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兵作战,武将的作用不容小觑。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的武将各位色彩缤纷,留下了数之不尽的传奇。
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清末,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武将的身影。
而没有足够勇猛的武将,则注定成不了大事。
比如三国之中的蜀国。
诸葛亮可谓机关算尽,奈何蜀中无人,只得让马谡守街亭,如此才失一利,为魏军所败。
若当时蜀中五虎有一人尚在,诸葛亮也不可能打下如此惨败的一战。
所以武将无论对谁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角色。
即便是曹秀,也不例外。
没了关羽,赵云,他手下的七万兵卒将没有将领,若将这些兵卒全都交给曹操,那他此次北征也就可谓毫无收获。
他之所以北征,其实就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毕竟在这年头,谁手中的兵多,谁说话的声音就大。
不然的话,当初袁绍起兵南下,曹操何至于倾尽所有与之一战不正是因为袁绍的兵多么。
所以他当然不能将手中兵卒全部交给曹操。
但目前的情况是,他若不交给曹操,自己却又没有将领来统帅,一旦曹丕等人在曹操耳边添油加醋的说上一番,他还真是没办法留住这些兵卒。
这个问题一下子变得十分的尖锐。
“你怎么看”
曹秀想不到合适的人选,当即看向提出这个问题的许攸。
闻声,许攸当即笑道:“将军还记得张郃么”
“张郃官渡之战降于祖父的张郃”
曹秀闻声顿时恍然。
其实这也不怪曹秀记不住,主要是袁绍和曹操手底下的武将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张郃此时还在许都赋闲,没能登上大舞台,曹秀一时之间没能想起来这个人,自是理所应当。
张郃,魏国猛将,大破街亭马谡的,就是此人
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邺城既破,袁绍已死,河北平定,此时少公子若召张郃北上,丞相必不疑虑。”
“再给张郃平定鲜卑,乌桓之战功,届时张郃岂能不对少公子感激涕零如此一来,此人必为少公子所用。”
原来许攸早就想好了,所以才故意问及此事。
张郃原本就是袁绍部将,因官渡之战自知不敌而降。
此次曹秀北征,张郃,高览等人皆是袁绍旧将,曹操自然不会让他们前来。
可现在河北已经平定,曹秀再召张郃,曹操岂能不允
只怕曹操此时也非常担心关羽和赵云在自己的军队中树立了太多威望,得了人心,他以后不好掌控吧。
让张郃前来河北接替关羽与赵云,可谓一石二鸟,上上之选
“写信将此事告诉祖父,让他速派张郃,高览前来前来。”
此时曹秀手中无将,正是收服张郃,高览这等猛将的大好时机,他自是不愿继续等待。
许攸闻声,当即转头去了。
曹秀看着许攸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这满城的白衣素缟,是觉得有些不妥,当即走下了城头。
许都,丞相府。
邺城被破,袁绍身死的消息传来,偌大的丞相府一下子沸腾无比,连同曹操在内,上下文武无不欢声雀跃。
袁绍,这个曾让曹操差点头痛而死的心腹大患,终于死了。
河北,终于落入了他曹操的手中
“好啊”
“好啊”
“好啊”
曹操得知消息后,一连大叫三声“好”,络腮胡的脸上那是说不尽的兴奋喜悦。
“吾孙克敌有功,进大将军位,执大将军印,封征北侯”
曹秀还未回许都,曹操这边的赏赐就已经下达。
年仅九岁的曹秀,在这一年勒马封侯,成为当世传奇,足让世人羡煞不已。
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
还有谁能够比曹秀更年少有为的
没有,全都没有
天上地下,唯他曹秀一人尔
“恭喜丞相,贺喜丞相”
“征北侯替祖父出征,大破袁绍,日后丞相一统山河,指日可待”
“一统山河,指日可待”
满府文武,齐齐拜贺,壮观场面,不外如是。
而在这些人当中,曹丕与贾诩可谓最为违心。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曹秀居然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邺城,这让他们原本视为天衣无缝的计策一下子全然落空,那种前后巨大的反差,使他们难以接受,可此时却又不得不对曹操对曹秀的赏赐而欢呼。
憋屈,实在是憋屈
两人拜贺之时,你看了看我,我看了看你,皆是一脸的苦涩。
“丞相,少公子来信,请丞相调张郃,高览两位将军北上,丞相以为如何”
程昱当然看得出曹秀的用意,而他故意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其实也就是想让曹操当着众人的面表个态。
曹操若是同意张郃,高览北上,其实也就是同意了曹秀自主用兵。
而曹操若是不同意,那便等同于不同意曹秀拥兵。
换句话说,他这是要让曹操表态是否支持曹秀对丞相府未来继承人的争夺。
因为一旦除了曹操手中有兵,曹秀的手中也有了兵,那么曹秀便成为了曹操继承人的不二人选,即便是曹丕这个现如今的嫡长子,也无法与之比拟。
再加上曹操的支持,曹丕可谓再无任何可能与曹秀争夺。
听到这话的曹丕当即竖起了耳朵,心脏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跳动,因为他实在太清楚了,曹操接下来的决定,极有可能决定他的一生。
当然,除了程昱,郭嘉,曹丕等明白此间深意的人,自然还有那些不明白这其中深意的人。
许褚就没明白,他直接上前道:“丞相,少公子打赢了这么大的仗,他要什么您就给什么呗,人家都封侯了,要你一两个将军,那不是应该的”
他以为曹秀要张郃,高览北上,乃是因为曹秀封侯。
他这话一落音,曹丕的心立刻就提到了嗓子眼。
而其他人也都是微微点头,无论他们知不知道曹秀此举的深意,反正都觉得不过是张郃与高览,让他们北上平定鲜卑和乌桓,该当是绰绰有余。
曹丕转过头,不着痕迹的看向贾诩,却只见贾诩微微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