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441章:对一个民族来说的头等大事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441章:对一个民族来说的头等大事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当前智瑶需要时间,诸侯同样缺乏时间,谁都想快点把手头的事情做完,比的就是谁干起来的速度最快了。

    因为谁都急切的关系,天下间的各诸侯国,他们好像是一下子进入到快节奏的时代。

    很早以前,不对,应该说智瑶接手智氏的管理时,智氏就已经进入到快节奏的时代。

    诸侯别说诸侯,哪怕是早早感受到来自智氏压力的赵氏、魏氏、韩氏等家族,他们也想干什么的速度都快一些,奈何从思想到管理制度,乃至于硬件配套,等等的一切不是想改变就能得到改变,着实是只能心里干着急,做事的速度一直不那么理想。

    用一种更直白的表述方式,同样的一件事情,智氏可能花费一天就能完成,其他家族也许要耗费上四五天乃至于更久。而这还是早早在追逐智氏的韩氏等家族的速度,其余诸侯国的做事速度就更慢了。

    当然了,智氏并不是瞬间完成那种改变,离不开智瑶对智氏持之以恒的建设和布置。

    如果智瑶花了三十年的时间依旧无法取得某些优势,他岂不是白活,还谈什么将文明之光沐浴诸夏大地

    很久之前,久到是上辈子的时候了,智瑶看小说时看过那么一句话“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不对,是“穿越者不引领时代是一种犯罪”。

    其实两句话都对

    穿越者知晓未来,起码知道了正确答案,不做点什么,很是说不过去。不一定非要当皇帝不可,可是当皇帝会更保险一些,能够做更多想做的事情,哪怕保住一些“发明”都对时代是一种进步。

    智瑶当然想做皇帝,要说有什么是成为皇帝后的理想,缺不了开疆拓土,随之也会“发明”出更多的东西,包括但不限制在造物或文化、思想方面。

    只是有那么一件事,知道答案的人,他们一般会有一种时不待我的感觉,做事会比较迫不及待,也就显得非常急躁。

    智瑶觉得自己挺幸运,有从智跞和智申感受到亲情,并且智跞和智申影响了智瑶极多,足足让智瑶按耐下来布局近三十年。

    花费三十年的时间来进行奠基,也许是穿越者之中很少有的吧

    “书写著作,奠定世人对法的认知,最重要的还有医疗体系的进步啊”智瑶知道后面那个真的要更亟待的实现了。

    产粮足够对生育率有帮助。

    医疗条件上不去,人们爱生就生,鼓励生育则是要悠着点。

    当然,智瑶了解过一点,暂时并没有溺婴的潮流,至少晋国,或者说原国并没有。

    在今天,智瑶巡视完国内一圈,没有立刻回到“濮阳”,反而是来到“黄父”的郊外送别老子一行人。

    “今日一别,永无再见之日。”老子看上去精神矍铄,老迈之躯的腰杆也不见佝偻。

    智瑶行礼说道:“师李保重”

