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士慧是宋应星的长子。
宋应星晚年,拒绝出仕满清,和两个儿子在深山隐居,过着贫苦的生活。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宋应星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了两个儿子。
其实郑克均在南京博物司,也看到过宋应星对合金工艺的研究成果。
“既然如此,沈括保证,带驻退复进机的伸缩炮架,可以做成。”
“太好了。”
郑克均狠狠拍了一把桌面。
他内心的喜悦,难以用语言形容。
因为只有他知道,解决了后坐力问题的大炮,将是多么恐怖的存在。
“至于燧发枪弹簧击锤生产工艺问题。
和我上次说的一样,弹簧击锤是精密工艺。
如果手工做,过程复杂,需要反复尝试,费时费力也费资源。
要改进生产效率,必须使用机器。
我刚才看了一下欧洲科学家名单,竟然有一个叫丹尼斯帕潘的科学家,已经做了一台高压蒸汽机。
他很好地解决了节气阀的问题。
他的蒸汽机可以通过节气阀,调节蒸汽机的动力。”
“丹尼斯帕潘”
郑克均记得系统用户说,这是第一个制成蒸汽机的科学家。
“他的蒸汽机可以用于生产弹簧击锤吗”
沈括摇头。
“他的蒸汽机最多拿来给人敲背。
不过蒸汽机模型基本算是出来了,这却是一大飞跃式进步。
我们在名单里,又找到了几个名字。
萨弗里,他做出了一台蒸汽提水机,可以从深井里的高压条件下,不断打出水来。
听上去没什么稀奇的,但要让一台蒸汽机,持续不断输出动能。
必须要解决扭力矩的问题。
我想,平行运动连杆机构,可以着落在他身上。
托马斯塞维利和托马斯纽科门,他们致力于研究蒸汽机的长时间工作损坏问题。
冷凝器,绝热层,他们必定有办法解决。
还有个叫萨缪尔莫兰的,他对整个蒸汽机原理,做了很详细的理论推演。
我相信能给我们做蒸汽机,提供理论支持。
再加上我们自己的齿轮轴承结构,以及胡克的万向接头技术。
大人,我认为我能做出一台能用的蒸汽机。
当然达不到工业生产的标准。
但如果用来临时解决弹簧击锤的生产工艺问题。
微臣有把握。”
“我的天。”
郑克均都惊讶于沈括的才华。
果然,中国古代并不是不能出科学家,而是没有出科学家的环境。
只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沈括也是牛顿。
“另外胡克的万向接头技术,还可以用在火炮炮架上。
大人不是要实现飞炮战术吗
如果马匹拉动大炮转向,大炮也要跟着调头,必然耗时耗力,不利于战场机动。
胡克的万向接头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此,就剩下防弹衣技术和后膛炮密闭技术了。”
“防弹衣技术有点复杂,微臣目前还没有具体方案。
不过我和宋士慧大人,各有一个研究方向。”
“说。”
“我的想法和大人一样,使用矿棉制作防弹衣。
名单上,有一个叫纳夫的人,正在研究批量制造玻璃的工艺。
他一定能解决岩石的融化问题。
粘合剂,喷吹法,离心法,这些技术难题,他大批量制作玻璃,也一样会遇到。
所以我打算借用他的技术,尝试突破矿棉的制作工艺。
但毕竟制作玻璃和制作矿棉,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暂时还没有制成矿棉防弹衣的把握。”
“那宋士慧呢你是什么方案”
宋士慧沉吟一下道:“我和沈括大人一样,并没有具体方案,只有一个方向。
我父亲在世时,研究过瓷釉的萃取工艺。
他发现把瓷釉涂在盔甲上,可以大大增强盔甲的防护性能。
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吹填鱼鳞防弹衣,减轻重量后,再涂上釉层。
不过我并不确定一定成功,只是一个设想。”
“好家伙,这不是后世陶瓷防弹衣的原理么”
郑克均真是佩服这些古人的智慧。
他们并不比欧洲人差,只是缺一个鼓励科技创新的政治环境而已。
英国为什么能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
因为查理二世,威廉三世,安妮女王,三代君王的不懈努力。
他们创造了一个科学家的天堂。
从而导致世界科研成果,在十八世纪的英国井喷。
烧陶瓷,中国人是祖宗。
瓷釉萃取技术,也是中国最早发明。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早就说过瓷釉涂层,能极大改善金属的承压性能。
可陶瓷装甲,却诞生于刚刚成立一百年的美国。
又是为什么
归根到底,不是人有差异,而是政治环境有差异。
只要政治环境好了,科研成果水到渠成。
“最后是后膛炮的密闭技术。”
沈括皱着眉头开口。
“这项技术很难吗没关系,你们可以慢慢想,今天能有这么多成果,已经大大出乎本督预料了。”
“不。”
沈括摇头。
“这份名单里,有一个叫丹尼斯帕平的人,他做了一个名叫“高压锅”的炊具。
为了封闭锅内压力,他加入了高压密封装置。
他使用预紧螺栓作用于狭窄的密封面,压紧金属垫片,嵌入承压介质,达到自紧密封效果。
这种密封装置,似乎只能用于高压锅。
大炮的冲击力,和高压锅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原理是相通的。
大炮的密封装置,需要更优质的材料,更精确的部件。
材料问题好解决,锰钢,硅钢材料都可以。
但几十个部件组合在一起,要做到精确密封,不出一丝缝隙。
那就难了。”
宋士慧点头道:“一旦出现一点纰漏,大炮就会当场炸膛。”
“你们有什么解决办法”
“大人需要找一个人,他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谁”
“梅文鼎。”
宋士慧缓缓说出三个字。
郑克均一怔。
“是他。”
梅文鼎的大名,郑克均不用问系统用户,都如雷贯耳。
明末天文学家、数学家,被称为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
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英国牛顿,日本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这样的人物,郑克均怎么可能不知道。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