用纸甲啊
老智家的纸甲以纸和绢。其实用木棉的成本会更低一些,只是晋国并没有木棉树。诸夏这边的木棉主要集中在西南沿海,并且不知道是本地物种,还是什么时候传入的。
智瑶既然将纸甲量产并要列装,产品肯定是经过了各种测试,属于已经可以使用的产品。
“木甲用于操训。如若有缺,就地伐树补之。”智瑶让人送来的木甲都是老智家的存货,以后已经用不上的那种。
智氏是一个大家族,不可能没有武库。武库的存在更多是为了在征召“羡”之后进行武装,到了“士”和“徒”则是会自行武装。
以后纸甲会成为老智家储备量最多的甲胄,再不把木甲拿出来在训练中消耗掉,时间一久木甲只会烂在武库里了。
运输来的武器,有着大量的青铜金属,理由跟木甲的存在一样,一旦智瑶将冶炼工坊增加到一定数量,哪怕无法量产出钢,一样会用生铁开始取代青铜武器。
现在智瑶在看就是武器类,里面属于青铜武器的是矛、矛戈和斩马剑,仅有长柄大砍刀是生铁打造。
春秋怎么会斩马剑事实上它出现的时间很早,前期当然是青铜打造,只是到了汉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铁质斩马剑。这个是跟交战对象有关,汉军从汉武帝时代的主要对手就变成了北方胡人,选择的武器肯定也就更针对骑兵。
运来的武器之中没有戈,原因当然是智瑶发现戈已经开始不适合当今时代的战场。
真实情况是,到了战国初期单纯的戈就被各国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带有“矛”的矛戈。
这一点楚国走在中原列国前面,他们很早就开始在干普及矛戈的行动,相反中原列国要进入战国时代才行动起来。
“我要不要训练骑兵”智瑶有这个困惑很久了。
中原列国都不缺马,区分在于每一个家族所持有的数量以及质量。
比如说,很久之前晋国的所有家族之中,马匹数量最多的是赵氏和狐氏;后来狐氏从晋国脱离,变成了赵氏和魏氏拥有的马匹数量最多。
魏氏为什么会有大量的马他们很戎人有着很久的交好过程,尤其是在魏舒时代干了“和戎”的事业。
所以,赵氏的马是自己培育,魏氏的马则是来自与戎人的贸易。
智氏虽然在拥有马的数量上跟赵氏、魏氏没得比,不代表智氏拥有的马匹数量就很少。
如果智氏真的缺马到某种程度,怎么组建起那么多战车的
“我之所以在迟疑,纯粹就是因为家里的马,它们的质量着实堪忧啊”智瑶很无奈。
拿这一次智瑶跟芬嬴订婚来说事,赵氏给了一千匹马,其中大部分马的质量就明显胜过智氏的马。
以平均数据,智氏的马,马背高度平均在一米一左右,耐力方面倒是可以,但是不存在什么爆发力,明显就不适合作为骑兵使用。
不知道是赵氏刻意挑选,还是他们养育马的技术很好,一千匹马的平均马背高度为一米二十,耐力和爆发力也比智氏的马好很多。
别小看马背高度只是多了十厘米啊
骑马背高度一米一十的马,骑手可能就双脚着地,多了十厘米则至少还能晃悠。
骑兵什么时候最凶猛当然是他们集团冲锋的时刻了。因此对骑兵来说,马的爆发力至关重要
得自赵氏的马被智瑶安排到“智”地以北的黄河西岸。那边现在还不属于秦国的地盘,归属于智氏的势力范围,由于根本没有开发的关系属于原生态,最重要的是平原地形,非常适合用来牧马。
智瑶已经让智氏善于掌马的人从中挑选,挑出最为优质的种马以及母马,尝试再培育出更优质的马出来。
“刀盾矛戈盾”
智徐吾和子路对于智瑶坚持训练带盾牌的兵种有点迷。
他们还是从智瑶这里知道“刀”怎么写,又是个什么意思。
一手长柄大砍刀和一手持塔盾;一手矛戈和一手持小圆盾。这就是智瑶想要尝试练出来的两个兵种。
其实,长柄大砍刀就是柄短了一些,要不然能视为关刀。有这样的武器,再加上一面塔盾,它在汉代被视作朴刀兵的一种。
因为着实是没有概念,智徐吾和子路只是表现出惊讶,还要在后继看看实际效果再发表其它意见。
智瑶干脆就让挑点人过来,实地地进行着装和武装。
有了“模特”的存在,再加上智瑶教导初步的使用方法,本身对军事就非常擅长的智徐吾和子路一下子有点琢磨明白了。
“若刀柄略短,配之圆盾,或许更佳”子路说道。
智瑶心想:“很传统的刀盾兵啊这个不用练,各个家族都有这种专门用来破掉阵列线的士兵。”
区别在于那些士兵的武器是短矛或剑,盾属于一种必备。
看懂了是个什么情况,智瑶由展示了新兵种,不对,夏朝和商朝已经有拿重武器的兵种,不过夏朝和商朝士兵拿的是“钺”,智瑶弄出来的是战斧兵。
智徐吾和子路看到战斧兵拿的战斧有矛的部件,再加上看上去很有份量的斧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