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大明次子 > 第二百七二章 多灾多难的大明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二百七二章 多灾多难的大明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谨身殿中,朱元璋,朱标,胡惟庸,徐达,刘伯温,李善长,宋濂等大臣都在其中,只见朱元璋坐在椅子上有些担心的问道:“灾情怎么样”

    “很严重宁夏那边的报告是,东北城垣崩塌“三丈五尺”,“女墙崩一十九丈”在宁夏周围等地也同时发生地震,城墙倒塌了一百来丈。

    三个省份,五十个州县,都有震感。建筑物顿时尽毁,到处是裂缝,其中甚至涌出了鱼物、船板。距离较近的渭南县城因此下陷一丈多。

    当时山中的山鸣不止,很多湖水因此澄清了数天。”

    “死亡的数字出来了没有”朱元璋皱眉的问道。

    “屋宇万一千八百余区,压死男妇万二千余口,这是初步的估计,不过,死亡人数应该还会更多,死亡人数应该会达到一万余人”

    说完,胡惟庸一个躬身,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父皇赈灾刻不容缓呀。”朱标立即走了出来,但是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却有了一种无力的感觉,因为自从这大明建国以来,灾害就没有停过。

    真的是邪了门了。

    只是朱元璋做梦都不会想到,他此时经历的自然灾害,其实是明朝最为轻微的,据科学统计,明朝在二百一六年里一共发生了一千一百五十九次地震。

    其中特别是天启六年,这一年就和着了魔一样,天启六年的闰六月辛亥,灵丘县从六月初五丑时,即凌晨一点至三点开始,一个月地震不止,日夜摇晃数十次,城墙和房舍早已经全部倒塌,因此而压死的居民达五千二百余人,往来的商人死亡更是不计其数。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这还刚刚开始,天启六年这一年,大明朝诸事不顺,就在地震前的一个月,北京城西南的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发生了一场威力极强的离奇大爆炸。此次爆炸范围半径几乎达到一公里,死亡人数高达两万余人。

    至于爆炸的原因,有的说是地震引起的,有的说是火药爆炸,甚至还有人说是陨石灾难,原因光怪陆离,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明确。

    除了自然灾害,这一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领十三万清军攻打宁远城,最后因为明军拼死抵抗,才未破城池,但是陕西的流民已经开始民变,自古以来最富庶的鱼米之乡常州、苏州,因为风灾水灾的侵害,当地百姓无以为食,只能剥树皮活命。

    所谓:“号泣而诉者数千人,庐舍漂覆者十且九,老稚死伤甚多。禾黍糜烂,民令艰难,尽剥榆皮而食,榆皮尽及野菜,野菜尽及麦叶。有丐于四方者,有赴沟壑死者,有阖户自经死者,有斩木揭竿而起者,但抚按官漠不以闻。”天启六年,百姓之苦,前所未有

    明代前期则是地震活动的一个相对平静期。

    明朝中后期地震平均发生概率都在百分之三百五以上,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指标。相当于每年发生的地震超过三次之多。

    尤其是明朝末期,地震频率最高,短短五十年共发生地震三百四十三次之多。

    平均概率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六百八十六,相当于每年发生地震近七次之多。

    频发程度可见一斑而当时的大明朝又进入了末期,内政腐败堕落,外患不停侵扰,老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食,吃草根、吞观音土、甚至人吃人都成为普遍现象,王朝已经到了灭亡的临界点。

    自然灾害一旦来临,朝廷根本没有能力应对,不想饿死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加入反抗朝廷的起义军,大明朝就在这种“里应外合”之下,成为“历史周期律”中的牺牲品,而那些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百姓,则成为新一个王朝,新一轮的压榨对象。

    大明亡,真的有天怒的原因。

    “着户部拨银一百万两,驰援宁夏。”朱元璋直接下旨。

    可是旨意刚刚下达,户部尚书李俨往前一步跪了下来道:“陛下户部只有银五十万两没有一百万两。”

    “什么”朱元璋一个激动:“为什么只有五十万两,大明的赋税至少三百万两,咱的银子呢”

    “陛下赋税虽然有三百万两,但是大明一年的花费也有很多,其中军饷去年一年就花去了三百万两白银,一年的赋税全部没有了。

    这五十万两白银,还是因为太平郡王才积攒起来的,如果没有太平郡王,户部真的一分银子都没有。”

    李俨直接将脑袋给埋了下去,一边的朱元璋则是吼道:“那咱还要你这个户部尚书做什么,咱让自己的儿子来当户部尚书就好了。”

    “父皇,这事情也不能怪李尚书,主要是去年的耗费了太多的军费,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让李尚书怎么办东宫还有三十万两白银,也都是朗弟给的,这次我也全部拿出来,一共下再去朗弟那里拿二十万两,想来朗弟是愿意的。”朱标看着朱元璋道。

    “你弟弟的银子也紧张,他要建海船,还要训练新兵咱一直都是白拿你弟弟的银子,现在还要去要,真的咱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朱元璋一声叹息。

    “父皇,您就放心好了,朗弟一定会愿意的,因为他也是我们朱家的人,也是大明的主人,他的子民受苦了,他一定会伸手的。”

    “是呀。”徐达起身道:“太平郡王不会不愿意的,陛下就放心好了。”

    只听朱元璋再次一声叹息:“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那就这样好了。”就在朱元璋点头的时候,外面的小内侍突然喊了一声:“陛下太平郡王求见。”

    众人一愣,朱标连忙回道:“快请太平郡王进来。”

    大约过了几分钟,朱朗抱着一个木盒走进了谨身殿,一看里面这么多人,朱朗一愣,胡惟庸很有眼力见,连忙起身来到了朱朗的身边道:“郡王殿下,我来帮你抬着。”

    “胡相谢谢了。”朱朗笑着看向了朱元璋道:“爹今天人好齐呀,不会是商量什么大事情,我来是不是有些唐突。”

    “傻儿子你是大明的皇子,大明的事情你都可以知道,有什么唐突的,对了你此刻进宫是不是有事情”朱元璋露出了温柔的笑容。

    朱朗呵呵一笑:“有一个不算太大的事情,我不知道朝廷现在缺不缺银子,要是缺银子的话,我倒是有个快速挣给百万两银子的好事。”

    “噗。”全场震惊。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大明次子》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大明次子》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大明次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大明次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