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中文网
  • 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网游竞技
  • 科幻灵异
  • 其他小说
  • 排行榜
  • 书架
五六中文网 > 怒海覆清1852 > 第七四一章 不识抬举
加入书架错误/举报

第七四一章 不识抬举

 热门推荐: 宠妃的演技大赏 带着仓库到大明 汉乡 唐砖 大魏宫廷 大宋的智慧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逍遥王 抗日之浩然正气 逍遥小书生 绝对荣誉 抗日之特战兵王
    不仅仅是在清军的控制区,太平军控制区的百姓生活也非常困难。

    自明清以来,北方的粮食就一直需要南方补充。

    手段有政府行为,有商业行为。政府行为,比如每年运到北方的漕粮。

    商业行为是民间自发的,南方的商人会因为北方的粮价更高一些,主动将粮食给运送过去。

    现在南北之间因为战争停止了粮食的输送。

    这就导致北方普遍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

    杨秀清进入关中之后虽然基本上消灭了豪门大户。

    手上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依然缺粮。

    他现在手中有钱,但是买不到粮食。

    “陛下,现在派人下去征粮,百姓们会不会说咱们出尔反尔。”

    太平军进入关中之时曾经说过人人有田耕,一年之内不征粮。

    他们一开始也确实是这样执行的。

    因此太平军建立府兵得到了关中百姓的普遍支持。

    杨秀清也因此在此处站稳脚跟。

    现在他定都长安,建立太平天朝。自任天朝皇帝。

    关中百姓无人反对。

    这次安徽惨败,让太平天朝失去了东边的土地。

    仅仅依靠关中是养不活二十万大军的。

    现在他们还要分兵去驻守汉中,石达开走的时候几乎将汉中的粮食都带走了,因此他还要将关中的粮食输送到汉中去。

    “既然没有收他们的粮食,说明这些人的手中还是有粮的。既然如此,由官府出面去买他们的粮食如何”

    杨辅清知道这可能是唯一的办法。只能遵照执行。

    山西洛川四圣村。

    传说,轩辕黄帝和嫘祖,岐伯,伧佶在此聚集,传播文明。所以名“四圣”村。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村落。

    曾经这里应该到处都是森林,土地肥沃。

    不然四圣又怎么会选择在这里传播文明呢。

    文明的诞生是以生产力为基础的。拥有一定程度的社会生产力,农民生产的粮食能够产生剩余,才会让一部分人脱离劳动从事创造文明的思考工作。

    高初九是村中的一户农家。洛川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百姓主要种糜子、小麦。

    还有一些人种植土豆。

    土豆是新物种,松软的黄土非常适合土豆生长。

    此时的土豆还没有后世那么高产,但是比糜子、小麦要强多了。

    正因为如此,陕西的人口这些年恢复了很多。

    明末那段时间,陕西是最乱的地方,基本上是十室九空。

    现在的陕西人口可是比明中期还要多。

    高初九家中以前有五亩田,去年秋天一共收了两担糜子和五担麦子。

    秋收后,朝廷的税吏就早早下来将糜子和麦子基本上全都收走了。

    高初九知道,这些粮食就不是他们能够吃到的。

    好在家中还有一亩坡地种了山药蛋子。

    陕西人种植山药蛋子到了秋天的时候就直接放在田里,吃的时候再挖出来。

    主粮都是给官府的赋税,这些不挑地的山药蛋子才是百姓过冬的粮食。

    可是在入冬的时候太平军杀来了。换了官府,大家担心要重新交税。

    百姓们不喜欢朝廷,又担心太平军杀来会闹起兵灾。

    好在这波太平军还算不错,进来之后,按照人头分田地,还免了税收。

    村里的地主家被抄了家,其他人却没有受到影响。

    初九的家中还额外分了十亩地。

    只是现在已经是冬季了,田里种不了东西。

    “咚咚咚”铜锣的声音敲响了。

    这是县衙中来人了。

    老百姓不喜欢这种声音。县衙来人总没有好事情。

    “听好了,天朝今年不收税,但是天兵要吃饭,陛下下旨每户人家按照家中田亩数量卖粮给天朝,一亩田要卖五十斤粮食。按照官价收购。”

