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重大,孙儿怎么敢口出狂言”朱瞻垶自然知道此刻的老爷子最想要听到的是什么话。
这并不是妄言,而是他考虑了几个月之后才得出来的答案。
谈起种花家成立之后的成长史,红薯无疑是在吃这个问题上占了很大的篇幅。
前世朱瞻垶曾今听村里的老一辈说过那段时期,那时候真的就是红薯救了种花家千百万的人民。
后世红薯的产量极高能达到五千到七千斤,土豆的产量还要更高一些,轻松过万。
但那都是经过后世科研改良之后的品种,还有农药化肥的辅助,以及众多农用器械的深耕细作,想要在明朝这個时期达到后世的产量,那无异于是天方夜谭。
但朱瞻垶知道,传统土豆的产量就能够达到三千到四千斤,就算是刨除了农药化肥和农业器械的作用,给个一千斤应该是不算过分的。
而且这个时代也不是没有肥料,要知道,光是应天府内收夜香的就有大大小小十几家,这些人甚至经常为了收夜香打起来。
“爷爷,就算是您不相信孙儿,也得相信那位吧”朱瞻垶看着老爷子仍旧沉浸在震惊之中回不过神来,不由得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相信相信爷爷相信”朱棣回过神来,一脸狂喜的看着自家大孙子,宛如是看着一块宝。
此时,朱棣的脑海中又想起了那句他爹在梦里说的话: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爷爷,您就放心吧。”朱瞻垶笑着站起身走到了老爷子的背后,开始给老爷子理着气。
“只要郑和能够顺利的将东西带回来,那孙儿保证之前说的都是真的,就算是考虑到橘生淮北的问题,但想要达到稻麦产量的两倍是轻轻松松的。”
在这个问题上朱瞻垶从来就没有怀疑过。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明朝的人口自建立时的六千余万增长到万历年间的一亿六千万,这里面有一个人的功劳。
这个人就是红薯之父,陈振龙。
陈振龙本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名普通士子,但因为屡试不第,再加上当时家乡贫苦又有天灾侵扰,陈振龙不得不弃儒从商,跟着船队出海经商。
当时的陈振龙在菲律宾等地见到了红薯,联想到家乡因为天灾而吃不上饭的百姓,就想着把红薯引进到大明栽种。
但那个时候,西方已经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当时的菲律宾已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了,那时候的西班牙政府严禁将红薯出口,一经发现就要被处死
陈振龙冒着身死的风险,将一株红薯藤编进了船绳之中,这才将其带回了大明。
红薯对于中原来说绝对是救世之粮,中原的人口在经历了小冰河时期后还能在清朝重新增长到四亿,这里面有朝廷治理的功劳,但红薯的功劳也是不容埋没的。
是的,朱瞻垶很不喜欢满清,但他依旧不得不承认,有些措施人家满清做的的确是比明朝好。
就算是他,不也一样抄用了雍正的“即时替补”吗这还不止,后续“摊丁入亩”他也一样得抄用。
朱棣看着一脸自信的大孙子,感慨万千,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爷爷,郑和能不能成功尚且是未知数,咱们不能将希望都放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朱瞻垶见状赶忙拿过了小糊涂拿上来的那本书,翻开给朱棣看。
“您看,那里虽然是孕育出了高产的粮食,但也同样孕育出了中原所不具备的猛兽。”
在这本书上,朱瞻垶把他能想到的威胁都写了进入,大到黑凯门鳄和森蚺这样的猎食者,小到了子弹蚁、箭毒蛙这种小却致命的生物。
而且,他从未想过将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爷爷,咱们不能光靠着郑和自己,虽然孙儿也很相信他,但孙儿认为我们要做好第二手准备。”
“你说”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向大孙子的眼神坚定且严肃。
“只要你说,爷爷都尽量满足你”
“爷爷,我想要王景弘”朱瞻垶见老爷子终于是送了口,大喜道。
“王景弘”朱棣稍稍愣了一下。
世人皆知郑和七下西洋,但却极少有人知道王景弘也是明朝的大航海家,与郑和七下西洋的功绩相比,六次下西洋的王景弘也是值得为人称颂的。
而且,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卒于古里之后,正是王景弘带领船队返回大明的。
“你想要王景弘做什么”朱棣心下大约知道了大孙子想要做什么,但还是开口问了起来。
他知道大孙子想让王景弘出海,而且还不是跟随郑和一起出海,而是率领一只新的船队去别的地方,但他并不知道大孙子想要让王景弘去哪里。
“爷爷,这里。”朱瞻垶在地图上点了一下。
依然还是南美洲。
“爷爷,就算是郑和此次下西洋是带着任务去的,但他也一样要沿途将此次来大明朝贡的使臣送回国去,这一来二去的太耽误时间了。”
“而且,同一支船队的话影响也很大,所以孙儿想要让王景弘率领一支小船队,就只为那些东西而去。”
“嗯有道理。”朱棣沉吟了许久,点头认同了大孙子的话。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好圣孙想的可不只是这样。
朱瞻垶并不想让王景弘随着郑和的船队一同出发,在他的设想中,给王景弘的路线是与郑和完全相反的。
也就是说,郑和是向西而行最后到达南美,这途中要经历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很多国家,而且如果苏伊士运河在这个时代被废弃的话还需要绕开非洲。
但王景弘不需要,从大明出发,一路向东,直达南美
就算考虑到太平洋太大,途中无法补给,也可以让王景弘顺着东亚板块北上,通过白令海峡,然后顺着北美洲南下。
这样的路途也并不近,但好处在于王景弘的团队不需要过多的停留,而且还可以做一些别的事情。
要知道,此时的美洲,可还是印第安人的天下。
有些事情在后世是那些白人做的,虽然朱瞻垶也曾经对此感到很不齿,但现如今的他换了个身份,想法也不一样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