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 > 第九百七十九章 咸鱼太上皇的一天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九百七十九章 咸鱼太上皇的一天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臣媳向母后请安”“孙儿向皇祖母请安”

    “你有孕在身,真的不必天天来行礼,让太子来就行了祖母抱”

    眼见皇后李清照牵着太子的小手进来,太后李氏先是对儿媳嘘寒问暖了一番,然后欢喜地抱住孙子。

    发现太子安安静静地坐在怀里,她更是对着孩子的小脸蛋亲了又亲。

    李清照嘴角微扬:“这娃娃机灵着呢,几位先生都对他头疼得很,也就是每每上他父皇的课时,才最老实。”

    太子眨巴眨巴眼睛,十分乖巧。

    相比起其他皇室的斗争,如今大燕皇家的气氛无疑是极好的,天子登基后就敕封皇后和太子。

    虽然自从这位被封为世子后,就注定是太子,毕竟嫡长子正位东宫最是能稳定人心,但在臣子看来,依旧太早了些。

    因为小孩子容易夭折。

    一般至少到三岁,大部分到了五岁才稳定,而赵宋那些皇子十几岁都不踏实,夭折得那些官家嗷嗷大哭,历史上唯一子孙满堂的让金人笑了。

    不过李彦对于儿子的体质信心十足,登基当天,回宫之后,就尊林元景为太上皇,李氏为太上皇后,封李清照为皇后,世子为太子。

    群臣自然不敢反对,渐渐的也发现这位确实健康得很,那远比同龄人壮实的身体,似乎只有公孙大夫口中的那位相州农家子可以媲美,不用担心因病早夭。

    如今皇后又有了身孕,显然要为皇室单薄的人口开枝散叶,更是大好事,但依旧常常有臣子上书,劝谏选妃。

    对于臣子催促后宫事宜,太后李氏表示情绪稳定,她当年催个婚都千难万难,你们还想要选后妃省省力气吧

    只要有皇后,皇后生下了嫡子,有没有后妃,对于国本倒是没有影响,前面也有例子。

    但恰恰是那个例子,令人较为担忧。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争气,为杨坚生了五子五女,还有强横家世背景辅助,独霸后宫,极为强势,却因个人喜恶,力劝杨坚废了嫡长子杨勇,让杨广登基继位,最后天下民不聊生,大隋二世而亡。

    这也是独孤伽罗最大的黑点,遭后世批判,“擅宠移嫡,倾覆宗社”。

    虽然杨广在当皇子时,表现得恭谦温良,不能未卜先知,但废长立幼确实是她的力主,如果让杨勇继位,顶多就是个平庸的皇子,隋朝那么雄厚的家业,还真的不会亡,独孤伽罗不背锅谁背锅呢

    有此前车之鉴,大燕又如此强势,群臣还真的怕重蹈隋朝急转直下的覆辙。

    皇后李清照很贤惠,家族势力也早在成婚前被定为恶霸斗得败落,但臣子要预防的就是极端的情况发生,所以还是劝谏陛下纳妃。

    看一看外面的美女吧,多点选择不好么

    同时也在全力教导太子,各种课程安排上了。

    此时太后李氏就好奇地道:“你喜欢哪位先生的课”

    太子毫不迟疑地道:“我喜欢父皇和母后给我上课”

    李氏大乐:“你真是小机灵,尽说好话”

    太子道:“父皇懂的最多,母后说的最动听,其他先生比不上他们。”

    这认真的童言,逗得两位天下间最尊贵的女人笑容满面,脚步声传来,林元景走了进来,也微笑道:“什么事情这么高兴来,到皇爷爷这里来”

    太子离开李氏怀抱,来到林元景面前,被他一把抱起,在怀里掂了掂:“好长得又高又壮,将来好好习武,哈哈”

    李氏见这位一身便服,就有些不顺眼,轻轻哼了哼。

    李清照起身请安,也暗暗奇怪,太上皇为什么穿得这成这样。

    林元景看着妻子的脸色,有些讪讪,将太子放下来,揉了揉孙子的头:“听你爹娘的话,好好学”

    太子哦了一声,看着爷爷出去,跑到奶奶面前问道:“皇祖母,祖父这是去练枪么”

    李氏顿了顿:“闲不住,去太仆寺看马了”

    李清照明白了,不是去太仆寺,恐怕是去赛马场了,暗暗道:“听说那里已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没想到太上皇都便服出门,去看赛马”

    自从李彦登基称帝,朝廷机构越来越完善,自六部之后,九寺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不过名字还是那些名字,但职能又有不同。

