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家兄朱由校 > 第十四章 戚家军、白杆军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十四章 戚家军、白杆军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在朱由检手中、这是一份户部关于辽东军饷的财报,但其中的内容却让人瞠目结舌。

    自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到泰昌元年九月,支出1051万5723两。

    算下来,就是30个月,平均每个月35万两的支出。

    按照边军兵一员、年12两,而在京卫所无家小者仅有56两的军饷来算,仅仅辽东一镇,每个月支出的军饷就能养35万大军。

    当然、军饷不能这么算,毕竟培养新军的各种装备是十分昂贵的。

    按照纪效新书中培养三个车营需要10万两白银来算,一个车营三千人、三个车营九千人,那么每年十万两的支出并不高。

    每个月35万两,一年就是420万两,哪怕考虑到通货膨胀,物价翻倍,但420万两,也足够养21个车营,也就是63000名新军。

    这还是用戚继光的标准来培养的新军。

    如果这样的军队出现在辽东战场上,别说能不能守住辽东,就连建奴的祖坟都能给他扬了

    花了上千万两银子,却培养出了一支无法和后金正面野战的军队,朱由检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他当然知道为什么会花费这么多钱,原因只有两个字“粮食”。

    辽东自从高淮乱辽之后,辽人对明朝普遍不信任,宁可投靠蒙古和女真,也不愿意在辽东屯垦。

    这是万历留下的锅,这件事情导致了辽人北逃,三百万辽人无法养活定额军队只有六万的辽东镇。

    辽东没有足够的地方财政养活军队,就只能靠其他地方转移支付,而这个目标就放到了皇帝的内努,也就是内承运库上。

    自从努尔哈赤起兵后,明朝在辽东镇投入的银两,等于其他八镇加京营的总和。

    这四百万两的缺口,只有靠皇帝的内努填补。

    明朝皇帝的内努,每年收入是六百万两,占据明朝财政的20。

    不过内库大多数时候都需要补贴朝廷,例如朱由检老爹朱常洛刚上台就从内努拨两百万两填补九边军饷。

    可这样操作后,却需要户部和兵部再拿出一笔钱去买粮食,只因为明末的低温期,北方粮食产能不足。

    同一时间,辽东一石粮食一两,南方江浙一带或许才560文,湖广只有3。

    那漕粮走漕运,还要被官员小吏拦吃卡拿,3的粮食运到北方,价格飙涨。

    熊廷弼麾下的辽东镇,每年所用420万两,有近三分之一都是花在了粮食上。

    解决的办法也有,那就是直接从湖广买粮,沿长江走海运直接抵达辽东。

    但没有人会这么做,也没有人敢这么做。

    表面上,言官们说的是漕运两岸百万民夫需要漕运讨生活。

    实际上、这里面可以贪污的银子,是每年数以百万计了。

    崇祯时期就有一个沈廷扬主张走海运,前期也为北方省下了几十万两,不过那是崇祯已经把官员杀怕的情况下。

    并且就算如此,沈廷扬还是遭遇到了天津卫、山东等地的官员威胁。

    朱由检知道这事情怎么做,但是他却不能自己做,而且他也没有信得过的官员去做。

    沈廷扬眼下不过是一个还在家中苦读的学子,朱由检也没有办法让他去做这件事。

    他不可能看着朱由校贴钱去做这件事情,户部让朱由校犒赏,实际上就是赶紧还欠响。

    但是这欠响发下去容易,能不能到九边士卒手上就难说了。

    因此朱由检想了想后、才开口道:

    “臣弟以为,发响以昭告天下和边防士卒,传递皇兄对他们的重视,这是应该的,并且不能少,只能多。”

    “不过怎么发响、这是需要商讨的事情。”

    “那辽东镇、在永乐年间不过驻守七八万人,眼下却驻辽兵九万,客军七万,辎重民夫十万,总计二十六万。”

    “这些人马,人数虽多,战斗力却很差,而且很多士兵都是吃空饷,真正遇上战事的时候,就会遇到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

    “臣弟的建议是、兵在精不在多,加上辽人从军者,往往不到一月就会北逃,因此可调客军驻守,想必熊廷弼也是这么想的。”

    “臣弟听闻、石柱土司秦良玉派遣了其兄秦邦屏、其弟秦民屏前往辽东支援,眼下已经行军至洛阳。”

    “石柱土司的土兵,虽然人数只有三千,但是战力斐然,当催促他们前往辽东,驻扎沈阳。”

    “如此、沈阳原先驻守的三万人马,可以裁撤老弱,只留五千人马,每年便可以省下三十万两。”

    “省下的三十万两,完全可以拨十万两,以石柱土兵为客军,每一士卒每年二十两的军饷让其驻守沈阳。”

    “另外再免去石柱需要缴纳的贡金,并免赋税三年。”

    “如此一来、这举措能为朝廷省下最少十六万两的银子。”

    “好”朱由校好闻边军事宜,中午的时候被方从哲他们说着各种事情,吵得不耐烦搬到了乾清宫。

    原因就是一群言官只知道争吵,却拿不出任何一个减少辽东军饷的方法。

    却不想、这被朝中臣工吵得热火朝天的事情,居然这么简单就被自己的弟弟解决了。

    由此、他看朱由检也不由更加顺眼了,心中更是问道:

    “弟弟说的这个方法不错,可还有其他的方法调换辽东镇的兵马”

    “自然是有的”朱由检苦笑,他感觉他把这些事情说了之后,辽东当地的军门会恨自己入骨。

    那二十六万辽东兵马,大半部分都是缺额,被辽东当地将领拿来赚钱的东西。

    朱由检这一番话,立马让他们少赚了二十几万两,任谁都不会高兴。

    但朱由检面对朱由校的话,还是继续说道:

    “兵部调遣支援辽东的兵马中,还有一支浙兵,是戚少保侄子戚金在听闻萨尔浒开战时,出山所训练的新军。”

    “虽然是新军,但战力不弱于石柱土兵,人数更是有四千人。”

    “他们善于防守,也善于进攻,如果能调往辽阳,那么完全可以将辽阳当地的两万兵马裁撤。”

    “这两万兵马的军饷,可以为朝廷省下二十四万两。”

    “哪怕浙兵一人二十两来算,加上将官、辎重,顶多十五万两支出,因此可以为朝廷省下九万两银子。”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家兄朱由校》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家兄朱由校》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家兄朱由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