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第151章毁于一旦的假期(千票加更)_wbshuku
第151章毁于一旦的假期(千票加更)
第151章毁于一旦的假期(千票加更)
阿尔卑斯山间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尽,莱昂纳尔就踏着露水湿润的小径,走向阿尔卑斯山麓的圣若瑟学校。
这是他的“母校”,也是《宇宙报》所说,“塑造他灵魂的地方”。
今天,他要为他“母校”的孩子们上一堂课。
圣若瑟学校本就是由一座废弃的小教堂改建而成,如今比莱昂纳尔心目中更破败了。
石墙表面的灰泥大面积剥落,屋顶几处瓦片残缺,用木板勉强钉补着。
那扇曾经需要几个孩子合力才能推开的厚重橡木门,如今歪斜着,一动门轴就发出痛苦的呻吟。
唯一鲜亮的,是门上方那块褪色但仍能辨认的白色牌子,上面写着「圣若瑟学校」,顶部是十字架。
教室里昏暗而阴冷,高耸的穹顶使得空间显得格外空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旧书本、湿木头和廉价墨水的混合气味。
迎接他的是四十年来,这里唯一的一个老师,让巴蒂斯特·雷诺先生。
他已经很老了,背驼得厉害,像一棵被山风吹弯了的老树。
雷诺先生一生清贫,每月名义上90法郎的微薄薪水,实际到手的只有60法郎——
另外30法郎,被本地神父以“支持教会事业”、“奉献”等神圣名义扣了下来。
四十年时间,这里换了三任神父,每一任都能说出新的理由。
这点收入让他终身未能娶妻,然而,正是这位近乎赤贫的老人,给了莱昂纳尔最初的知识启蒙和对文字的热爱。
前几天他们已经见过面了,莱昂纳尔至今仍然感到酸楚。
莱昂纳尔紧紧握住老师冰冷粗糙的手:“雷诺老师,我来了!”
雷诺先生环顾着空荡寒冷的教室,声音低沉:“好,好……来了就好。莱昂纳尔……圣若瑟和你在的时候不一样了……
日子难了,都觉得读书没用,认几个字会算数就够了,不如早点回家放羊、砍柴,或者送到作坊当学徒。
好歹能省口饭,还能挣几个苏……”
正说着,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来了。
人数比莱昂纳尔预想的还要少,只有二十几个,年龄参差不齐。
最小的才六岁,怯生生地拽着大孩子的衣角;最大的已经十三四岁,身材瘦高,表情倔强,充满警惕。
他们脚上的鞋子大多不合脚,脸色缺乏红润。
莱昂纳尔站到了教室前方那块粗糙的黑板前。
没有讲台,雷诺先生就把自己那张吱呀作响的旧椅子让给了他。
莱昂纳尔看着下面那一双双眼睛,大的,小的,懵懂的,早熟的,好奇的,警惕的……
他准备好的关于法语语法或历史故事的教案,瞬间显得如此苍白。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从最基础的问候开始,想讲讲文字的力量,知识的广阔。
但很快,他就发现这行不通。
孩子们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时间集中,他们对说教毫无兴趣。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莱昂纳尔这个人。
果然,没等他讲几分钟,一个胆子稍大的男孩就忍不住举断了他:“索雷尔先生,巴黎的房子真的都像山一样高吗?
是不是伸手就能摸到云?”
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另一个小女孩眼睛亮晶晶地问:“我听神父说,巴黎人都不去做弥撒,整天在街上跳舞,是真的吗?
他们……他们不怕下地狱吗?”
一个年纪稍大的男孩则更直接,他几乎是喊着问:“索雷尔先生,他们都说你在巴黎一年能赚1万法郎!是真的吗?
1万法郎能买多少东西?是不是永远都花不完?”
这个问题引起了所有孩子的惊呼,连那个最警惕的少年也抬起了头。
莱昂纳尔愣住了,随即笑了起来——他意识到,这堂课,这才真正开始!
