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国姓窃明 > 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92章 功劳全部归活人,罪责全部归死人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张名振和郑成功返航泊靠苏州,就已经是三月二十二了。

    再算上从苏州逆流而上、沿长江航行一千多里,经南京、九江直到武昌,至少也得四月上旬才能跟沈树人取得联系。

    相比之下,北京城距离辽东战场就要近得多,仅仅三月初十这天傍晚,就已经有第一波小道消息传回,说是洪督师镇守的松山城已经被鞑子攻破。

    相比之下,倒是塔山、杏山等地区的部分部队被运粮船队海路救回的事儿,影响力没那么大,山海关那边也没急着用六百里加急回报,反而比松山陷落的消息更晚送回京城。

    兵部得信之后,陈新甲还没敢第一时间让崇祯知道,还怕不准确,让人再去核实因为沦陷的消息是山海关吴三桂送回来的,没有亲历者作为直接人证。

    可惜,兵部也只瞒得一夜,第二天早朝时,一些不知从哪儿风闻到蛛丝马迹的言官们,就直接跳了出来。

    当然,这第一批反对者,而非陈新甲的政敌,反而是一些自以为一片公心的“正直之士”明处的反对者往往不是最可怕的,也不是最阴险的。

    那些躲在后面煽风点火,让暴脾气的同僚先上的,才是官场上最可怕的。

    所以,这第一批言官,就以左都御史刘宗周、东宫詹事林欲楫、少詹事黄道周为首。

    刘宗周率先出言抨击:“陛下臣等风闻松山失陷、洪承畴部覆没,松山之战迁延半年,兵部却不能救,足见兵部人浮于事、迟钝无能”

    林欲楫紧随其后:“臣附议,臣亦弹劾兵部尚书陈新甲渎职怠惰之罪”

    说句良心话,刘宗周、林欲楫、黄道周这几个人,人品气节都是有的,历史上大明亡国时也都能殉国。只是有点过于迂腐、不知变通。

    比如刘宗周当初第一次被罢官,就是因为反对杨嗣昌劝皇帝加征“练饷”,认为流贼四起就是因为税负过重,皇帝不该加钱练兵,反而应该解散一些军队减轻财政负担、然后靠轻徭薄赋就能感化李自成张献忠放下武器。

    这番话也算有点道理,很符合儒家的“仁政”要求,可惜没操作性李自成张献忠都尝到甜头了,岂是皇帝减税就能放弃造反的

    而另一位黄道周当初之所以被罢官,也是因为反对杨嗣昌、陈新甲跟鞑子议和、暂时虚与委蛇。

    历史上杨嗣昌忧惧病死后,黄道周才被崇祯请回来。而这一世因为沈树人的蝴蝶效应,杨嗣昌倒是还没死,只是重病离开了京城的权力中枢、在南阳奄奄一息阻击李自成。不过这并不妨碍黄道周依然被崇祯请回来了。

    于是,这些曾经或反对练饷、或反对议和的文官,就自觉大公无私,率先发难了。

    崇祯还不知道松山失守的消息,听几个言官捅出来,顿时大惊,连忙质问陈新甲:“陈卿果有此事兵部为何不上报”

    陈新甲大汗淋漓,连忙出列、免冠谢罪:“臣昨夜才得到消息,因为只是山海关吴三桂送回的败报,有些细节尚未核实,也不知洪承畴生死,故而未敢连夜搅扰圣听。”

    崇祯这些年听败报也听出经验来了,立刻痛苦地长叹:“那就是说,多半就是大败了只是不知道具体损失而已”

    陈新甲语气愈发卑微:“陛下,松山被围,已经半年。臣两次派出过援军,每次六千人,可都是未过宁远,即被建奴击退、或直接被歼灭。

    我大明已经损失不起了,否则,如何还有余力拱卫京畿此事还请陛下给臣几日时间,慢慢了解前线损失详情”

