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一三五章 船洋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一三五章 船洋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这次从同安回来的时候,董良将陆家的一个造纸作坊给搬了回来。

    江西和福建的造纸业比较发达,纸张是福建仅次于茶叶的出口商品。

    董良在水坝的边上给他们做了一个水力粉碎机。

    造纸的最重要的一个工序就是将粗纤维搅拌研磨成细纤维,然后才能去用于造纸。

    改进了这一道工序之后,西表岛上的造纸工坊

    效率大大提升。

    这也为董良建造印刷工坊创造了条件。

    董良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以至于他要成立一些职能部门都没有合适的人选。

    原本华工中识字的就那么几个人。

    琉球的文官除了向氏兄弟,其他人他又不能完全信任,难以委以重任。

    华族要想做到就要从满清挖人。

    但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挖的。

    董良准备将告华族同胞书刊印发行,让其在大清的各地流传。

    如果有人看了这套书又深以为然的话,那么他们会想办法到琉球来找自己的。

    在众多的技术中,印刷术的进步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是最大的。

    因为他直接影响到了知识传播的效率。

    有人甚至称“印刷术”为世界文明之母。

    在欧洲,印刷术的出现直接开启了新教改革。

    活字印刷术出现在欧洲之前,教会把控了知识的传播,掌控了世俗的思想。

    有了印刷术之后,民间的各种书籍开始多了起来。

    那些新教知识分子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刊印城书籍传播开来。

    一举粉碎了教会对知识的垄断。

    满清控制字狱,限制思想自由,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其实就跟中世纪的教会一般。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廷的威信扫地,对地方上的控制力减弱。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比如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人。

    但是这些人的思想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只是想要通过学习洋人来给满清续命,所学者也不过是技术手段而已。

    没有抓住满清腐朽堕落的根源所在。

    但是至少说明还是有一批知识分子在寻求改变。

    在被满清阉割了两百年后,华夏的文化并没有明的力量火种依然还在。

    董良就是要在东海竖起一杆大旗,召集那些愿意为华族崛起而献上自己才华,甚至是生命的读书人。

    到那个时候,董良的队伍才算是真正建立起来。

    “陈先生,麻烦你先负责印刷工坊这边,这里必须要有一个读书人坐阵。当务之急,先将孩子们的教材给印出来,另外,将序言印十万份,我有大用。”

    董良准备先用告华族同胞书序言来试试水,让陈得利在沿海的港口以散发地下小广告的形式先扩散开来。

    这样也能够迅速将他们东海华族护卫军的名声给打响。

    现在已经是咸丰二年九月份,这一年的霜降是九月十一日。

    早在七月二十八日,太平军已经杀入了湖南。而在咸丰元年八月份,江苏北部丰北厅黄河决堤,两江总督陆建瀛亲自前去督办。

    但是因为朝廷的钱都拿去剿匪了,因此工期一拖再拖,一直拖到现在。

    咸丰皇帝还是认为,黄河比洪秀全更加可怕。当在此督办黄河工程的两江总督陆建瀛上奏,请求离开丰北厅,赶赴长江上游督办防务时。

    他却让陆建瀛留下,与河道总督杨以增一同治水。

    刚刚登基的咸丰还是很爱民的。他不会知道,在不久的将来,洪水和洪秀全都将脱离他的掌控。

    董良管不了这些十万关心的就是太平军什么时候打下南京。

    只要太平军拿下南京,那么满清的所有火力都将被吸引过去。

    南京是江南的第一重镇,不管战略意义怎么样,至少南京的象征意义比较强。

    控制南京说明太平军有了与满清划江而治的资本。

    而谁都知道没有江南的输血,现在的北方是无法与南方抗衡的,至少钱粮一块就能够将满清朝廷给逼得崩溃。

    因此满清必然是要全力对付南京城的太平军。

    而那个时候,福建、两广就相当于与中枢隔绝开来。

    那个时候就是华族攻城掠地快速扩张的时候了。

    董良要加紧为即将到来的大时代做好准备了。

    无论是占领琉球,还是在东南沿海为护卫军造势,都是在做一个铺垫,为即将到来的大时代做好铺垫。

    董良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岛上的铸币工坊。

    这里有一套冲压式铸币机。

    这套设备也是从鹿儿岛的集成馆搬过来的。

    看样子岛津齐彬也注意到铸造货币是个赚钱的行当。

    这套设备倒是全新的一套设备。

    董良准备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

    原本的琉球岛上通行的货币是大清的铜钱。白银在这里很少使用,因为岛上实在是太穷了。

    只有在那霸,那些商人才会使用银两结算。

    不过结算的方式非常繁杂,有散碎银子,也有洋人的银元。

    满清内部也流通这大量的银元,其中以墨西哥鹰洋数量最多,到了满清的后期,市面上流通的各种洋人银元已经有数十亿枚之多。

    这些银元可不是足银的,但是他们在大清都是当做足银使用,每年光是这一项就不知道要被洋人赚取多少利润。

    上次搜刮了同安县的几个大世家大族,董良的手中现在有几百万两现银,他准备全部铸造成银元使用。

    “元首,这是新币的样品。”

    工匠取来了一打银币,这银币是按照清制的一两重,约合373克。

    这样更加方便在沿海地区使用。

    正面是简单的两个字“一两”。

    背面是一艘大帆船的图案,以“怒海号”为蓝本刻画的。

    采用直齿边。银元的成分是银,基本与袁大头相同,这样的比重,放在嘴上吹的时候能够发出轻微的蜂鸣声。

    因为其背面的图案,后来有很多人将其称为“船洋”。

    董良没有将华族的标志给刻印上去,也是为了让其更容易在满清内部流通。

    他马上要成立一家华族银行。总部设在西表岛。

    第一个分行也是主要的业务点在冲绳岛。

    董良将以那里为银元的发行兑换机构。

    接下来华族银行还将会在鹿儿岛和福州的琉球馆开设分行。

    船洋以足银一两兑换一枚,这样的话,基本上一枚银元就能够赚到将近一钱银子,这利润率相当于是百分之十。

    这个时候,沿海商人已经习惯使用更加方便的银元,不用担心商人们会不用。

    董良深吸一口气,将银元放在嘴前,猛地吹了一口。

    然后他不紧不慢地将银元放在耳朵边上,果然有嗡嗡的声音传来。

    董良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的这个动作以后将成为商铺掌柜,街头小贩的标准动作。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怒海覆清1852》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怒海覆清1852》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怒海覆清1852》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怒海覆清1852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