    看上去,老子是要在走到生命尽头之前,完成什么使命

    他们分别之后,真的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了。

    智瑶不止一次问过老子有什么养生之法,一次次得到的答案皆有不同,大体上就是用“自律”这两个来概括。

    自律到什么份上每天什么时辰睡觉,又在哪个时辰准时醒来,醒来之后吃什么,做一些什么运动,又避免去做什么,从生活规律到食谱都有严格的限制。

    食谱比较次要,原因是每一个人所缺的营养都不一样,同一套食谱不一定对谁都管用,也许有人吃了能养生,或些人吃多了反而有害处。

    总的来说,还是作息有规律,再加上多嗮太阳多做运动。

    得出自己的理解后,智瑶想起了那么一句现代人经常说的话:生命在于运动。

    这个运动却是要方法正确,外加不能过量。

    智瑶给老子做了很多准备,包括一辆乘坐起来舒适的马车,两百名护卫,缺不了各种生活物资。

    这一次,老子依旧是选择从函谷关西出,其它的书籍没有带,只是带上了德经和道经。

    当然,老子作德经和道经并没有进行广而流传,智氏这边肯定有,其它地方则是没有。这让智瑶有点奇怪。

    从老子选择的路线,再加上德经和道经的的内容来看,又让智瑶觉得自己看出了一些什么。

    “老夫与尹喜有约,便不再耽误。”老子说完潇洒上车,在驭手的吆喝声中离去。

    直至队伍消失在某座树林的拐角,智瑶才将视线收回来。

    “师李对王子朝劫掠典藏室一事耿耿于怀,心觉有愧周王室,用毕生融会贯通所学,以德经、道经弥补过错。”智瑶说道。

    一起来送老子的人不少,其中包括冉有、宰予等一些孔子的门徒。

    他们就是那些在原国出兵攻打鲁国之后,没有选择离开原国的人,一直以来也算尽忠职守,只是与以往相比少了很多存在感。

    尹喜是谁他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还是周王室的大夫,目前任函谷关守将,并且随时会前往“洛邑”就任大将军一职。

    这样的人物跟老子约好在函谷关见面,目的性方面只能说很强,才有了智瑶的那个猜测。

    从原本历史来看,老子的一些所作所为还真是有点弥补周王室的意思。

    在这个历史版本,智瑶跟老子的接触不少,交流时能看出老子真的对典藏室的书籍被王子朝席卷而耿耿于怀。

    至于说老子怎么觉得奉送周王室德经和道经就能弥补大概是这两本书里面充满了微言大义吧。

    那个是真的

    德经与道经的篇幅不多,含括的内容却是极多,从管理学、经济学到用兵看法都有。

    后世的道德经版本那是经过了剔除和修改,属于再次创作的范围。

    智瑶有拿法经跟老子交流过。

    老子看完并没有讲太多的意见,他却是当众表达了认可。

    以老子现在的社会地位,表达对法经的认可,其余人或许不觉得有什么,等到后世就一样了。

    某一段时间,孔子的门徒一直拿曾经向老子求学或者说交流学问显摆,原因当然是孔子的儒学不被主流认可,需要拿老子来抬高孔子的身份。

    什么时间段让孔子门徒特别强调曾经向老子求学其实就在西汉时期,当时黄老学说才是西汉朝廷认可的“国教”啊

    后来,孔子的门徒开始玩“碰瓷”了,越玩越过分也就遭到了反噬。

    有那么一次,孔子的一个门徒惹怒了窦太后,讲的就是孔子的学问比老子高深多了,直接被窦太后派人丢进猪圈,差点被猪给吃了。

    宰予小声对冉有说道:“老子西出,中原无仁者也。”

    冉有无声点头。

    中原当下算是中原的国家不少,公认的贤人也有,仁者还真就没有了。

    出名的贤人有哪些

    孙武和司马穰苴绝对算,他们的建树则是大多在军事上。

    公输班也是贤人,名声方面一点不输给孙武或司马穰苴。

    那是什么情况主要是公输班在制作工具上很擅长,军事器械就不提了,制造出来的工具有助于农业生产才是关键。

    能增加粮食产粮还不重要吗在很多人看来比什么都重要

    门徒不拿公输班当仁者看待,主要是公输班在制作军事器械上的造诣很高,觉得公输班不够“纯粹”吧

    智瑶没有在“黄父”多待,并且没有跟冉有、宰予等一些孔子门徒过多接触。

    并不是智瑶干过河拆桥的事,纯粹是孔子的门徒在原国这边目前的身份很尴尬。

    首先,大批门徒用不告而别乃至于出逃的姿态离开原国。

    原国又没想对这些门徒怎么样,他们做出这种姿态是为了哪般纯粹给原国难堪加抹黑啊

    然后,子贡南下了,他跑去越国自荐为官,得到了越君勾践的重视。

    不知道越国发生了什么故事,本来都有希望担任越国执政的子贡后来却是逃出越国,跑到宋国再次自荐求官,宋国暂时还没有做出什么表态。

    子贡这是想做什么要跟原国过不去的态度简直昭然若揭啊

    只是,子贡这般作为倒是跟原版历史对上了号。

    在原版历史上,子贡为了对抗晋国可谓不留余力,一再奔走列国游说,先后在卫国、宋国有为官的记录,甚至跟楚国的某些人交流很频繁。

    有了子贡不加掩饰地做那些事情,原国这边又不是全瞎子或聋子,没有做出太激烈的应对,其实就算原国君臣保持极大克制了。

    在那种情况下,智瑶没有驱赶其余门徒,只能说没有失了理智。

    仍旧愿意继续任用乃至于重用一些门徒,谁敢说智瑶没有为君者的气量

    “寡人闻些许子弟离去”智瑶问道。

    夫僚答道:“法经传于黄父,乃有此事。”

