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统计大明 > 第四百六十一章真实的大明盐价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四百六十一章真实的大明盐价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即使朱慈烺已经把价格压到如此之低,把盐户的收入提高了一半,免去了所有百姓的盐税,但是仅仅盐一项就能挣一千万两银子以上。p

    而现在大明应收盐税是132百多万两而已。p

    所以朱慈烺定价五文,盐价不仅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不少。p

    万历时期,袁世振曾讨论过水商的盐价,即食盐运输商购买食盐的价格。据称万历纲法以前,“每盐五百七十斤,卖与水商,取直三两二钱,此定价也”。经简单计算可知,当时盐每斤银0005614两,即5614文钱。p

    所以朱慈烺仅仅把价格降低了一文钱而已。p

    但是朱慈烺的改革有两个重点,第一就是打破地域限制,全国批发价相等,等于是朱慈烺把粮食运到州县,然后盐商从州县分发价格依旧是五文钱。p

    而以前的六文钱盐价那是盐商的批发价,他们还要加上运输分销成本的。p

    第二个就是改铺户为全部商户都可以销售。p

    盐店商人是由官府指派的铺户。这些铺户,就是嘉靖四十年总理盐法都御史鄢懋卿口中的“土商”。p

    鄢懋卿在提到运盐法则时说:p

    “宜按地里远近,户口多寡,分上中下三则,某府几何,某县几何,派定成数,令各商运盐分投其地,有司责土商转卖。”p

    也说:p

    “佥选富民,为接盐铺户,听其承买转贩”。p

    又称:p

    “商盐到州,分发必由牙行、铺户,察其谨实而保举。”p

    相当于分区销售,类似现在的烟草专卖的形式。p

    不过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就是盐场的问题,首先盐场从盐户手里收上来的盐质量不等,盐户得钱多少也没有人认真执行规定。p

    按照规定盐户按照要求生产的盐官府以四百斤盐兑换一石米收购,如果盐户手里还有多的余盐,那么则以二两的价格收购回来。以防止盐户手里的盐被私卖。p

    这也就是官家五文钱的由来,以现在大明米价每石一两银子计算,盐户生产的正盐收购价25文钱一斤,余盐五文钱一斤。p

    大明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p

    也就是说二十万引,每引交税加上公使银共六两六钱四厘银子,共可以得税银万两。p

    但是执行的过程中,不仅收购定产的盐给予的粮食分量不足质量差,盐户手里多余的盐也只是低价收购,甚至看你生产的多,干脆增加你的产量。p

    再有就是煮盐需要木材煤炭,这些都是花钱买的,沿海生产盐这么久不要说离的近的木材,就是几十里内上百里都未必能找到合适的木材。p

    这些成本官府又不管,这无疑又加重了盐户的负担。p

    而官盐收上来之后,官府除了虚开盐引,一引多用之外,往往还会往盐里面掺沙子,反正用钱沙子换银子,钱不赚白不赚。p

    盐商拿到盐之后,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利润,除了加价销售之外,还有就是也掺沙子。p

    由此可以知道百姓手里拿到的所谓官盐质量有多感人。p

    说道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大明每引盐收税就有六两六钱四厘,也就是说每斤盐仅仅税银就有二十文,再加上盐本身的成本价五文钱。p

    那么盐商的盐到手价应该就达到了二十五文,但是卖确只卖十文钱,这些人是在做好人好事么挥泪大甩卖老板疯了p

    这也就是说盐引制度崩溃所致,盐引崩溃,一斤盐的税收成本降低到一文钱左右,盐上面在掺假,整体成本能降低到五文以内。p

    朱慈烺取消了盐引制度,价格订到五文钱,基本跟盐商的进货价格相当,但是盐的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也不在有任何掺假,这对于盐商和百姓都是非常有利的。p

    而那些因为官盐质量差价格高而选择吃私盐的百姓,看到官盐价格降低了,而且质量也上来了,那么吃私盐的就会少很多。p

    这也就是朱慈烺预计就算取消盐引,降低盐价格,每年依旧能有一千万两以上收入的原因。p

    大明只有人吃盐就有这么多的利润,其实牲畜也是需要吃盐的,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百姓对肉食的需求也会增加,用粮食转化肉食成为可能之后,牲畜的数量也会急剧增加。p

    所以这个一千万两只是最少估计。p

    更何况除了大明内的粮食生意,还有蒙古西北等地还有高丽倭国等市场需要盐。p

    去年朱慈烺仅仅从九边收取的盐税就超过了五百万两,那边虽然人不多,但是牲畜多对待这些人朱慈烺可不会客气,一斤二十文的盐税一分都不能少,价格也是十文以上。p

    而高丽和倭国虽然临海,但是两地盐产量都不高。p

    晒盐需要高蒸发量的气候,要有专门的旱季,还要求海滩和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良好。倭国由于气候较为湿润,降水量较大,相对蒸发量较小,本土的优良盐场数量也较小。p

    同时由于倭国的地形较为崎岖,缺乏适合做盐场的平整滩涂类型的地貌,盐类的自给率始终不高。p

    而煮盐同样是消耗木材煤炭的产业,倭国根本没有煤炭资源,木材砍的多了,获取也是非常困难。p

    所以倭国不仅盐价格贵,而且质量不高,而且需要外购。p

    即使到了1937年时,倭国的本土盐产量只能满足本国四分之一的产量,另外四分之三都要依仗国外进口p

    高丽人也是有着一样的窘迫,虽然北靠长白山,但是南部地区木材资源一样不丰富。p

    所以整合大明的食盐生产之后,大明仅仅从盐上面的税收每年就能达到近三千万两银子。有望再次占据税收的半壁江山。p

    朱慈烺也可以借此一举使得大明收支平衡,不再需要每年皇明商号输血。p

    至于江南动荡其他商税减少,反正有盐商罚没的一个亿,足够弥补亏空。p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统计大明》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统计大明》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统计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