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呜
嘣嘣嘣
夜晚的宁静终于被打破了,霎时间,刺耳的鼓角争鸣声划破夜空,充斥着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这时,普通百姓才蓦然地恍过神来,并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对劲。
这是
有反贼打上门来了
嗯,猜对了
因为,殷俊大人颁布的告示早已贴了出来。
上书曰:燕王世子李良启大逆不道,不仅豢养私兵,竟还狂言想要问鼎之重,如此发指的恶举,可谓是人人得而诛之故,朝廷号召众百姓举起器械、奋力反抗,军民合心、同仇敌忾,以打赢这场接下来的京城保卫战。
号召非常响亮,但效果却是一般。
除了极少数的退役御林军尚愿披挂之外,其他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无动于衷。
他们第一时间所想到的乃是如何逃命,至于谁打输了谁打赢了,完全是漠不关心。在他们的认知里,谁做皇帝不都一样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切
那是大夫们的高尚风骨,咱平头百姓没那么高的思想觉悟
从这个位面上来看,京城百姓和琼州百姓的思维方式很是不同。前者自私自利、专门为己,而后者深明大义、慷慨捐生,两者一公一私,境界上高低立判。
这是由社会制度不同所带来的荣辱感不同吗
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不过,这并不是讨论的重点。
琼州之所以能够做到非常有效的战前动员,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传媒在发挥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它的影响力,哪是一张公报所能比得了的
既然不打算参战,那就赶紧地逃跑吧。
于是,鸡飞狗跳孩子哭的声音乍然响起,大街小巷全都乱成了一锅粥。
那负责募兵的小吏见此一叹,大为失望地摇了摇头。
募不到兵,就只能靠御林军们自己了。
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在关键时候,谁都指望不上。
得
求人不如求己,动口不如亲为。
孤立无援的五千名御林军,全都视死如归地集结在了正南门处,与即将发起进攻的造反军展开对峙。
只守一南门
是的
李良启为了追求速战速决,并没有采取常见式的围城策略,而是选择了合兵一处,专力急攻。
由此不难看出他的目的所在,就是为了更快速地占领京城,至于歼敌多少,那并不重要。所以,他才会留下这个可供敌军逃走的明显漏洞。
简言之就是:求快
有传言说,这是前兵部尚书康煜献出的计策。
老康认为,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是等到朝廷的援兵到了,那可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且还腹背受敌。
李良启觉得此言有理,于是便采纳了。
本来,他是想等皇帝老儿两腿一蹬再行起事,不料,却遭到了暗中相助的李宗正的强烈反对。
李作逸言,他在一次以致仕叟的身份去探望圣安时,曾听皇帝自言自语地说道:他欲大幅加强京城御林军的布防力度,由原来的五千兵编制直接提高到三万人马。用意,自然是为了皇太子的登基保驾护航。
天子意欲扩军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呀
而最好的对策就是,在他的扩军动作还没有得以实现之前就下手屠龙。如果慢了,就会正面面临大数量的增编防军。
李良启在权衡过后果断下令,必须立即造反。
当下的皇帝已然病危,只剩下了苟延残喘的半条命在,既是如此,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从他托孤殷俊的举动不难看出,他距离驾崩之期应该不远了,宜早不宜迟,咱说干就干。
好了,先说回眼下。
造反军聚兵一处,专攻南门,虽然线路单一,但力道上却是非常地集中。
而集中的结果就是战事惨烈。
虽说,御林军们背靠城防占据了一些地理优势,但奈何敌众我寡,悬殊实在太大,所以才一开战,就被对方的犀利攻击给压制住了。
那密集的火矢,就像是湖广一带横行的飞蝗一样,如狂风骤雨般地急速而落,一波又一波地收割着守备军的性命。
惨叫响彻了夜空,鲜血染红了城墙。
一刻钟后,负隅顽抗的御林军们便露出了明显不敌的颓势。
造反军见状士气更振,又进一步加大了攻击力度,想要趁热打铁一口吃掉对方。
如此又过了盏茶时间,一字排列的攻城梯便开始靠向了城墙。
守备军们也不甘示弱,滚石、擂木、开水、热油,全都一股脑地倾了下去。
所到之处,尽是一片哀嚎。
见御林军们趋于不支,一旁暗观的王之藩果断下令:出手相助
接下来,又是一大片惨烈的厮杀。
然而,约半个时辰后,势态突然有变。
顺眼望去,却见造反军居然无端端地鸣金收兵了,看那姿态,似乎是想稍作休息然后再攻。
此举,乃来自于梁英忠的特别高见。
他笃定地认为,适当的休息可以有效地让士兵们恢复体力,继而爆发出更为犀利的攻击气势。
不过,他的这个见解却是遭到了前兵部尚书康煜的竭力反对,其理由为:尝言,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急攻之中突然休息,实在有违用兵之道。
李良启则是打了哈哈,取了个中间值:稍息可以,但不宜太久。
殊不知,这点喘息之机却是给苏琉赢得了调遣用的宝贵时间。
那是后话,眼下暂别不表。
趁着这会儿稍息的工夫,李良启便将麾下的众将召集在了一起,商讨接下来的战法走势。
而康煜则是摆起了内行人的傲然姿态,如高人般地分析道:“目前敌寡我众,攻破城池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咱们无需任何变化,只要按部就班即可。”
就这
还以为你能有啥高见呢
对于强出风头的康大人,梁英忠直接抛以白眼,貌似一副很不屑的样子。
他强行抢过了话题,对李良启献谏道:“世子,就当下来说,有两件大事亟需要办。”
“哦都是哪两件”
“第一事,要尽快地攻进城去,诛杀掉皇帝以及继位的储君,这样一来,嫡系一脉就变成了后继无人的既定事实;而后,李宗正再站出来登高一呼,您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承大宝了。第二事,必须要抢到那块命授予天的传国玉玺,有此物在,就可以堵住全天下的悠悠众口。”??
李良启点点头,赞道:“梁大人思路清晰,冰心见月,不愧是坐过国之首辅的大人物。”
闻此言,梁英忠大为受用地捋了捋须,再次献谏道:“据我所知,京城内现在只有两股武装力量。第一股是,由皇帝亲管的九门御林军;第二股是,由苏皇后私募的那三千人马。只要把这两股势力铲除掉了,帝位便可唾手可得了。”
李良启闻言一笑,道:“说得有理想那苏琉自诩多谋,不惜这样那样地埋下后手,而最后,却被我摘到了胜利果实这就是所谓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趁着世之开心之际,梁英忠连忙地拱手求道:“某有一不情之请,还希望世子予以成全。”
“哦说吧”
“待城破后,请分于我一支小队直取齐家,不把齐誉的家室给杀干净了,我难解心头之恨”
“准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寒门仕子更新,第848章 神秘军现免费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