    儒者跟“法”天然就会过不去。

    什么原因儒者所遵行的“礼”本身就是姬周奉行的规则,而“法”也是规则,两者本身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一旦“法”取代了“礼”变成了规则的唯一“标准”。

    好比如有人学了一种知识,下一秒所学的知识被淘汰,他们所学变得无用,能不排斥乃至于仇视吗

    说得粗俗些“抢人饭碗犹如杀人老母”,谁不会跳脚啊

    智瑶传播法经的事情还没有经过发酵,世人认不认可先不提,引起的轰动绝对会很大。

    因为现在没有多少学派的关系,会跳脚的几乎就一个,也就是儒门。

    那么,儒家比法家还早出现这个问题不应该问的。儒在周朝建立之初就有了,据闻最初的扛鼎人物乃是周公旦;法家的起源也挺早,一开始的官职名称叫夏官,掌管军政和军赋,所以“法”一开始就跟军队挂钩。

    智瑶开宗立派,并且要成为法家的扛鼎人物,占的便宜不止是作为一国之君,一旦法经面世不一定会被诸侯拿去作为用于奉行的律法,但是一定会用摘出一些作管理军队的军法,怎么传播方面一点都不用智瑶去发愁。

    等待智瑶回到“濮阳”之后,首先接见的是来自秦国的使节。

    赵伯鲁便是这一次秦国的使节,双方眼神接触时,能看到赵伯鲁眼眸里的复杂。

    互相问候之后,智瑶率先开口,说道:“余事暂且不谈,秦国可否派来医者,以当代扁鹊为佳。”

    赵伯鲁一时间脑袋上方出现一排排的问号,直接就脱口而出,问道:“上君有疾”

    找秦国要名医是列国最爱干的事情了。

    为什么会有个“当代扁鹊”的说法

    起初,扁鹊是黄帝时的神医。

    历史上被奉为神医而名之为扁鹊者并非一人,在秦越人之前,已有一个传说中的神医名叫扁鹊,后面便成为医术极为高超者的称号。

    哪怕到现代也动辄拿“扁鹊在世”来打广告。

    智瑶很想说:咱两熟归熟,不要拿生病开玩笑。

    赵伯鲁看到智瑶的脸色,收敛了一下心神,说道:“寡君当无拒绝之理。”

    是吧自秦穆公之后,秦国就出名医这一点拿得出手,觉得倍有面子的同时,与诸侯保持联系多次依靠能派出名医了。

    智瑶先感谢了一番,没有提需要秦国医疗援助是为了什么,转而说道:“寡人闻,秦亦有使持节往楚、越”

    赵伯鲁呐呐地说道:“秦原无盟。”

    秦国不是原国的小弟,做什么不需要得到原国的允许吧

    智瑶“哈哈”大笑了两声,站起来走到赵伯鲁身侧,说道:“多日未与伯鲁相见,今日正事已毕。余下叙旧,不谈国事。”

    为什么要秦国的医疗援助智瑶思来想去之后认清楚一点,不止秦国,其他诸侯要是有名医,一个个都要邀请到原国来,提供一个交流的舞台,好好为医疗技术的进步做贡献。

    关于地点,智瑶都已经想好了,定在“曲阜”那边,为本来喧闹的“曲阜”增添一分正面的光彩,不至于有些人光为了就原国该不该对鲁国动武“哔哔”个没完没了。

    “现在的医者,不会排斥研究妇科吧”智瑶心想

    为什么要特别研究妇科智瑶觉得诸夏大地的人口真的太少,改朝换代之后将无力于对外开拓啊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我在春秋做贵族》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我在春秋做贵族》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我在春秋做贵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我在春秋做贵族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