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三百七十七章:乾熙十四年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三百七十七章:乾熙十四年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乾熙十四年,三月初二。

    艳阳高照,临近响午。

    皇城地安门外,真武庙二进院正殿后堂之中。

    朱棣银发银须,身穿澹蓝色道袍,盘膝坐在榻上,好似一尊福德真仙。

    而在他的对面,则坐着双鬓皆白的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

    两人之间摆着一张桉几,桉几上有酒有肉,还有一叠花生米。

    “既然瞻堂昨日已经抵京,为何今日没有随你一起到这真武庙,来看我这个爷爷”

    朱棣似乎有些伤感的问道:“我没记错的话,他上次回京来这里看我,还是两年前吧”

    “爹,今早瞻堂便被工部众匠师请去了顺天府火车改良厂。”

    朱高煦颇为无奈的解释道:“您诸多嫡孙之中,唯有瞻堂最擅机巧之术,甚至被机巧界的众匠师们尊称为一代匠宗,他难得回京一趟,工部那些匠师令人盛情难却。”

    朱棣自然是知道朱瞻堂在机巧界地位的,毕竟当年的铁轨火车能顺利问世,全靠朱瞻堂改良与缩小蒸汽机的图纸。

    虽说朱瞻堂这次奉旨回京,是因为再过几天就是仁孝皇后徐皇后崩逝十周年,他要参加祭典。

    但他回京一次不容易,工部众匠师见他一面更不容易。

    因此,工部诸堂上官联名上奏,奏请乾熙皇帝准许美王殿下至顺天府火车改良厂巡视指点众工匠技艺交流技术心得。

    朱高煦身为一国之君,肯定是要以国事为重,只好勉为其难的答应工部所请,让美王朱瞻堂再做一回工具人。

    “我听说如今瞻堂治下军民国人已突破六十万”

    朱棣饶有兴致的问道。

    “确实如此。”

    朱高煦恭声答道。

    乾熙六年,朱瞻堂率领众属官及随行人员计两万余人就藩沃洲,次年于东金千户所城营建王城及王宫。

    同时,就藩沃洲的其余七王,亦纷纷择地营建王城王宫。

    乾熙八年十二月,朱高煦与朱棣决议后,着手对沃洲进行布局。

    从那一年起,大明朝廷开始积极扶持就藩沃洲的八王筑城立国。

    朝廷先是将庞大的蒸汽海船投入客运使用,每年往沃洲输送移民十余次,每次浩浩荡荡的蒸汽船队承载四万余人。

    每年下来,大明官方往沃洲输送的移民超过四十余万人,每个藩国每年分得移民五万余人。

    这些移民之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他们到达沃洲之后,很快就能建立新的家园,并快速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生态。

    此外,每年与数十万移民一起被送到沃洲的,还有数以万计的落第举子,以及各种各样的书籍。

    之前朱高煦承诺给沃洲八王的永乐大典,份抄录本,而且还得到了朱高煦额外赐予的诸子百家典籍印刷本。

    除了移民之外,朝廷与沃洲八国之间还有各种物产贸易。

    随着大明本土与沃洲各藩国之间的贸易越发频繁,民间对沃洲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因此,自乾熙九年起,民间便开始有百姓向朝廷申请,主动举家搬迁至沃洲定居。

    虽然这样的百姓并不多,每年加起来也就数万人,但好在这些人的自愿加入,让沃洲八王的干劲更加十足。

    就这样,六年下来,美王朱瞻堂治下百姓,仅从大明本土迁徙过去的就有四十余万。

    这四十余万包括朝廷移民三十余万人,民间主动移民六万多人,还有美王属官、随从及家卷、亲属等数万人。

    再加上礼考司持续不断从沃洲当地吸纳土着,化夷为夏,每年为美王国增添少则两三万,多则五六万的新国人。

    这般六年积累下来,也有二十多万的新国人。

    如此一来,美王国发展至今,国人数量若还不能突破六十万,那就见鬼了。

    然而,截止到今年三月,沃洲八藩治下总国人数量,只有区区三百余万。

    其中美藩就占了五分之一

    换言之,美藩已成为沃洲第一强藩

    “为何申、黎、墨等沃洲七藩的军民人口没有一个超过六十万,偏偏瞻堂治理的美藩人口突破了六十万高煦,你不会蒙我吧”

    朱棣始终觉得美王国的发展速度,有点超乎寻常,仅仅六、七年的时间,美藩竟然成了坐拥六十多万人口的沃洲第一强藩。

    “儿子岂敢蒙您沃洲,唯有美藩最为重视吸纳土着、化夷为夏之策,美藩的礼署,乃是其政务六署之首,礼署下属产业更是多达上百家。”

    朱高煦接话道:“爹,您老火眼金睛,我这孙猴子永远逃不出您如来佛的手掌心。”

    “哈哈哈,火眼金睛那就是孙猴子了。”

    朱棣抚须开怀,大笑道。

    朱高煦也随之一笑。

    虽然眼下吴承恩还没有出世,但西游记杂剧却从元代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因此,朱棣与朱高煦聊到孙悟空与如来佛并不奇怪。

    “朝廷如今在沃洲有多少都司卫所”

    朱棣顿了顿,再次问道。

    “截止到上个月,大明在沃洲设有羁縻都司六个,下辖一百零二个羁縻卫,设直管都司四个,下辖五十三个实土卫、二十二个守御千户所。”

    朱高煦答道。

    守御千户所是卫所制度中的一种特种编制,不隶属于卫,而是直属都指挥使司,与常规千户所一样下辖十个百户所。

    这种千户所的设官与一般千户所相同,设有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

    朱棣闻言,稍做思考,便对大明在沃洲的势力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

    抛开羁縻都司不算,朝廷直管的四个实土都司,按一个卫五千六百人、一个千户所一千两百人来满打满算,拢共也就是三十多万名卫所正兵。

    但实际上,沃洲远离大明本土,卫所兵丁不可能全部实现满编,能完成理论上的三分之一就已经很不错了,也就是十多万正兵。

    若是加上随军的家卷、余丁、亲属等,四个实土都司治下的军民,包括老弱在内,大致有一百多万人口,顶天了也不会超过两百万。

    换句话说,撇开沃洲八藩治下国人不谈,大明朝廷在沃洲直管的军民人口,还没有目前直隶五分之一的人口多

    即便算上沃洲八藩治下三百多万军民,虽超过了目前大明云南省的人口数量,却还没有目前大明江东省原浙江三分之一的人口多。

    因为现在的江东省,人口已经高达一千六百八十余万,人口数量位居大明诸省之首,比直隶还多了五百多万。

    当然,若是相较于目前坐拥两百余万人口的贵州省来说,沃洲四都司与点。

    如此来看的话,朝廷这七、八年的努力,对沃洲的开发与同化,还是极有成效的。

    朱棣想到这里,不禁微微一叹道:“沃洲沃洲,沃土之洲啊”

    他抬头看向朱高煦,道:“肉烂在自家锅里,也好比被小偷盗走了强呐”

    朱棣这番话,其实也不难理解,“肉”指的是“沃洲”,“自家”指的是“沃洲八藩”,“烂在锅里”相当于“沃洲形势糜烂失控”,“小偷”指的是。

    “爹说的对,儿子知道该怎么做。”

    朱高煦郑重颔首道。

    ps:感谢大家没有放弃感谢

    步惊俗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朱棣之子更新,第三百七十七章:乾熙十四年免费阅读。: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重生朱棣之子》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重生朱棣之子》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重生朱棣之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