    杨辅清算了一下,天朝粮食的缺口在一百万担左右,按照这个数量给每个府县下了指标。

    县里面一开始只是贴出告示要收粮。

    小麦一担一两五钱银子,糜子一两银子一担,杂粮按照五钱银子算。

    但是这价钱比市面上的要低多了。

    天朝这边似乎也没有粮商。

    太平军消灭了地主士绅,也将商人的财富都给没收了。

    只留下了一些小商贩。

    所以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参照。

    他们只知道自己家中的粮食勉强够家人吃的。

    初九家里的一亩土豆已经吃了一多半。

    现在剩下的只够吃到春天,到时候可以去搞点野菜什么的。

    “当家的,怎么办,官差说了,要是不卖粮食给官府就是居心否测,要将分给咱们的田给收回去。”

    初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家中只剩下救命的土豆,还有作为来年种子的糜子、麦子。

    这些东西都不能动。

    “真他娘的混账,这哪里叫买啊,简直就是强买强卖。咱们家一共十五亩田,那就是七百五十斤粮食。这么多,我们到哪里去凑哦。就是将田里的山药蛋子都给挖出来也不够啊。”

    华族缺粮食可以向南洋地区转嫁,但是他们没地方可以转嫁啊。

    无论是满清还是太平军,他们都只能转嫁给百姓。

    高初九家是铁定交不出粮食的,他家的田真的被收回去了。

    不仅仅是分给他家的田,还有他家自己的田也要被收走。

    初九去找县衙理论,结果被安上了一个清军间隙的罪名抓了起来。

    他的老婆给关在了女营干活,孩子被送进儿童营。

    高初九原本好好的一个小农家庭就这样毁了。

    杨秀清没有意识到这个政策的问题。

    太平军基层官员的素质并不高,他们没有一套自己的官员培养和监督体系。

    因此杨辅清给的命令下去之后就被执行成这个样子。

    完了,这两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样的事情。

    地方县衙要处理一名百姓非常容易。这就是司法制度不健全造成的。

    华族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要求所有的死刑案件都要由华族大裁判院来审判。

    大裁判院由七位大裁判员组成一个裁判庭,专门负责复核这些死刑案件。

    所有的死刑犯都要重新再过堂,才能够拉去处决。

    事实上,华族大部分罪犯都会被判处流放。

    因为华族拥有南洋地区数万岛屿。

    很多岛屿上的环境太过恶劣,就连最能吃苦耐劳的华族移民都不愿意过去。

    所以只能让这些罪犯过去。他们到了岛上之后无法离开,只能自发地开发这位岛屿。

    粮食有了之后,太平军没等天气变暖就兵分两路一路进攻甘肃。

    陕西甘肃是连在一起的,杨秀清计划占领甘肃之后扩大自己后方的纵深。

    攻打山西是因为杨秀清手中缺钱了。

    他知道山西老财最有钱。

    董良感觉北方的战局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他暂时不准备北上。

    此时他正按照计划视察船厂区。

    这里真的已经成为一座工业城市。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这个船厂区拥有了好几条纵横交错的宽阔柏油马路。

    董良这次组织了一支一百多人的考察团过去,其中有一半是商界的代表。

    他们从南城码头乘坐一艘巡逻船前往船厂。

    这艘船比较特殊,因为它是柴油机驱动的。

    好处就是船上没有大烟囱了。

    烟囱在船尾对着江面,因此基本上看不到什么烟雾。

    还有就是柴油机放在密封的底仓中,船上的声音也要小很多。

    “张掌柜,你们南洋石化的规模还要扩大啊,以后我们对石油的需求可能会超过煤炭。”