    崇祯气得法令纹乱抽搐,连连发火。而就在这当口,黄道周也跳了出来,继刘、林二人之后,补上第三刀:

    “陛下纵然兵部无兵可调、不能救援。但去岁洪承畴与黄台吉决战之前,兵部职方司曾数次趣战,迫洪承畴不得持重。

    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将在外,而后方文臣不明敌情、胡乱指挥,自古便是兵家大忌如今关外十余万精兵终致丧尽,臣以为当追究兵部相关诸人误军之罪”

    崇祯其实也知道陈新甲没什么过错,但是兵部肯定是有一群喷子该担责任的。被黄道周一提醒,他立刻回想起来了,也找到了宣泄怒火的口子。

    于是崇祯立刻想起一茬算一茬,拍案怒吼:“朕想起来了确实曾有这回事,陈新甲你们兵部下属职方司,去年有多少人反复上书、劝朕催促洪承畴速战的”

    陈新甲心中暗暗叫苦,但也只能如实供出来:“确曾有此事去年九月决战前,职方司郎中马绍愉、员外郎张若麒,都曾上书请求催促洪承畴速战。

    当然,臣也有不察之罪,当时觉得他们所言有理。因为松锦之战,前后迁延年余,朝廷十几万大军长期驻扎在外,军粮靡费已然消耗不起”

    陈新甲心里很清楚,其实当时崇祯也是因为后勤拖不起,想要洪承畴速战的。

    而马绍愉、张若麒这俩人,无非是希望揣摩迎合上意的小人,想挑皇帝希望说而没人敢说的话,由他们说出来,好换取升官发财。

    当时的局面,就有点像长平之战、其实是赵王自己被廉颇拖得后勤受不了了,这才让赵括速战速决。赵括只是执行了赵王的意思。

    洪承畴当时的境遇有点像廉颇,他明知道主动寻求决战希望不大,还是得前进。

    去年马绍愉、张若麒刚上奏时,崇祯还觉得这俩人有担当,夸奖了几句。现在洪承畴终于全军覆没,崇祯需要寻找撒气的,陈新甲把这些名字一说出来,崇祯就跟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大怒下令:

    “那还不把马绍愉、张若麒二贼拿下洪承畴覆灭之过,他们至少要承担大部分责任蒙蔽圣听,误导部堂,简直罪不可恕”

