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后。
武英殿。
朱高煦端坐御桌之后,内阁众臣分坐殿内左右两旁。
康平侍立在御桌右下角,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张案几,案几上是厚厚一叠奏报。
“念。”
朱高煦先是看了一眼内阁六臣李景隆在草原,然后目光移向康平,朗声吩咐道。
“是。”
康平躬身道。
随后,他开始一本一本的唱名。
“臣贤义王捏烈忽,弹劾御史于谦夺民为妾,残害百姓事。”
“臣贤义王捏烈忽,弹劾御史于谦私设公堂,威逼地方官员,强占民田,强行推倒民宅事。”
“臣安乐王把秃录巴,弹劾御史于谦怂恿官兵侵占民宅,殴打归附民事。”
魏国公徐辉祖闻言,眉头不由得一皱,就连蹇义、夏原吉等老成持重之大臣也脸色耷拉了下来。
他们皆没有想到,归附大明,成为大明臣子的贤义王捏烈忽、安乐王把秃录巴竟然会弹劾于谦。
就在众内阁大臣满心疑惑之时,康平仍继续往下唱名。
“臣陕西、辽东监察御史于谦,弹劾贤义王捏烈忽纵容私仆行凶作恶,打死百姓事。”
“臣陕西、辽东监察御史于谦,弹劾安乐王把秃录巴妨碍修建有线电报,激起民变事。”
康平唱到这里,朱高煦抬手示意其停下。
随后,朱高煦问道:“诸卿如何看待捏烈忽、把秃录巴与于谦相互弹劾之事”
“陛下,为了修建有线电报,于谦已经多次进行拆迁之举,此次他一次性拆迁一万多户,影响甚大。可以说,修建有线电报,已经成了乾熙朝目前为止的第一扰民之事。捏烈忽、把秃录巴虽然被安置在黑水城,可宁夏、榆林、大同等地,却安置着数以万计的归化民,他们之间互通书信,也在情理之中。两人为归化民说话,也是有情可原。”
夏原吉出言道:“老臣觉得,臣子急于事功,闹出事端来,却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务之急是把拆迁之民安顿好,无论是归化民,还是原居民,亦或者移民,都要安抚好,以防生事。”
“陛下,贤义王捏烈忽与安乐王把秃录巴这么闹,等于是不识大局。”
魏国公徐辉祖接话道:“不过,拆迁安置银本该由地方布政司及当地知府去发,陕西、辽东两省地面上的百姓,自然归两省布政司管理,轮不到于谦。”
布政使主要主管一省之行政和财赋之出纳,可通过特旨除授、廷臣推荐、吏部开列具题等方式选任。
夏原吉反驳道:“此言差矣,这些流民就是因为修路架桥铺设有线电报拆迁而来,所以还是要于谦这个陛下钦点的有线电报事务临时提督大臣来善后。”
徐辉祖毫不退让道:“治民守土,此乃地方官的职责。于谦这个临时提督,自然专职修建有线电报,若是破了常例,修到哪里就到哪里参与民政,那还了得”朱高煦语气不悦道:“刚才李新等人在朝堂上没闹够,你们难道也准备接着闹”
“陛下,依臣看来,眼下并不是争论对错的时候,数万流民还在那摆着,若是处置不当,就会引发灾乱,届时朝廷花再多的银两,也可能无法安抚。至于由谁去负责放发拆迁安置银,臣觉得倒在其次。”
蹇义连忙开口道:“刚才魏国公与大司徒所言,其实都有道理,于谦和地方官员的职权范围,还请陛下明示。”
朱高煦默默听完吏部尚书蹇义所言,并没有开口“明示”什么。
蹇义见皇帝不说话,于是又接着道:“有线电报的铺设范围可不止宁夏、大同等地,若是再让于谦这么一个府一个府的闹下去,别说到乾熙四年,就算是乾熙十年,恐怕这有线电报也修不好。”
“朕要建立一个庞大无比的盛世王朝,恐怕没有一百年都做不到。朕,恨不得一天当两天过。区区拆迁安置之事,乃是一件小事。不能因为此事,而损害朝廷在百姓面前的威信。”
朱高煦决定抓大放小,果断开口道:“户部先把拆迁安置银发下去,让于谦负责善后,尽快把流民安顿好。大都督府行文给直隶都督府,让直隶都督府派一个后勤营过去协助于谦为流民建造安置房屋。”
“臣领旨。”
徐辉祖、夏原吉两人齐声道。
“陛下若是只降一道令旨,此事未必能够立竿见影。臣认为,以贤义王捏烈忽、安乐王把秃录巴为代表的归附者权贵,现已经与于谦形同水火,陛下可以派一名钦差,下去督办此事。”
蹇义顿了顿,再次开口道。
“你觉得派谁去合适”
朱高煦问道。
“若陛下不弃,老臣愿去。”
蹇义站起身,躬身一礼道。
朱高煦大感意外,他没想到蹇义竟然如此支持此事,连忙抬手道:“好朕再从京军抽派一个屯的兵力,充当你的仪仗,再让直隶都督府的后勤营陪你一起去。”
“臣遵旨。”
蹇义躬身领命道。
待蹇义坐回原位,朱高煦看了一眼康平,道:“把东西发下去。”
“是。”
康平躬身行礼,接着将他面前桌子上将誊抄的于谦及刘伦密奏,给内阁六臣,人手发了一份。
“这是宁夏府同知刘伦及于谦的密奏,你们先看一看。”
朱高煦见众人拿了刘、于两人的密奏抄本,开口道。
片刻后,他环顾诸位内阁大臣,接着道:“贤义王捏烈忽、安乐王把秃录巴的弹劾奏疏,以及宁夏府同知刘伦及于谦的密奏,皆说明一个事实。即地方官员因为担心处罚犯法的归化民后引起其他归化民的不满,从而有所顾忌,断案、审案时束手束脚,以至于使得归化民在无形中逐渐有了司法上的宽宥特权。”
“为了避免此事再次发生,朕建议三司在修订大明律时,可以新增一条离间官民罪,如此便可有效遏制此类情况。”
朱高煦看向已经恢复刑部尚书职位的熊概,朗声道:“凡鼓动民众与地方衙门或朝廷官员进行流血冲突者,判离间官民罪,首犯处以斩首刑,从犯处以绞首刑,家眷流放三千里。”
今年三月,朱高煦让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联合重修大明律,此事仍在办理阶段。
“汉民也好,归化民也罢,对朝廷而言,皆是大明子民。谁也不能有特权,凡进学、科考、做官等一视同仁”
“我大明不是蒙元,朕不搞四等民之制,但朕也决不允许有民众自持归附民出身威胁地方官员”
“凡大明子民,皆要遵守朝廷律令,任何民俗、民风皆不可凌驾于朝廷法度之上”
朱高煦说到这里,下令道:“内阁拟旨,贤义王捏烈忽与安乐王把秃录巴纵容下属及家仆为非作歹,屡犯朝廷律令,着贬捏烈忽为贤义县伯,贬把秃录巴为安乐县伯,如若再犯,依律削爵为民。”
步惊俗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