他放下粉笔,走到孩子们中间,索性拉过一张板凳坐了下来。
“巴黎的房子确实很高,但不是山,它们叫‘公寓’,一栋就能住着很多很多人。
不过嘛,云是摸不到的,但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的风景,就像我们站在山上一样。”
莱昂纳尔巧妙地把话题引向了孩子们熟悉的领域。
关于巴黎人的信仰问题,他斟酌了一下,谨慎地回答:“巴黎有很多很多人,有的人虔诚地去教堂,也有的人选择用其他的方式追寻内心的平静。
重要的是善良和正直,不是吗?无论是在蒙铁尔还是在巴黎。”
现在就直接挑战神父的权威,无疑并不明智,但这个回答已经足够开阔。
对于那个最现实的问题——1万法郎,他大笑起来:
“1万法郎听起来很多,但在巴黎,东西也很贵哦!一个面包可能要好几苏,租一间小房子就要上百法郎。”
“所以,它并不是永远花不完的。重要的是,赚钱需要知识和能力。”
每一个回答,他都试图更坦诚、更风趣些,让孩子们能听懂
“想知道巴黎为什么有那么多高楼吗?那是因为有很多会算数的人在那里。”
“工厂、报社、商店,它们都需要能读会写、懂道理的人来工作。”
“而这些能力,在圣若瑟,雷诺先生会教会你们,就像当年他教会我一样。”
“我之所以能去巴黎,能写作,正是因为当年我坐在这里,雷诺先生教会了我认字、读书。”
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问题,莱昂纳尔耐心地解答,努力在他们和更广阔的世界之间搭建桥梁。
雷诺先生坐在角落,脸上洋溢着欣慰又复杂的笑容。
莱昂纳尔注意到,那个年纪最大、一脸警惕的少年没有说话。
少年也发觉到莱昂纳尔的注视,忽然露出一个轻蔑的笑容:“索雷尔先生,您说了这么多。读书好,知识是钥匙……
这些道理雷诺先生也常说。但我们想知道的是——
我们读了书,认了字,算了数,明白了道理,以后就真的能像您一样,离开这里,去巴黎,一年赚一万法郎吗?”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孩子的目光,包括雷诺先生那充满期盼又带着一丝惶恐的目光,都聚焦在莱昂纳尔身上。
这个问题关乎希望,关乎幻灭,是这些阿尔卑斯山区的孩子最真实的困惑。
莱昂纳尔沉默了,他不能轻易给出一个虚假的承诺。
他知道,对于大多数这里的孩子来说,通往巴黎和“成功”的道路依然狭窄得近乎绝望。
阶级、贫困、地域歧视……这些都是比阿尔卑斯山更难以逾越的障碍。
知识是武器,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同样精良的装备,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获胜。
他深吸一口气,正在斟酌字句,思考如何既能保护他们的希望,又不回避现实的艰难,告诉他们,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每年赚1万法郎”时——
“哐当”一声,教室那扇破旧的门被猛地推开了!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转头望去,只见来自一个邮差,正气喘吁吁地靠在门框上,显然是一路跑上山来的。
他手里挥舞着一个厚厚的信函,上气不接下气地喊:“莱……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巴黎……巴黎来的汇款单和信!说是……说是有一个‘巴黎友人’给蒙铁尔捐款了!
莱昂纳尔有些懵,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本能地问了一句:“捐款?多少钱?”
邮差用一种奇妙的口吻回答:“两……两万法郎!”
这个数字如同一声惊雷,在破败的教室里炸响。
孩子们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圆圆的,两万法郎!
连雷诺先生都震惊得站了起来,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
紧接着邮差又补充了一句:“‘巴黎友人’说,这笔钱要由您去取,也完全由您来决定怎么分配……
市长现在就在邮局等着,您……您什么时候去?”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莱昂纳尔身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狂喜、以及一种近乎迷信的敬畏。
那个刚刚提出终极问题的瘦高少年,也愣在了原地,他看着莱昂纳尔,眼神已经没有轻蔑,而是一种如堕云雾的恍惚。
在这个时刻,“知识”与“成功”之间那抽象而艰难的关系,被这突如其来、实实在在的“两万法郎”瞬间具象化了。
莱昂纳尔头都大了——让自己分配两万法郎?
这个宝贵的假期,看来就要毁于一旦!