    董良站在船上的客舱中,当即就将南洋石化的大掌柜张洪亮给喊来了。

    南洋石化是华族商部筹建的国属公司。

    主要从事炼油行业。在广州和福州拥有两座炼油厂。

    华族的炼油厂,没有后世那么大,但是已经算是五脏俱全。

    这个南洋石化之所以起这个名子,那是因为目前华族主要的石油来原地在婆罗洲的北部。

    华族商人在文莱苏丹国买下了几个浅层的油田。

    文莱这里很早就出产石油。只不过那个时候石油作为武器使用。

    用石油制造的猛火油罐子是土著海战的重要武器。

    还有石油挥发之后留下来的沥青也是造船的重要原材料。

    不过文莱人只会开发露天石油。

    华族建立之后,董良知道要提前发展了石油冶炼。

    但是找不到石油来源。华夏的露天石油都在西北,华族控制不到那里。

    后来还是苏文灿告诉董良南洋产石油。

    不过文莱人将露天石油当作自己国家的战略财产,不愿意出售。

    于是华族只能在当地自己勘探。

    但是没有合适的石油勘探人才。

    还是一个商人想到了办法,这人就是南洋石油的大掌柜张洪亮。

    张洪亮是四川自贡人,以前做过盐商。

    当地的井盐就是在地上打井抽取卤水熬煮而成。

    而且当地人煮盐已经不用柴火,他们打井已经打出了天然气。

    这些盐商将地下的天然气引出来作为燃料煮盐。

    最深的盐井已经有一干多米深。

    董良后世的时候在杂志上看过介绍。

    这技术拿过来直接就能开采石油啊。

    于是董良让张洪亮去四川招人。

    那个时候四川还在清军的控制之下。

    不过商人有的是办法。只有肯花钱,带几个挖井师傅出来,还不容易啊。

    就这样,华族的第一支石油钻探队由挖井师傅组成了。

    他们到了文莱之后,要想挖出那些几十米深的浅层石油简直不要太容易。

    张洪亮听到董良的话,顿时兴奋起来,公司扩大,意味着自己的权力也更大了。

    “元首,扩产完全没有问题。我们勘察过了,文莱那边还有很多采油点。不过文莱苏丹现在看着我们采油眼红。不愿意卖地给咱们。”

    这样的问题就不是他们商人能够解决的了。

    董良摇了摇头,有些人就是见钱眼开,不识好歹。

    整个婆罗洲现在除了兰芳就只剩下文莱苏丹国和苏禄苏丹国。

    苏禄苏丹国一直都是亲华族的,国王愿意尊华族为宗主国。

    文莱则是在华族攻打沙捞越的时候站在了华族一边。

    最后第一舰队腾出手来之后,华族从文莱借道终于灭了沙捞越地区的布鲁克王国,占领了古晋和泗务。

    因为文莱苏丹国的主动站队,董良没准备动对方。

    可是这个文莱苏丹国国王却没有将华族放在眼中。

    他还是以南洋一众苏丹国的霸主自居。

    妄想联合南洋诸岛上的苏丹国。

    还声称沙捞越地区是他们的,要求华族还给他们。

    董良已经忍他们很久了。

    “我知道了,到时候你听从安排,随时做好暂时撤离的准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新书推荐: 娘娘颇得圣眷 我与夫君天生一对 清穿之四爷后院升职记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糙汉与娇娇 [综武侠]人在江湖也要读大四 市井之妇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原神]从NPC开始的异世界生活 被凌虐侮辱一年后,国公府悔疯了 夜兔也不能追我们老师啊!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声明:本站是非营利性小说站点,《怒海覆清1852》的所有小说章节均来自于互联网,因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如果您是《怒海覆清1852》版权所有人,需要删除,请提供版权信息,我们会在收到您信息的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右上方)

《怒海覆清1852》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军事,五六中文提供怒海覆清1852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Copyright © 2018 五六中文网 www.56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