    如登基大典与礼部一起忙前忙后的太常寺,后续就专门负责皇族宗庙礼仪,礼部则专注于科举与寻常礼仪。

    如宗正寺,管理天子宗族事务;

    如光禄寺,管理膳食帐幕,审核宫中开销;

    如大理寺,复审刑部与御史台所经手的刑狱案件;

    如卫尉寺,管理禁卫事宜;

    如鸿胪寺,管理佛道宗教事务;

    如司农寺,管理农业生产,肥料农具创新;

    如太府寺,管理商务贸易,成立商会监督;

    最后的太仆寺,就是管理马政。

    九寺的职权其实与六部重合得很多,所以历史上的九寺,最后大部分都是形同虚设,并入到六部之中。

    而现在燕廷的九寺,更像是九个专项部门,他们的工作没有其他部门那么庞杂,极为专一,所选的也是专项人才。

    比如朝野上下都知道,陛下现阶段就极为重视马政。

    宋朝马政拉胯,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毕竟偌大的中原王朝,号称百万大军,到了最后只有一万骑兵,其中还以西夏边境归顺过来的蕃人为主,简直是一个笑话。

    但后世所熟知的原因是,没有适宜的养马地,这显然过于片面。

    中原地域辽阔,幅员万里,宋朝的疆域面积确实远远比不上唐朝,但核心地区丢失的就是燕云和河西四郡,这两块确实是上佳的养马地,可就算没了这两片区域,也不至于偌大的中国,就养不出马来。

    在赵匡胤重视马政时,南方地区的浙江、福建、江西等地,都建立了养马场,比不上那些最优质的马场,但花费了心血,也不输太多,宋初各地就培育出许多质量上佳的马匹。

    由此可见,地理位置对于北宋马政有影响,但绝不是关键因素。

    而制度方面,赵匡胤也建立了一套十分完备的马政制度,设有太仆寺、群牧司、茶马司等机构,进行统一化的管理。

    太仆寺掌管皇室所用马匹,群牧司掌管马匹的饲养以及地方的调用,茶马司管理马市,再对生病及年迈的老马加以处理。

    从数据上面看,赵匡胤赵光义两朝,是北宋牧监的蓬勃发展期,到了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全国牧监在数量和规模上已冠绝北宋一朝,牧地的面积和马匹的数量相当可观。

    既然冠绝,那么接下来就是一路下滑,“官马不昌”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天灾因素,有利益纠葛,有农牧争地,有财政危机,有澶渊之盟后和平到来的短视,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构成了“废监”。

    任何制度建设起来困难,想要荒废那可太简单了,而马政不佳,年马匹量跟不上,北宋官员又提出了“以步制骑”的想法。

    这种转为防御的逃避法子一出,必然是恶性循环,彻底让北宋的马政完蛋,在宋神宗时期,北宋尚且有十万匹马左右,虽然质量良莠不齐,但终究有那个数,到了徽宗朝,战马数目一千八百匹,其实就是全靠从国外买,自己根本不养了

    本来就没有燕云十六州这个战略屏障,还如此荒废骑兵,也难怪金军杀进来时纵横驰骋,在偌大的中原王朝如入无人之境。

    这个世界中,马政也是大燕接手前宋的最大烂摊子,之前辽东战役里面,燕军缺乏轻骑兵的弊端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全靠重甲兵卒和重甲骑兵给力撑着。

    但想要彻底覆灭金国,这点就必须改。

    不指望燕人骑兵一跃超过金人骑兵,却不能坐视被大幅度赶超,成为对方疯狂针对的弱项。

    所以在太仆寺成为如今九寺里面人才云集,最炙手可热的部门后,唐朝的一门运动又被捡了起来,朝廷大力推行。

    驰逐。

    又叫“走马”,最熟悉的自然是赛马,是马球的附带项目。

    目前举行大规模的马球比赛还办不到,小规模的赛马,恰好宋人赌性太重,如今燕廷改善了不少社会风气,唯独在赌博上面犯了难。

    毕竟这玩意想要完全禁止是不现实的,放任自如也不行,所以朝廷就加以尝试,目前还成立了一个驰逐商会,受太府寺管理。

    而林元景带着禁卫,骑着马儿出了宫,再从东门出城,行了二十多里路,前方一座巨大的场地映入眼帘。

    不仅是赛马场,还有围绕着场地的酒楼、店铺、勾栏,俨然是一座瓦市的模样,只是正中场地传来的冲天声浪,又不是任何瓦市所能比拟的。

    太上皇倒也不急,静静等待片刻,才从侧门走了进去。

    迎面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狂热的人潮声瞬间淹没私人的对话空间。

    赛马场到了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从神探李元芳开始》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从神探李元芳开始》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从神探李元芳开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从神探李元芳开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