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统计大明 > 第九十七章大明棉吃人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九十七章大明棉吃人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松江府十三乡五十保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此地盛产棉布,号称天下之半,来往商船络绎不绝,近乎堵塞黄埔水道。

    青浦县修竹乡曹家堡今天迎来一队特殊的上差,三名上差据说是京城统计司来的上官,随行锦衣卫两人,锦衣卫可是天子亲军,统计司的官员能让锦衣卫随护,在这些乡下人眼中就相当于钦差大臣一样了。

    里正和县衙里的差役陪在一旁,三个人翻看着着县志和族籍,领头的一个士忧虑的看着田地里遍植桑棉,此时正是棉花采收的季节,雪白的棉花接天连地,原本一副繁荣景象,此时确犹如套在脖子上的枷锁,压的文士喘不过气来。

    士叫来里正:“你们乡还有多少人种粮种稻为何没有看到一方稻田”

    里正小心的回答:“总有七八户吧,分的散您要看我带你去看看”

    文士摇摇头叹气:“这么说你们这边的粮食也都是依赖外购了”

    里正看了衙役一眼,衙役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他无奈的点点头:“是松江府交通便利,并无缺粮之虑。”

    文士哼了一声:“若是大家都趋利不种粮食,那你们的粮食又从何处购买”

    里正也不吭声,松江府是大明棉纺织中心,棉布价格高涨自然促使大家种植棉花,朝廷都不管,他一个里正怎么管的了。

    衙役见气氛尴尬打了一个圆场:“大人也不必担心,这天下如此之大,松江府不种,粮食,其他地方种就是了。”

    文士忧虑的翻看族谱:“今日调查十户,就这个魏三七、魏久德、魏尚你先带我去魏三七家吧。”

    里正连忙答应:“大人您这边请,魏三七就在前面第三户就是。”

    里正到了魏三七家就大声嚷嚷道:“三七,三七,快出来,京城来的大人有话问你快出来”

    魏三七一边应和着一边往外跑,文士打量了一下他和家的居住环境,衣服虽然只是普通的棉布,但是还算得体,家中应该薄有家产:“你家中自有天地几亩租种田地几亩”

    魏三七看了一眼里正,里正瞪了他一眼:“大人问你啥你就说啥侬看我干啥”

    魏三七哦了一声:“回大人,家中有田地一亩三分,租族田三亩,桑田一亩。”

    士嗯了一声,把数字都记在手上的表格里,士手上有一块薄木板用来固定纸张,手里拿的也是炭笔,虽然不能显示他优秀的文字功底,但胜在方便。

    写完之后继续问道:“去年种的什么田租多少交税多少”

    魏三七想了一下:“去年种了一季棉花一季麻,田租四成,交税五两七钱多吧。”

    士打量了一下里正,里正尴尬的笑笑,族田就是他们家的,四成田租在江南虽然是中间水平,但是作为族田竟然对宗族之人如此刻薄有失仁德。

    所以里正面子上有点挂不住解释了一句:“魏三七是族中远亲。”

    统计司并不是来管他的家事的,士继续问道:“棉花去年是自己使用了还是卖出了”

    魏三七连忙说道:“自己用了,家中有织机,我们家自己纺纱织布了。”

    “去年收入几何结余多少多少钱用来买粮食”

    魏三七愣了一下,问这干啥他看着这一大帮子人莫不是朝廷要加税里正瞪了他一眼:“侬想啥唻赶快说莫要耽误大人的时间”

    魏三七仔细的算了一下说道:“卖布一百二十余匹,得银子有三十七八两吧,去掉税收和田租,剩余二十五六两,其中购买粮食用银十七部分。”

    大明棉布大概能卖到三钱银子一匹,而一匹布手快的三天就能织好,慢的也就五天,所以一家要是有两个人织布,一年织布一百多匹也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

    士记下之后继续问道:“你去年都交了那些税具体说说。”

    魏三七小心的打量了一下衙役:“太多了,记不住唻。”

    士也不强求,记不住是怕得罪地方官吧,魏三七又不傻正所谓瞒上不瞒下,要是都如实说出来,这县里的老爷们怕是要倒霉了,县老爷倒霉不倒霉不关他们的事情,反正魏三七知道要是说了他肯定比县老爷更倒霉。

    士嗯了一声:“把你记得的正赋说一下就行。”

    魏三七掰着指头算了一下:“田赋七钱百五十文,丁役钱两钱四分,火耗五十文,辽响五钱五分,火耗一百一十文,盐税六十文,火耗十文”

    士记录了一下交正税大概交了二两三钱,那么剩下的三两四钱就是地方收的杂税了。

    他不由想起太子的话,大明朝廷并没有盘剥百姓,正在逼的天下民不聊生的是那些贪官污吏,一开始他还不太相信,但是经过这几个月的调查他发现,大明朝廷收税真的只占百姓负担的不到三成,大部分百姓的负担都是地方上乱七八糟的名目收的税。

    从上个月他被从京城调到松江府调查当地的粮食生产情况之后,他已经走访了三个县的七个乡,发现原本的江南鱼米之乡现在粮食已经全靠外购。

    虽然他不清楚江南其他地区的情况,不过根据他当年游学的经历来看,江南地区至少过半的田地都种植了经济作物。

    他从来没有想过原来大明的粮食不足问题竟然还有这个原因。

    这个问题朱慈烺也没有想到,他以为大明粮食问题是因为大明人口过多耕地面积不足,然后加上天灾三重原因导致的。

    直到这些天调查数据源源不断的汇集到统计局,朱慈烺才惊觉,原来大明问题不仅仅是那三个。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当初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改善大明的税收状况,但是没想到实行了一条鞭法之后,江南百姓不需要种植一颗粮食一样交税,种植经济作物可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粮食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朱慈烺让统计司继续调查扩大范围,看看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统计大明》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统计大明》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统计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