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制周 > 第一百四十八章 荆州,大都督!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一百四十八章 荆州,大都督!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高保融的使者到朗州时,高保勖已去多时,返江陵府回禀,高保融不禁破口大骂。

    廊下的孙光宪、梁延嗣静静听着,一言不发。

    待殿内骂声渐熄,孙光宪才顾梁开口道:“郭宗谊前日已得归、陕二州,将士们尽皆倒戈,安守忠沿江而上已占公安,封了我们的水道,现下江陵陷入重围,大势去矣,此皆汝之罪也。”

    梁延嗣面带愧色,支吾道:“要不降了”

    孙光宪冷哼一声,连连摇头:“为时已晚,郭宗谊明诏宣赦时献册籍金印,我们还是大周良臣、诸蕃表率,现在兵临城下,我们只能是笼中困兽、阶下之囚。”

    “可荆南还有数万水师、千百战船他郭宗谊若想取江陵,少不了几场厮杀,此人远见卓时,能兵不血刃,他又岂会作无谓牺牲”梁延嗣语气颇为不岔,反驳道。

    孙光宪凝眉沉思片刻,微叹一声:“还是先听听大王之意吧,再作计较。”

    “善。”

    梁延嗣颔首,与孙光宪一道进了大殿。

    高保融见他二人联袂而至,连忙起身迎上:“葆光先生救我高保勖那竖子,居然弃了朗州逃去蜀国,现今江陵已是孤城一座,是战是逃,还请二位建言。”

    孙光宪看着六神无主的高保融,心中哀叹,他阿耶阿翁也算是一时人杰,怎么到了他这一代,就如此不堪。

    不过自天成元年926年孙光宪出蜀避祸,任高季兴的掌书记,至今已历三世,这高保融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虽有怒其不争之恼,但也掺着老牛舐犊之情,见这子侄辈儿的遭难,一时也有些不忍。

    当下,他握住高保融的手轻拍着,安慰道:“大王勿忧,老夫与梁指挥使,便是为此事而来。”

    高保融这才破泣为笑,拉着二人至殿上安坐。

    “梁指挥使,现在江陵府可还有一战之力”高保融侧首,谓梁延嗣道。

    自高保勖封蕃朗州,就由梁来掌军事,军机要务多由他决断。

    梁延嗣不敢隐瞒,点头道:“城中还有马步军四万余人,大小战船六百余艘,水师三万人,粮草够城内军民吃个半年,若大王想战,倒是不惧。”

    高保融听他肯定,大喜过望:“那还等什么便请梁指挥使领兵出城,与郭宗谊决战”

    梁延嗣面色一苦,稍显踌躇,高保融眉眼一低,不悦道:“梁指挥使可是怕死,不敢上阵了”

    梁延嗣大惊,扑倒在地下拜:“非也若标下一条性命能解江陵之围,大王尽管拿去,只是”

    投降认栽的话梁延嗣说不出口,支吾半天,眼见着高保融将要暴起,还是孙光宪接过话头,解释道:“还是老夫来说罢”

    “荆南军虽有一战之力,但却没有取胜之望,何况除了郭宗谊,还有个安审琦在一旁虎视眈眈,安审琦可是一位沙场宿将,大王莫要忘了,先王就是败在他的手上,才郁郁而终。”

    高保融沉默,他的父亲高从诲对外称是病逝,但真正情况也只有他们这些儿子和荆南的几位大员知道。

    “为今之计,大王不如明哲保身,以免这太平了几十年的江陵府再遭涂炭,为百姓计,为大王计,战,都不是上策。”孙光宪继续循循善诱。

    高保融虽心有不甘,但也有些意动,踌躇一阵,他目光闪烁,担忧道:“若郭宗谊能善待荆南二十万百姓和高氏宗族,本王开城投降自无不可,只是”

    孙光宪一听,忙接道:“臣愿为使,与郭宗谊和谈。”

    高保融却是摇头:“先生乃本王臂膀,不可轻动。”

    孙光宪只得作罢,梁延嗣却起身道:“标下有一侄,与郭宗谊有旧,若大王不疑,可遣他为使。”

    高保融自然不疑,他现在只恨自己与郭宗谊没有交情,否则他早就亲往敌营,负荆请罪去了。

    “当真”高保融惊喜道。

    梁延嗣点头:“标下之侄名唤八郎,本是荆南水军都头,天福十二年947年随先王攻襄州,受伤流落在外,后北上行商,征为镇宁军士,去岁平楚,方得归家。”

    “那就授令侄为刺史,遣以为使”高保融拍板道。

    次日,顶着个刺史虚职的梁八郎,愁眉苦脸上了路,至郭宗谊军营,通报道:“镇宁军都头梁八郎,请见大都督。”

    时郭宗谊正与众将议事,得人通禀,他立马记起此人来,猜是高保融的使者,当下命道:“传”

    军议稍停,众将鱼贯而出,不多时,一身绯袍的梁八郎领着几个荆南官员入帐。

    “标下拜见大都督。”梁惊,也急忙行礼。

    郭宗谊笑意吟吟,虚扶一把:“起来吧,一年不见,八郎气色好了许多。”

    “谢大都督。”

    梁八郎起身落座,郭宗谊寒暄几句,便切入正题:“八郎可是为江陵战事而来”

    “大都督英明”梁记,方道:“渤海郡王遣标下来,是为了议和的。”

    “说说高保融的条件。”郭宗谊抬抬手,示意道。

    梁纸书信,双手奉上:“此乃渤海郡王亲笔,大都督一看便知。”

    亲卫取过信,郭宗谊展信一览,高保融请除渤海郡王爵,纳地以归,主要条件有二:一是保全高氏宗祠,二是允许高氏宗族在楚地生活。

    条件并不算过分,郭宗谊稍一琢磨,便点头道:“郡王所列,皆允之,但罢荆南节度使即可,郡王之爵不必废,郡王一家,也需去开封安顿。”

    梁八郎喜出望外,没想到郭宗谊如此干脆,当下拜道:“谢大都督,标下这便回江陵城,向郡王详禀。”

    “善,此事宜早不宜迟,我就不留你了。”

    说完,郭宗谊起身,离了大帐,高保融愿降,攻城之议也不必再继续,本来,高保融不战而降也在郭宗谊的预料之中。

    出了营帐,他急忙吩咐左右:“去信问问曹彬,朗州可攻下了。”

    顿了顿,他又将人唤回:“若是攻下,让此城与刘言,收澧州、益阳等镇。”

    “惹”

    广顺三年953年四月望,荆南节度使、渤海郡王高保融携百官出城门、献牌印,纳地归周,南平,亡。

    同月,武安节度使刘言,移镇朗州,为武平节度使。

    五月,刚刚到任的淄青平卢节度使青州常思病逝,追赠中书令。

    六月,陈王、襄州节度使安审琦移镇青州,众武将翘首以盼,但朝廷却没有再任命新的襄州节度使。

    自此,割据百年的荆、楚、襄三地终于连成一片,北起归州,南过五岭,大周的版图向南拓展了六百余万倾,一时天下震动,诸邦惶恐。

    而南境的数百州县、十五万强军、三十余万户百姓,则尽在荆州大都督郭宗谊的掌握。

    皇长孙立此不世之功,大周皇帝郭威拟为其封王,没成想,王号还未议定,他却病倒了。

    第二卷,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宋风 观云 团宠小公主,疯批暴君沉迷养崽 汉阙 谍战:红色掌柜 我在俄国当文豪 边军第一杂役 晋末芳华 复山河 天子宁有种 嫡子凶猛 黄巢挽天倾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制周》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制周》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制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制周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