    刘宗周、黄道周见至少咬掉了陈新甲两个爪牙,今日也就暂时不为已甚,见好就收。

    而退朝之后,兵部内部也是一团大乱,一边不得不把两个郎中、员外郎抓起来移送有司,一边疯狂搜集更多关于前方的军情消息,

    想方设法弄点败中求胜的好消息,或者是希望洪承畴本人最好别死、能突围出来,或者是力战殉国。只要有好消息,就能减轻兵部的罪责。

    崇祯是很忙的,倒也没空每天责问一次陈新甲,他回宫之后就越想越气,竟气得病倒了,不得不稍微调养了一两天。等病好后再跟陈新甲算总账。

    陈新甲当然知道皇帝病倒的这两天有多么宝贵。

    所以,他先亲自参与了对马绍愉、张若麒的预审,还跟刑部派来协查的人一起,拷问相关口供。

    马绍愉、张若麒这俩去年逼着洪承畴决战的大喷子,当然也不是甘心坐以待毙的主,所以这两天里咬死了口径,

    还拼命想办法搜集前方当初各阶段作战的细节情报证据、想证明“并非当初催促洪承畴决战这个决策有问题,而是洪承畴战术指挥无能,调度失计,统兵无能”。

    找到一些证据后,他们就跟陈新甲商量,挑选对兵部有利的留下、对兵部不利的就想办法隐匿不报。

    说白了,就是把尽可能多的黑锅,往洪承畴身上推。

    陈新甲当然知道,这么做要担着干系。但他也知道,马、张二人的这番龌龊操作,对于整个兵部而言,确实是有好处的。

    于是他也就昧着良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往洪承畴身上多泼脏水。

    这边刚把揽功推过的活儿做的差不多,另一方面,前方军队在这两天之内,还真就带回两条败中求胜的好消息。

    三月十二傍晚,陈新甲正在焦头烂额时,一份山海关方向来的塘报,又送到了他案头。

    “部堂大人意外之喜啊算是败中求胜了今日山海关方向才有曹变蛟、李辅明回报,说是之前给山海关吴三桂部运送军粮的护漕船队,自上个月底运粮抵达山海关后,得知塔山、杏山等地守军至今被鞑子围困。

    所以护漕副将张名振、漕运提举郑成功二人,在返航时决定迂回航路,试试能不能救出一些塔山、杏山沿海的逃散军兵。

    谁知,竟让他们刚好赶上了塔山、杏山二城守军粮尽援绝,不得不突围。张名振因此突袭塔山、杏山之间的笔架山水寨,歼灭清军一个甲喇,成功从海路接应救回万余兵马还在随后的阻击中,又歼灭清军反攻笔架山的人马约一个甲喇”

    “什么还救回一万多人歼敌三千快快拿来我看”陈新甲只觉一阵头晕目眩,心情和血压都是大起大落。

    他已经被皇帝的怒气逼得至少要自断两个属下了,要是再没好消息,怕是他自己都得降职,他实在是太需要这条喜报了。

    虽然,只是一次败中求胜。

    就好比英国佬丢了法国之后,告诉你好歹远征军在敦刻尔克撤成功了一部分,说到底还是败仗。

    陈新甲展开之后,稍稍看了几眼,就决定好好好集中一切资源,宣扬这场胜利,劝说皇帝对塔山、杏山突围战的一切有功人员,都尽可能奖励升迁,这样才好稳住人心士气。

    “护漕副将这事儿是南京户部沈廷扬要求的吧记得好像是周阁老都跟我打过招呼,要批准南京户部模仿原漕运总督职责、设置护漕漕兵。

    难道周阁老提前知道这事儿还是说,他们只是要了编制,当时还没有作战计划、这一切都是返航护航途中的随机应变”

    陈新甲决定赶快去找周延儒,连夜统一一下口径。

    然后,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立刻回头追问刚才来送喜报的属下:“对了,都两天了洪督师那边的情况确认了么松山守军是不是全军覆没洪承畴死了么”

    属下一脸为难,解释说:“职方司已经动用一切情报打探了,目前为止只能打探到松山守军应该是覆没了,洪承畴没能突围出来。

    但洪承畴究竟是殉国还是被擒,就实在打探不到了,毕竟城破时在洪承畴身边的人,也都跟着或死或俘,咱去哪儿打探”

    陈新甲点点头,看来,能确认的只是洪承畴回不来了。

    他想了一下,一咬牙:“那就向陛下上报,就说已经确认洪承畴殉国了想来洪督师身居高位,圣恩深似海,如此位极人臣,怎么可能投降鞑子呢。就算当时是被生擒的,最终应该也会如文天祥一般殉国吧。jujiáy

    宣称他死了之后,就可以按照马绍愉、张若麒的口供,和其他情报,把一切战败罪责,都归罪到洪承畴指挥不力上,跟兵部催战无关

    还有,到时候给洪承畴的家人送去一些抚恤,陛下对于殉国的将领,还是会优容的,哪怕兵败之责在他,也不会罪及家人。既如此,就让洪承畴废物利用,让死人抗下全部罪责吧。”

    ps:澄清一下,这些卑鄙无耻的官场揽功推过,确实对主角有利,但真不是沈树人的计谋。只是陈新甲为了自己的利益,跟沈树人的利益恰巧重合了。

    沈树人没想过陷害洪承畴。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国姓窃明》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国姓窃明》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国姓窃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国姓窃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